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彪粟裕谁缔造了中国第一王牌军 2017-03-02 14:23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6 18:03:2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芋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两人虽然不在一个连,但基本是平级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后来同时上的井冈山。粟裕在红军时期默默无闻,到了抗日战争中后期在与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中才初露锋芒,解放战争才到他的鼎盛时期。但即使在粟裕最辉煌的解放战争年代,他也不如林彪。粟裕的苏中七战七捷比不过林彪“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中的任何一个,他围歼74师也不如林彪围歼廖兵团来的漂亮。
他攻济南比不上四野攻锦州惊险酣畅、战上海比不上四野战天津更为干脆潇洒。林彪指挥了战略决战中的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粟裕只是“参与指挥”了淮海战役。“指挥”与“参与指挥”是有区别的!实际上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只相当于一个兵团司令,在决策上没有起多少作用,并没有象林彪一样指挥整个大战役。另外,林彪党政军重担一肩挑是“老总”,军事指挥仅是他工作的一部分。粟裕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仅军事指挥而言他也仅是一个提供意见方案但不拍板的角色,能超过林彪吗?还有面对更加凶恶的人日本侵略者和更加艰苦的反围剿岁月,那时的战绩难道就不比较了?如果比较中国的军事家只比较他们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那么徐海东、王树声、罗柄辉这些还能称军事家吗?
抗战初期,林彪有每战歼敌千人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同期粟裕打的最著名的“卫岗伏击战”才消灭二十个日本鬼子。黄桥之战粟裕打的确实漂亮,但那打的不是日本侵略军,而是国民党地方部队,打的是内战。对国民党地方部队林彪早在28年的“二打耒阳”中就有更漂亮的一个连打败敌人一个师的记录,黄桥之战比得了吗?
在更早的井冈山、中央苏区1-5 次反围剿,粟裕不仅与林彪、彭德怀相差太远无法相比,也比不过黄公略、罗柄辉、伍中豪、萧克、陈光、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其实林彪的征战经历和角色,成功组织战役的规模和数量均远远超过粟裕。
要说粟裕一切都不如林彪那也不是事实,粟裕也有超过林彪的地方,那就是他打的败仗超过林彪超过。林彪攻四平失利远不及粟裕出师豫东鲁南大损而归(损失5万人),四野青树萍小挫那能与三野金门失利震动全军相比?这不也是他们之间的一个差距?
有人总强调林彪处的地位比别人好,这有些是事实。比如林彪早就当红一军团的军团长了,这给了他施展才华的机会。而粟裕那时是师长、参谋长什么的。但也应认识到,林彪军团长的位置不是上帝恩赐的,是残酷战争选择的结果,是靠出色才干和艰苦努力赢得的。当年与林彪在一起打仗的有粟裕、萧克、聂鹤挺、杨至诚等一大批年青军官。
如果他们表现出众,“一贯正确”,为什么一次次被提拔的总是林彪而不是他们?难道大家都不会比较?我们能否抱怨老天爷没有让我们当微软公司的懂事长,否则我们一定能创造出超过比尔盖次的更为辉煌的业绩?林彪提升快,党总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这本身就是他才干出众比别人强的重要标志,怎么能成为“扣分”的理由?南昌起义失败后在天心芋整编时,林彪是连长,粟裕是连指导员(2人不在一个连),同时上的井冈山,两人基本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粟裕后来提升没有林彪、萧克、寻淮洲、王良等将领快,只能说明他当时的表现不突出,更谈不上“最”。
林彪是朱毛破格提拔的第一个年轻将领,在1928年一年内,林彪由连长连升2级,成为红四军主力28团团长!而同时期与林彪资格相近甚至比林彪资格老的军官多的是,李奇中,周子昆原是林彪的上级,胡少海连降2级从师长降到营长,他们都成了林彪的下级,除了林彪的表现比他们所有人都出色外,还能有什么原因?
有人说林彪在东北的环境比粟裕好。可是林彪并不是只在解放战争中才建功立业的。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到井冈山和中央苏区,从2万5 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的广阳大捷、平行关大捷,林彪与彭德怀、粟裕、刘伯承等都是在同一个战场作战,林彪不是也比他们表现都出色么?这怎么解释?把林彪派到东北,承担“向北发展”的战略重任,说明他是当时最出色的战将,也是担任这个最重要任务的最佳人选!
东北的环境比较好,48、49年确实如此,但45、46年就不是这样!林彪到东北时还没有根据地,他的11万部队(各解放区抽调)有“七无”之说,先到的部队是得到一些日本人留下的武器,但大批后来的一些部队连枪都没有,士气低落,哗变不断,指挥不灵,思想混乱,被认为是全国各战区,我党力量最薄弱的。刘邓当时还未挺进大别山,还有晋冀鲁豫老根据地。胡宗南也还未进攻延安,彭德怀也有贺老总管的晋绥根据地在支持他,都远没到“七无”的地步。而山东当时是全国最好的根据地。解放战争前两年山东的解放军也是全国各战区最强大的。
当各解放区早已完成了地方部队野战化,当粟裕等将领率领野战军潇洒地进行七战七捷等战役时,林彪却正不得不反其道而行之,把为数不多的野战部队分散地方化,刚开始去做剿匪、打土豪分田等建立根据地的工作。因此粟裕等一时间战果不非也是有着客观原因的,这些难道不是事实?
