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41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著名摄影师与毛主席合影趣事 《党史博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6 15:30: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7-06-06 08:23

文/孟红
能有机会与世纪伟人、开国元勋毛泽东等领导人在一起照张相,一向是难以计数的国内外人士梦寐以求的幸福之事。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专职摄影师镜头下的伟人形象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可这些摄影师某天忽闯镜头反成被拍者且与毛泽东单独合影的往事,恐怕就鲜为人知而妙趣横生了。
侯波与徐肖冰夫妇:最早与毛泽东在香山留下难忘影像
1949年,毛泽东从河北西柏坡来到北平后先在香山居住了3个月。后来作为毛泽东首任专职摄影师且为毛泽东等领导人摄影长达12年的侯波,未曾料在此首次与毛泽东接触,并同摄影师丈夫徐肖冰一起荣幸地与毛泽东合影。
1949年5月,当时在北平电影制片厂工作的侯波接到任务,去香山协助徐肖冰等完成毛主席各种国事活动的摄影工作。当时在香山,毛泽东经常要召开中共中央的各种会议,还不断召集各民主党派的人士畅谈国事。
有一天,毛泽东接见一个苏联代表团,侯波与徐肖冰及新华社记者陈正青为此去香山拍了许多有关照片。
会见结束,送走客人之后,侯波正收拾机器准备离开时,毛泽东热情地招呼他们坐下聊天。毛泽东笑吟吟地说:“你们辛苦了,每次到我这里来都是行色匆匆,我想跟你们说句话都没有机会。来,今天不忙着走,大家坐下来认识一下。”
毛泽东这般亲切和蔼的态度,进一步印证了之前侯波在其他同志面前的耳闻:毛泽东待人非常随和,也喜欢拉家常,身边的人他总要问一问关心一下,连来去匆匆的摄影师也不放过。想到这里,侯波心里顿觉暖洋洋的,紧张的心情也随之放松了许多。
三位摄影师有点拘谨地坐下来。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就认识徐肖冰,与徐肖冰寒喧了几句后,转向侯波询问起来。徐肖冰连忙告诉毛泽东说:“她叫侯波,也是从延安来的,我们还是两口子。”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接着,极有兴致地又问她是哪里人。侯波笑着恭敬地回答:“我是山西夏县人。”
毛泽东听了,欣然说道:“哦!你是关云长的老乡啊!关云长就是夏县人,武艺高强,人又忠厚。山西是个好地方,陈赓同志在你们那里打了几个漂亮仗。”又问:“你到延安做什么?”
“我14岁时到延安,很小,组织上送我去上学。”
“哦,你是吃陕北小米长大的,你要好好为人民服务。”
“好好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这句话从此一直就牢牢记在了侯波心上。
随后,毛泽东顺着“山西”这一话题回忆了山西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许多往事。毛泽东讲得画龙点睛,妙趣横生;他们听得触景生情,历历在目。
为不占用毛主席太多时间,侯波他们一会儿便向毛主席告辞。没想到毛泽东站起身来和颜悦色地提议说:“来,咱们大家照张合影吧!”

