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犀角杯在历史上风光无限是名贵的牙角料之一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04:22: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中国传统酒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犀角杯曾在历史上风光无限。犀角杯材料珍贵,雕刻精美,被誉为古玩杂件中的佳器,是历代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文人骚客用来炫耀财富的一种奢侈品。犀角,产自泰国,印度,尼泊尔等地。颜色:黑褐色或黑红色。犀角即犀牛角,俗称的亚洲角,小的一二斤,大的十几斤重,犀角为珍贵的中药材和雕刻原料。犀角有纹丝,而且较直,较粗。犀角横切面为小砂眼,形似蜂窝状,斜切面为鱼籽状纹,犀角的纹丝都是直线形,互不粘连,有破茬处用手一撕轻松到头,犀角圆身的上面有一深沟,底部洼进部分底面凸出一条岗,俗称天沟地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和雕刻材料。犀角之所以如此珍贵有名,其一古人有把犀牛形象作为崇拜物的习俗,如青铜铸造、瓷器刻画等的图案,认为犀牛可以辟邪、镇凶、保平安。此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犀角本身就是一种名贵的药材。它不象牛角等长在头顶,而是长在鼻子上,是由角质层纤维化而成的,有较粗的直线纹,互不连接,角上有一深沟,犀角底部还有小沙眼,形似蜂窝状。其呈圆锥型,稍有弯曲,长短不等,在十五至三十厘米之间,表面为乌黑色,内中渐浅,为灰褐色,也有浅灰黄色,性寒、味苦酸咸,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惊等功效。李时珍《本草·犀》说:“犀角,番名‘低密’,弘景曰‘入药为犀生者为佳’。”根据明代曹明仲《格古要论》论述,犀角有肥瘦之分,有黄、有黑,有淡如碧玉,黑中有黄花、黄中有黑花,“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肃,上下相连,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
清康熙 犀角雕英雄杯--估价:3,000,000-4,000,000--成交价:RMB 7,168,000
尺  寸:长17cm--创作年代:清康熙--重379克
犀角杯自商周时起即为奇珍异宝,不仅因其产自外国,而材料珍罕,更因犀角本身即为一味名贵药材。它是从犀牛鼻骨上生出、由皮肤角质纤维形成,有凉血解毒、镇惊、滋补之效。故以犀角杯饮酒,既可醒酒,又可得融于酒中的药性,可谓至珍之酒器。时逢明代海运兴盛,东南亚、非洲犀角流入中国,一时之间宫廷豪门、文人雅士竞相搜求雕镌,明末清初更是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向顶峰,但因其良材稀缺、佳工难觅,故而尤显珍贵。
杯以犀角整挖圆雕而成,用料厚实,其色如蜜蜡,选材可谓奢华,以圆雕、浮雕配以透雕之技法,巧思构想塑一鹰一熊为杯身。琢鹰立熊背,熊踞鹰下。雄鹰敛翼身侧,扭首回望,趾爪有力蹲伏于卧熊之上;熊貌奇古,扭体撑持,在天为英,立地为雄,针锋相对,剑拔弩张,角杯谐“英雄”之意,足见气魄。整器虽小,然而无论种质、刻划、造势皆具无凡人之相,可谓杯中有乾坤,十分精彩。且在公私收藏的犀角杯中,以鹰熊相叠雕制的作品极为罕见,此拍品出自美国西海岸旧藏,其所选题材之珍罕为首次在国内出现,极为难得。且其制作规整,呈对称形,故较一般犀角杯更为费料,这也是其形制少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远观如似一件角雕摆件,近品方知其内有乾坤。