有人只看到数字,说东北早期就有超过国民党的多少部队,其实那些部队名义上投靠了共产党,心里却盼着国民党,国军一来纷纷哗变,一个个都成了“座山雕”。反而打共产党,搞乱了军心、民心、也搞乱了阵地。而可靠的老部队长途跋涉疲惫不堪,通信联络困难,缺枪少弹的“七无”加士气低落,在加上中央和东北局的指导思想混乱和失误,仅有的一点部队还要分散去占领守卫城市,林彪手上并没有多少能够用于打仗的部队,那种困难的形势,有几个将领经历过?经过努力,林彪和他的战友很快扭转了战局,发展之快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包括毛泽东)。改革开放后,山东的发展远比东北好的多,如果按一些人说的东北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好,山东的自然条件如何如何差,该怎么解释?还是人的因素第一吧!
共产党的部队,都是主要靠消灭敌人来发展自己的,包括人员特别是武器。打了胜仗,缴获多,俘虏多,根据地扩大,也会有各种人来投奔,部队自然就会迅速发展。打了败仗或消耗战,伤亡、武器得不到补充,还会有开小差当逃兵的,部队就越打越少,更不可能有发展。如果林彪的四野也象三野一样,打了胜仗接着就打败仗,战力可能永远也不会超过其他野战军。
举个例子:孟良谷战役后,华野缴获了大批美械装备、也补充了不少俘虏兵,士气大振。粟裕分兵出师豫东鲁南(有人认为七月分兵是毛泽东的失误,但当时陈粟均认为此战略没错只是战役没打好)。外线兵团先攻汶上失利,再攻济宁失利,三攻藤县还失利,一路遭敌人围追堵截和敌机轰炸,损失惨重,据说男女兵均是光着屁股过的河,历次战役战斗中缴获的辎重几乎丢光。
内线兵团在粟裕亲自指挥下连打南麻、临朐二个败仗,每次都是主动集中了4、5倍的兵力去打敌人,但围点攻不动打援又堵不住,损失却比敌人还大。内外线全面受挫,杀羽而归,自报损失人马五万余,创下了是解放战争期间一次战役行动失利解放军损失之最。部队的发展当然受到挫折,战力从此就落在了四野后面。所以部队发展如何关键是仗打的如何。林彪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全军覆灭或走抗联老路的危险。四野的军力能超过三野等部队,其百万军队是在东北发展起来的,精良的美械装备是从敌人手里夺的,这是艰苦工作的结果,也是以林彪为首的四野将士积极寻机歼敌、战略战术高超,打的高效率的歼灭战多、消耗战少,败仗更少的重要标志。
林彪带出了一支能征善战,士气高昂的百万大军,这正他和战友们的过人之处和伟大功绩,如果发生在其他人身上真不知会得到怎样的吹捧,但在林彪却反成了一些人不以为然进而诋毁他军事才能的理由。
设想一下,如果林彪当时去了山东打了很多胜仗,而别人去东北却打了不少败仗(这是可能的,如果不是林彪果断地指挥四平大撤退的话(陈云语)),可能又会有人说:林彪在山东打胜仗是应该的,因为山东的条件最好,如果别人去会比林彪打的更好。那个在东北打败仗的人仍是伟大的军事家,只是他的条件太差了,又有中央和东北局的瞎指挥,林彪如果去未必比他强,可能失败的更参。我看有些人很有可能会这么说,有些人永远也不会改变自己的偏见。随便举一个例子:韩战爆发时,林彪、粟裕都请了病假。可如今所有的书和舆论都大批林彪贪身怕死是装病,对粟裕怎么就没有这样的“神化”?
有人说四野的作战效率低,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只能排在第3位。在战略决战中解放军共消灭敌人155万余人,四野在战略决战中消灭敌人近100万人,二野和三野在战略决战中加在一起共消灭敌人55万余人,谁的作用大?四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9万余人,敌我消耗比在10/1以上,其中辽沈战役自己伤亡6.9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7/1,平津战役中自己伤亡2.1万余人, 敌我消耗比为25/1。二野和三野在战略决战中自己伤亡13.6万余人,敌我消耗比为4/1,谁的效率高?
在战略决战后,敌人兵败如山倒,除了逃跑就是投降,那时的歼敌数和效率能与战略决战中的歼敌数和效率相提并论?那是随便派张三李四到大西南都可以接受那100万敌人的投降,四野到大西南那100万敌人一个也跑不了!但如果叫二野去打海南岛试试看,说不定会比三野打金门更精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5-6 18:07:12 |只看该作者
别拿谁跟谁比,实际上每个人,每件事都是无法比的,这样比较没什么意义,只要为了国家人民幸福而努力奋勇作战的,就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7 04:03 , Processed in 0.0091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