◆1949年4月,毛泽东和徐肖冰、侯波在香山合影。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话语,他们几位听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喜出望外,立即兴高采烈地摸起胸前的相机开始筹划拍照。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难得有这么好的机会。
只见陈正青机敏地跨出几步来,面对着毛主席。他首先建议侯波夫妇与毛主席合拍一张,并安排他们两位一左一右地站在毛主席身边。
对于这样常规的次序安排,毛泽东谦让地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说:“不行,不能这样站,女同志是半边天,要站在中间。”
侯波见毛主席这样的态度,也不再多作争执。
说时迟,那时快,陈正青一按快门,留下了一张侯波、徐肖冰夫妇与毛主席的珍贵合影。
新政协筹备会召开后,侯波就一直在中南海忙前忙后,四处为这开天辟地之举抓拍下一系列档案影像。那时她供职北平电影制片厂,白天到中南海拍摄,晚上就回去。她拍的领导人各种重要活动及生活照全存在保险箱里。当时,组织上没人向她交待有的照片可以公开发表,自己也不懂有的照片能对外宣传。她只知道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要绝对保密,因此觉得自己的这些照片也是保密的。
此后不久,侯波被调往中南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长。期间,她所摄《开国大典》《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全国各地视察、会见各国元首和友好人士、接见各界著名人士、主持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及出国访问等活动,珍贵记录了诸多中共史册上的重要瞬间。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
王东:曾同毛泽东在莫斯科荣幸单独合过影
《人民日报》自1948年6月15日诞生起,便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行,忠实记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见证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王东有幸作为《人民日报》光荣的一分子,在这个高质量、有温暖、见效快、传播影响广的大集体中工作生活,备感自豪和责任重大。但最让他难忘和骄傲的是,他曾荣幸地与世界人民敬仰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单独合过影而且还大量跟踪拍摄过毛泽东照片的往事。
王东为毛泽东拍照,最早是在1957年毛泽东主席率中共中央代表团访问苏联时。那时他在《人民日报》驻莫斯科记者站工作。
毛泽东一行到大使馆接见使馆人员和在莫斯科工作的部分中国人员,令在场的受接待者激动不已,兴奋昂扬。会场气氛非常热烈和欢腾。
当时任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把神采奕奕的毛泽东迎到了二楼接见大厅时,大家兴高采烈、急切而有序地围到了毛泽东身边。待接见完后,主席坐在沙发上和大家一起笑眯眯地合影留念。毛泽东此次出访苏联随行摄影的是新华社摄影记者侯波。王东自然也在这众多的受接待者之列照了这张集体合影。
而有一张王东和毛主席合影的照片,就是侯波拍的。这着实令王东欣喜若狂,终生难忘。不仅如此,更有趣和遗憾的是,当时,身为《人民日报》驻莫斯科记者站一名普通记者,有照相机的人不多,王东刚买一台苏联造的“和平”牌照相机,还不大会用。别人告诉他光圈八,速度定在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他就不管在什么光线下,统统用光圈八、速度一百二十五分之一秒,在室内也不用闪光灯。这位颇有新鲜感而跃跃欲试的摄影初学者,在毛主席接见时,便抓住这近距离接触毛泽东活动的难得机会,好奇中带着几分笨拙地拿起相机就是一阵拍。可惜,由于自己只是个刚摸相机、根本不懂摄影技术的普通记者,高兴地尝试着第一次为毛主席拍照,却因为曝光不足而告失败。事后,王东好一顿埋怨自己。
直到1964年,王东已成为正式摄影记者,他为毛泽东拍照机会自然多了起来。一天晚上,毛泽东从天安门城楼上下来,坐在金水桥上和群众一起观看焰火晚会,王东近距离为毛主席照了张相。还有一次,当年国庆节那天他上天安门城楼执行拍照任务。他从不同角度为毛主席拍从电梯上城楼的、站在城楼正中检阅台上的、走向城楼两侧向群众挥手致意的……能拍到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至今仍备感自豪。