艺匠巧妙地利用犀角所特有的材质和特征,制作雕刻成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在犀角杯身方寸天地中,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杯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使得杯上的纹饰包含各自不同的意境。此杯雕琢刻镂工艺极精,“鹰”的造型写实逼真,鹰眼疾利,喙爪尖锋,羽毛层次亦清晰可见,英武之态毕露,熊则肌肉贲张,似积蓄全身力量,寓动于静,与鹰斗志争强。所雕雄鹰分毫毕现的写实风格,似与康熙、雍正间西洋传教士画家的写实技法有关,如清官旧藏之郎世宁《嵩献英芝图》、贺清泰《鹰图》等等为数不少风格写实的表现雄鹰题材的画作,康、雍两朝尚武,草原民族把苍鹰、白鹰等猛禽视为国家祥瑞的象征,受到特殊的崇拜,故“鹰”也成为清代皇帝的图腾。而熊亦是祥瑞与力量的体现,自汉代始人们便视熊为吉祥的动物,郑玄在《诗 小雅 斯干》中笺云:“熊罴在山,阳之祥也”,且在周朝的金文中“能”即为“熊”,代表火势猛烈之意,与草原民族的雄霸之气相符合。
细观杯身所雕雄鹰,其目光如炬、身姿矫健、静矗之中寓有勃发的动感,坚毅勇猛之态尽显于此,故当为满族人尤爱的海东青。其为满洲语“雄库鲁”的汉译,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的美誉,是满足族系的最高图腾,代表了该民族的精神,故以此为题材,彰显清帝国鼎盛之况。康熙皇帝赞美海东青“羽虫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数海东青。性秉金灵含火德,异材上映瑶光星”,此诗不仅宣扬了武德,激励军勇,更夸耀了海东青性情刚毅而激猛,其品质之优秀可与天上的星星相辉映,其力之大,如千钧击石,其翔速之快,如闪电雷鸣,由此可见海东青在古代东北帝王眼中的地位非比寻常。
此犀角英雄杯构思有创意而工精不简,当为清早期康熙朝之作。从明代到晚清,小小的犀角杯由简而繁,经历了由质朴到奢华,再到对艺术境界的捕捉与探寻的蜕变,它已不仅是一个工艺大师手中雕刻出的艺术灵感,更充满了一种艺术在时代历程中的深刻烙印。

明 犀角制梅花树桩杯--估价:2,800,000-3,800,000--成交价:RMB 5,175,000
尺  寸:长15.5cm--创作年代:明--带紫檀座--重290克
此犀角杯色泽温润,质地细腻,沿口呈琥珀色,至底由浅渐深。整体杯身仿作梅花树桩造型,沿口外撇,底部内收,杯内中空,杯身外表模仿树干外皮,于真实自然之中又呈现苍老遒劲之貌。
犀角杯外壁之上,以透雕技法,描绘梅花花卉枝干,杯把雕作一细小枝干,自树桩底部侧生斜出,执把之上又另出数根新枝,曲折蜿蜒,辗转遒劲,左右缠绕于犀角杯外壁之上,枝上梅花三两成簇,绽放盛开,花骨小巧圆熟,零星点缀于缝隙之间。犀角杯内壁则一枝独秀,雕琢一束梅枝翻折入内壁表面,枝上梅花或作绽放之姿,或作正欲盛开之势,由此与外壁梅花相互呼应。杯身底部下接木质托座,托座亦以透雕之法雕琢花卉枝干造型而与杯身纹饰相互搭配,使二者融为一体同时更添犀角杯雅致高贵气息。

清康熙 犀角雕赤壁夜游杯--估价:3,500,000-6,500,000--成交价:RMB 6,670,000
尺  寸:高15.5cm--创作年代:清康熙--重392克
此件犀角杯选材硕大精良,形制挺拔秀美,包浆温润,色呈琥珀。杯身以“赤壁夜游图”为题材,浮雕成连贯的山水人物:两岸悬崖峭壁,苍松翠柏;河中水流湍急,泛一轻舟。舟头围坐三人,当为苏轼、黄鲁直与佛印和尚,正仰头观景,相互论道;对侧一船夫掌舵,似侧耳倾听三人畅谈。侧面山石中古松参天,枝叶茂盛,直达杯口,松干峭石巧并为杯柄。杯内亦山石突起,古松蜿蜒,与杯外古松相互呼应。
