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路的《望月图》 2017-08-02 14:49皎洁月光照林间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3 05:43: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作为明代前、中期的重要绘画流派,浙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嘉靖后期,浙派开始步入衰退阶段,且受到当时一些持宗派门户之见者的恶意攻击(如张路、钟礼等浙派画家即受到高濂、屠隆等人的指责),但浙派的广泛影响力仍收获了众多追随者。浙派绘画与南宋院体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均具有工整的画风。这在戴进及其追随者的画中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因较少受到当朝者的直接压力与束缚,浙派画家的创作环境较为自由,能使情感在作品中展现得更为明显。他们对题材的选择也较为宽泛,很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笔墨多继承马远、夏圭的劲健风格,皴法多采用斧劈皴,行笔迅疾而富于动感,具有鲜明的笔意特征。人物画是浙派绘画的代表画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中,张路的人物画尤为出众。可以说,张路的作品及卓越的绘画技巧代表了浙派人物画的主体发展水平。

张路对仕途与权势持清高与傲慢的态度,故其画作多涉及清高雅士题材。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张路《望月图》(见上图)为绢本设色,纵152厘米、横103.2厘米。画面左上方钤“张路印”白文方印。在作品中,画家以洗练的笔法绘写出一高士携书童于林间赏月的情景。画面构图简练、虚实结合。画家对前景中的树木和山石多以重墨勾勒,对远景中的树木则以淡墨晕染。前景和远景的浓淡墨色的对比,高树、坡石等不同景物深浅色调的渲染,使画面景深得到拉伸,在增加了空间感的同时,又展现出山间月色的空寂、清幽之感。作为画面主体的高士与参天的大树一同被安排在画面中部。高士仰望苍穹中的明月,似有所感。书童俯首抱琴,神态显得天真自然。画家用流畅、舒展的线条勾勒衣纹,以细劲的笔法对人物面部进行勾画,又以淡墨、淡赭色以及淡青色施以薄彩,使高士显得清逸俊雅。画家通过对人物形貌和动作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刻画,为作品增添了具有意趣的情节感。画面内容虽较为简单,但呈现出平和、真实之感,绝无造作之意。除此之外,充满力量感的笔墨表现形式也进一步为作品增强了表现力。参天的古树、坚毅的山石、皎洁的明月和朦胧的远山浑然一体,使整幅画作展露出风清月明的自然之美,呈现出一派静谧、澄澈之气。此作既表现出画家对雅士的颂扬,又反映出其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张路(1464-1538),字天驰,号平山,河南开封人。他的绘画以人物、山水画为主,对花鸟画也有涉及。在《无声诗史》中,明末清初姜绍书评价张路:“画法吴小仙,虽草草而就,笔绝遒劲,然秀逸处远逊小仙。北人于平山画视若拱璧,鉴家以其不入雅玩,近以声价渐减矣。”由此可知,张路受到吴伟画风的影响,虽未完全得其神韵,但也独具一格。明代朱安侃在《张平山先生传》中评价张路:“初习举子业,即于书案之上,或课稿之末,画山水、人物之状……属文隽永,为时辈所宗……即屡举不第,是以弃置旧学,专精画理,观古人之迹,遂能神解,得其‘六法’,其气韵生动乃自得于天成也。作人物、山水、花竹、翎毛,俱入神品。”作为张路的近邻及亲家,朱安侃可能对其有过誉的嫌疑,但从中也不难看出张路对绘画的热爱与悟性。
对于张路的人物画,后世褒贬不一。作为浙派人物画的代表画家,张路的艺术成就不言而喻。虽然当时的士大夫对以张路为代表的浙派画家给出了俗气、霸悍的低评,但这些画家那雄劲纵逸、自由洒脱的创作风格也为当时的画坛带来一股阳刚之气。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1:13 , Processed in 0.00739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