徐大刚:与毛泽东在庐山一脸笑容合影留念
1960年春,侯波暂时调离中南海后中央办公厅通知上海市委,借调该市对外文化联络处的徐大刚速来京接替。在上海专职给中央领导来沪和上海市委领导活动摄影的他,曾执行过一次毛泽东来沪视察的摄影任务,这些照片动态、静态的都将领袖心系人民的神态逼真到位地抓拍了出来。同来的江青见后对其摄影技巧颇欣赏(这就衍生出后来他为毛泽东等专职摄影的同时,兼职给喜好摄影的江青当摄影技术辅导)。他来到中南海后,办公厅主任汪东兴找他谈了此地工作的一些规矩。
这一年多,徐大刚亲见毛主席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毛主席有时会因那些省委书记或更大官员工作做得不够好而严肃训教,却从未埋怨周围的工作人员,只要走到寻常百姓中看到百姓问候拉呱,便会脸上浮现出像孩童般的灿烂笑容。
当时每年7至8月,毛主席都要上庐山召开政治局工作会议。1961年7月,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都亲往赴会。因毛泽东历来不坐飞机,故徐大刚和江青一同乘专机前往。
在庐山给毛泽东拍摄的日子过得轻松愉快。为适应毛主席的睡眠习惯,徐大刚他们也采用白天睡觉、晚上熬得很晚的习惯。毛泽东一般四、五点钟起床,起床后便出外散散步,看看庐山景色,思考一些问题。当时会议处的同志有意要为毛主席照相,便以休息的名义到庐山的著名景点含鄱口游览。毛泽东乘兴从“美庐”行宫出外散步。徐大刚立即带着相机悄悄跟上。
当毛泽东站在庐山东谷含鄱岭中央海拔1211米的含鄱口极目远眺时,远近水色天光山景尽收眼底,整个人都化进了充满博大意境的天地之间、山水之间,他的脸慈祥而又坚定。
看到毛主席那稍纵即逝但却经典精彩的镜头,徐大刚立即屏住呼吸,不动声色而迅捷地摁动快门,拍摄下一组精美镜头。
就是这年庐山会议期间,徐大刚意外拥有了一张同主席的合影照。照片上,35岁的徐大刚戴着黑框眼镜,挽着身躯高大的毛主席,笑得阳光灿烂。他的右边衣兜里还装着备用胶卷之类的物件,鼓鼓囊囊;胸前有一根很明显的背带,从左肩斜过右下摆。

◆1961年,毛泽东在江西庐山与徐大刚合影。
其实,这张很特别的合影照是不经意间留下的,并非有意安排。徐大刚搞摄影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在重大场合都要提前半小时到,活动结束后要等其他人都走了他才走。就是这慢走一步提供了机遇。那是毛主席在瑞金宾馆由耿飚陪同接见印尼代表团,出场服务的摄影记者是他,文字记者是新华社的一位女同志。活动结束后她出主意说:“外宾走了,我们上去和毛主席握个手。”他说:“你不要胡来啊,这是违反纪律的。”她说:“你不去我去,我们地方上的人能有几次机会见到毛主席?”她就真去了。离毛主席二三十米远的他只见毛泽东笑眯眯走来。他退闪后毛泽东又过来了。警卫员看出了毛主席的意图,便对他有所暗示地说:“你别走啊。”毛主席和蔼问话:“你是上海的?”他答:“我是上海的。”毛泽东又问:“你叫什么名字?”他答:“我叫徐大刚。”毛泽东微微点点头,笑着说:“名字好记。”
此事过了半年,便是这次庐山会议。办公厅秘书处打算拍张毛主席和记者在一起谈话时的照片。有关人员在请示时未讲清楚,毛主席还以为是徐大刚想同自己拍照,就同意了。徐大刚并不知情,身上还背着常不离身的照相器具,随时处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状态,随时绷紧了神经选取镜头捕捉毛泽东的宝贵瞬间。
毛泽东一见到他就以关系熟络的口气轻松地说:“你叫徐大刚。”又见大家都在,就很有兴致地说:“我给你们介绍个人,这是在上海搞摄影的徐大刚,他是个老实人。”
随即,毛主席要求他把身上的照相机和万次闪光灯取下来先放一边,过来并排站立。对于出自毛主席口中如此冷不丁的事情,他毫无半点思想准备,愣怔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有点受宠若惊地赶忙照毛主席的话办了,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明显地溢于他清瘦英俊的脸上……
于是,阴差阳错便成就了这张合影。瞧,这张照片上的徐大刚笑得多开心,说他乐开了花一点都不为过。而照片中的毛泽东,则更是于一种尊贵的神态中满透出慈祥和蔼、平易近人的表情,尤其是他那极具亲和力的笑容是那么富有感染力。从照片中可以看出,毛泽东与徐大刚当时都很放松,心情愉悦而舒畅,状态特好。
拍好照片之后,徐大刚心里不免想:拍是拍好了,我上哪去要照片啊。徐大刚就向毛主席请求说:“主席,这照片能不能给我一张作为留念?”