元丰五年苏轼贬谪黄州,心情悲感交加,十月之时与客泛舟,留下了千古绝唱《前赤壁赋》。又数月,即写出《前赤壁赋》的姐妹篇《後赤壁赋》。整杯雕工精湛,以巧妙的构图和流畅的线条,把远山近水,林木楚楚,水波激漾,峭石嶙峋的景象刻画得格外大气高远,极见功力。明末清初以来,以“赤壁图”为题材雕刻于竹牙角器上者颇多,而角器更为多见,构图各有千秋,无有雷同,由此可见当时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创造力。此杯亦以“赤壁夜游图”为题材,但却匠心独运,以刀代笔,展现出江水漫漫、微波粼粼的赤壁夜色,洗练圆融地体现了苏轼《後赤壁赋》中“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开阔意境,使人想见马远《水图》之美。“赤壁”在前,古松垂壁,一片壮阔深远的景色,角杯上豪然的情调藉此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清初犀角雕之精品,实不可多见。

明末清初 犀角雕仿古神兽杯--估价:4,000,000-6,000,000--成 交 价: RMB 5,824,000
尺  寸:高13cm--创作年代:明末清初
此犀角杯造型殊特,其杯口呈桃形,口沿处饰有回纹一周,此纹是由古代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来的几何纹样,有“绵延不断”之美意。杯身上半部分饰以谷纹,此一个个形如倒写e字母的凸起小钮于杯壁上有序排列,富有法度。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到战国时期发展为逗号字样,如同圈着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称蝌蚪纹。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它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周礼·典瑞》中有“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说法,玉器上的谷纹汉代以后就不多见了,宋代和清代仅少量制作,但是琢工不如战国和汉代。谷纹常与涡纹、卧蚕纹异名同称,事实上,三者之间确实区别不大。一般来说,人们常把半球形谷粒或有萌芽线的谷粒成为“涡纹”,把具有粗壮圆实萌芽线的谷粒称作“卧蚕纹”,到了汉代有简化出了乳钉纹。杯身下半部分则浅浮雕龙首,其身躯扭曲形成杯耳,倒置观之,则威龙之姿顿然而现,颇具意趣。

明 犀角雕一束莲杯--估价:2,000,000-3,000,000--成交价:RMB 3,136,000
尺  寸:高20cm--创作年代:明--重 417.4克
犀角雕一束莲杯以犀角为材,以莲为题,题材互映成趣。整品浑然天成,寓雕工之繁复精微于莲之天然去雕饰中。此杯高20厘米,重417.4克。远观其形,莲摇曳生姿之态栩栩如生,清水出芙蓉之雅趣盎然而生。宋理学大师周敦颐咏莲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之此谓!君子而自比于莲,得其清正、得其中庸,得其文质总相宜。明之能工巧匠得犀角,以君子清雅之心,顺其形而成莲,此匠心之独运不可不知。近观其雕饰,则极尽繁缛之能事。花茎数枝,节理如生,蜿蜒繁复,象形致意。略配数叶,叶边自然起伏,翻卷叶身附于茎上,可知彼时正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有莲花数朵,含苞待放,娇艳欲滴,绕于主莲之外,似是唇齿相依,又似儿女撒欢于父母之膝下。主莲之侧,稍小莲花倚于下,花开而边卷,似不胜娇羞之状,花内之纹理,纤毫毕现,线条自然舒展。观其主莲,花瓣全然盛开,顿感夏日之勃勃生气扑面而来,花瓣上纹理清晰,有一小蟹踞于其上,更添灵动。
犀角是辟邪、稀罕的灵物,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中国本土犀牛的数量不多,到了唐代之后犀牛更是仅存于华南小部分区域。随着中国与南亚、非洲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平凡,特别是明代以后,中外贸易变得空前频繁,犀角从世界各地不断输入中国,数量增多,一直以来被尊为药中灵物的犀角,开始受到高手匠人的钟爱,并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向顶峰。但因犀角极易被腐蚀,所以流传下来的犀角杯极少。有资料显示,全国现存于世的犀角雕刻品不足5000件,而且基本都是明清两代的作品。
如今,犀牛已经被列为世界珍稀动物。传世的犀角杯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绝世珍品,所以存世的犀角精品将越来越少,价格更是逐年上升。在2005年中国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代犀角雕双螭海棠形杯以1140.56万元成交,创下当年中国文玩杂项的最高价。2006年9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清康熙犀角雕仙人乘槎杯以203.2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犀角雕拍卖世界纪录。
明清两代是犀角雕刻高度发展的时期,主要集中在苏州、扬州、南京、杭州、广州等地区。能工巧匠各显其能,他们根据犀角特有的造型姿态,表面的纹理,精雕细琢成一件件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及发簪、印章等,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一起,都被视为艺林珍赏之品,其中以犀角杯最负盛名。现存的亚洲犀角雕刻作品绝大多数是明清时代的作品。亚洲犀角绝迹后,非洲犀角取而代之,则是在清代中叶以后,大多是为了贸易作来料加工。因此,犀角雕刻作品除博物馆藏品及名家递藏流传有序者外。
现在古玩市场上的犀角制品很多是赝品,大多是用黄牛、水牛等动物的角代替。而如何分辨真假犀角,其实在明代人曹明仲的《格古要论》中就有描述:“凡器皿要滋润,粟纹绽花者好,其色黑如漆、黄如粟,上下相透,云头雨脚分明者为佳。”即犀角器以粟纹清晰,质细腻似玉,逆光下观看莹润欲透的是上品,而这也正是分辨真假犀角的关键点。
犀角杯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能工巧匠们巧妙地利用犀角的材质和犀角所特有的树干质感的扭曲、虬劲等特征,制作雕刻成一个个工艺精湛、玲珑精巧的犀角杯。在犀角杯身方寸天地中,抒发得淋漓尽致,而且杯身的雕刻技法各有不同,深雕、浅雕、镂空雕等疏密有致,使得每一件犀角杯上的纹饰,都包含各自不同的意境。

明 犀角雕童子牧牛杯--估价:2,500,000-3,500,000--成交价:RMB 2,990,000
尺  寸:宽14cm--创作年代:明--重445g
此犀角杯材色呈棕黄,其外壁采用深浅浮雕及镂雕技法,通景式构图,雕以松石楼阁、人物高士之景。近口沿处雕以陡峭崖壁,山中林木葱茏,奇松、古柏、枫桐满植其间,穿插掩映;山间小桥溪流,亭台驾于山石之上,景色清幽。一童子坐于耕牛之上,后有两位高士似聚合谈论整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镂雕苍松为柄,其枝干虬劲有力,枝叶平转如轮。器身饰以精细而连贯的山水人物,以精湛的刀法把山石、草木雕琢成高度立体,曲折迂回,布以林木处处,树石相依,器身各部分多组人物刻划精细,布局和谐得当。全器颇富诗情画意,充分表现当时文人的雅好。立体感强,加上体积巨大,单是取材选料已不容易,是一犀角雕精品。除了要有高超的雕琢技术外,更要有大型美好的犀角材料才能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件艺术性极高的佳作。
香港福义国际艺术品拍卖行:拥有一批对客户充满激情和责任感、专业知识丰富的经纪人团队,真诚服务,以快的时间,严谨的鉴赏态度,多元化的推广方式,满足客户需求。传承和发扬中华文明,为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一个国际化的服务平台。依托雄厚的队伍和遍及海内外的买家资源,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7 21:19 , Processed in 0.00883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