毛泽东欣然点头,马上交待工作人员说,这照片要给徐大刚一张。
当徐大刚正心下犹疑时,毛主席看出来了,又爽快地加上一句:“底片也给他。”细心而又善解人意的毛主席察觉到他期待的心情,便决定连底片也给了他。
下庐山回京后不久,徐大刚重返工作了多年的上海。
吕厚民:很幸运地与毛泽东有数张合影照
1949年11月,在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吕厚民被调到新成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1950年1月又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照相。他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拍摄的代表作品有:《毛泽东与周恩来》《毛泽东打乒乓球》《周恩来与邓小平在颐和园》《毛泽东在庐山》《毛泽东在工厂里》《毛泽东在书房》等。
令他特别欣慰又难以忘怀的是,曾5次同毛泽东合影留念。每次他提出合影要求时,毛主席都会欣然允诺。
后来,吕厚民曾多次满怀深情地回忆说:“每次提出要与主席合影,主席从来都没有拒绝过。”说起毛泽东与他的多次合影时,他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主席读报纸时与他的合影、散步时与他的合影、生日后与他的合影以及主席与他跟爱人的合影……他永远忘不了跟毛主席在一起的日子。他说:“作为伟大的领袖,主席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主席身上的意志、胆略、胸怀、正直、清廉简朴等品质一直鼓舞着我。”
一次,毛主席住在武汉著名风景区东湖。一天上午10点左右,吕厚民背着相机来到值班室看能否捕捉几张既有意义又意境不错的照片。值班人员对他说,毛主席正在看报。他点点头,明白主席这阵子较休闲,觉得机会来了。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只见毛主席办公室的房门半开着。他打声招呼“主席好”后说:“主席,打扰您一下,我想要照张相。”
毛主席抬起头来,把报纸往桌子上缓缓一放,点点头,痛快地说:“好。”
于是,吕厚民便站在毛主席的身后,让一个秘书给照了张合影。还有一次,他在庐山陪同毛主席散步。途中,毛主席主动提议说:“咱们照个相吧。”他一听,高兴极了,亲热大方地挽着主席的胳膊,让秘书给拍了张生活照。

◆毛泽东与吕厚民在武汉合影。
毛主席不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在自己身边,都要到下边去锻炼。1957年底,吕厚民所在的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同新华社合并,他到新华社当记者。临走前,他跟毛主席说想请题名。翌日,秘书便把毛主席的题名手书转给了他。1961年,他又被调回中南海任毛主席的随身记者。1965年又被调任新华社江苏分社记者。“文革”开始后,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埋在毛主席身边的定时炸弹”,康生、江青、陈伯达亲自批准成立“吕厚民专案组”,将他全家下放到江苏农村,实行严厉管制。在实难忍受时他曾留下写着“毛主席万岁”的遗书自杀过。后来京给毛主席写信。第三天,毛主席便亲自批示恢复了他的工作。毛主席对这个自己曾称赞为“短小精悍”的摄影师一直未忘。在他离开毛主席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到江苏省视察时曾两次要见他,可惜两次他都在外地采访。
他曾多次回忆,在毛泽东身边拍照的那些年,毛泽东从未说过哪个能或不能拍,哪个能或不能发表。就拿拍过的不少毛泽东光脊背、穿泳装的照片来说,拍摄时毛泽东都知道,但从不阻止,对他非常信任。事实上,在跟拍的日日夜夜里二人很少用语言交流。镜头前和镜头后,这对年龄相差35岁的拍者与被拍者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
钱嗣杰:陪同毛泽东出差外地时幸福留影
1964年至1969年,经验丰富、技术出众的钱嗣杰给毛泽东做起了专职摄影师。钱嗣杰第一次给毛泽东拍照,大约是1951年或者1952年的时候,是在一个外事活动场合。其时,他在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的中央新闻组,专门负责拍中央领导活动以及一些国际会议等。那会儿还没有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的活动基本都在北京饭店,或者是中南海,接见一般都在中南海勤政殿。
1964年夏,正在刚果采访的钱嗣杰突然接到来自新华社总社的电报:须一周内回国述职。电报犹如军令。他二话没说,买了最快一个航班的机票,取道阿尔及利亚返回北京。一下飞机,也顾不上回家,钱嗣杰直奔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办公室。当被告知这次召回是让他进驻中南海给毛泽东当摄影记者时,钱嗣杰真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给主席当摄影记者,太光荣了!要知道新华社好几百人哪,我被选上了,激动啊。”
吴冷西找他谈话时严肃地叮嘱说:“除了秘密活动外,毛主席每天的活动都要见报,必须把照片拍好,技术上要有绝对地把握。”那时器材还比较落后,不能说快门响了,闪光灯亮了,没感光,那不行。吴冷西最后语重心长地说:“假如你工作出了问题,不是你钱嗣杰检讨,是我吴冷西得检讨。”钱嗣杰认真地点了点头。
到中南海的那一天,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带着钱嗣杰去见毛泽东。由于紧张,他头上直冒汗,脸涨得通红。他进去只见毛主席正好拿着报纸在阅读,一看见他们就站起来,紧接着跟他握手,说:“坐,都坐那儿。”然后,汪东兴就向毛泽东介绍说:“这位是新华社派来的,负责跟您活动。”毛泽东便问他年龄多大了,什么地方人,叫什么名字。钱嗣杰回答:“报告主席,我姓钱,是黑龙江黑河市人。”
“好嘛,你有钱,我可是无产阶级哟。”毛泽东的风趣话让紧张的钱嗣杰松弛下来。毛主席还问及他过去的工作,他简单作了介绍。毛泽东说:“以后我们一起工作,见面的机会就多了。”那次大概聊了20分钟,他感觉毛主席很幽默,且平易近人。

◆毛泽东与钱嗣杰合影。
那时领导人里仅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各有一名专职摄影师。几名专职摄影师都是24小时值班,一接到中央办公厅通知说有活动马上就走。所以,钱嗣杰即使回到家也要先查电话是否放好,就怕电话打来没接到。心揣一个念头:定要完成好组织上的任务。从此他跟着伟人上井冈、下长江,拍了不少广为人知的镜头。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说没有压力那是假的,可毛主席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又使工作变得那么生动有趣。
一次随毛泽东外地视察,适值建党45周年,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毛泽东心情爽朗,特别高兴。
傍晚散完步后,毛泽东说:“以前,都是和你们一起合影照个集体照,今天,我要和你们每个人单独留个影。”
大家纷纷兴奋地一一同毛泽东幸福留影。钱嗣杰拍得不亦乐乎。
最后,毛泽东微笑着说:“小钱,向来都是你给别人照,今天你们谁来给钱嗣杰和我照相啊?”
卫士长请缨。钱嗣杰站到毛主席身边合影。他深感机会难得,又怕卫士长业余手生,为保证万无一失,细心的他还要求多拍了一张。
他回忆说:“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6年,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受益最多的时光,同时也是最紧张、压力最大的一段日子。”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6-6 17:17:38 |只看该作者
钟灵五岳韶峰聚,毓秀三江湘水收。
大任天垂昭伟世,喷薄红日映神州。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6-6 19:07:18 |只看该作者
九州烟雨风云乱,四海翻腾猛士愁。
指点江山安社稷,风发意气显方遒。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地板
发表于 2017-6-12 22:09:48 |只看该作者
阅读经典,体会经典,传承经典,传递正能量,提高自身的涵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5#
发表于 2017-6-13 05:48:27 |只看该作者
惊雷十月龙蛇动,画舫千年史册留。
有党劳工遵马列,反封反帝卷洪流。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6#
发表于 2017-6-20 15:18:12 |只看该作者
围剿烟消新胜利,天才初露建奇勋。
强敌兵败空悲泣,战史增辉誉似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8:07 , Processed in 0.0097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