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3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介名伶到一代大师,他向世人展现了京剧最为惊艳璀璨的一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22 14:04: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兰梅 于 2017-8-22 14:05 编辑

        2017-08-22 07:13                                                                                                                                                                                             
                  
▲梅兰芳(1894.10.22-1961.8.8)
1961年的今天,8月8日,京剧大师梅兰芳因病去世,享年67岁。
如果梅兰芳活至今时今日,大约是要看不懂这个世界的。
被追捧的歌星们在台上声嘶力竭,唱两首歌就大汗淋漓大喘粗气,还动辄闹假唱。
新编戏曲中,尽是些让人听不懂的词儿,词儿写得连个辙口都没有。
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坐满大半个堂子的已经是名角儿,进得门来的人中,还有一半儿都是蹭戏看的。

▲1904年,十岁的梅兰芳
梅兰芳出身梨园,在他所处的年代,戏子的社会地位极低,他谦恭待人,洁身自爱,刻苦学习技艺,博采众长,以风华绝代的扮相、表演和唱腔,最终成长为一代令人尊敬的艺术大师。
在梅兰芳去世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京剧早已不再是主流文化,唯有他个人的成就,早已经实实在在的傲然耸立在那里,不可磨灭。
从一介名伶到一代大师,梅兰芳,向世人展现了京剧最为惊艳璀璨的一面,就此成为了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
今天是梅兰芳大师逝世57周年的日子,我们也特以此文追忆一代京剧巨匠。

早年的梅兰芳并无过人天赋,他被一位戏曲名家评价为呆滞的“死鱼眼睛”。
梅兰芳并未心灰意冷,反而增强了他学艺的信心。他每天仰望长空,双眼同鸽子一起飞翔,每天俯视水底,双眼同金鱼一起遨游。
过了一段时间,梅兰芳终于练出了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顾盼生辉,令那位名家刮目相看,当即收下了这位高徒。

梅兰芳成名后,有一次在一个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
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这时,从戏院的角落里传来一声:
“不好!不好!”
梅兰芳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
散场后,梅兰芳找到老人,并用专车把他接到住地,待如上宾。
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
“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 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之礼,便认真指出:
“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你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觉自己疏漏,于是低头便拜,称谢不止。
以后每在此地演出,他都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

梅兰芳红遍大江南北,但他永不满足,决心把京剧推广到西方。
剧团为准备工作花 了很多钱,剧团就要出发了,不料动身的前两天,从美国来电报说美国现在经济危机,市场不景气,演出恐怕观众少,可以推迟。
朋友再三规劝,谁也不看好这次铤而走险,梅兰芳沉思片刻说:
“欢送会已经开过,船票已买好,如果又不去,我的声誉必会一落千丈,我也会情绪低落的。走,按原计划上船。这是一次冒险,但我必须冒险!”
梅兰芳说完,把电报撕碎扔进壁炉内。他漂洋过海如期到达美国,结果让京剧走出国门,享誉世界。正如电影《梅兰芳》里的经典台词:输不丢人,怕才丢人

▲1933年,梅兰芳在上海
抗战时期,梅兰芳不愿在日寇占领下生活,便举家迁至上海。
不久上海也被攻占,日军为了粉饰太平拉拢人心,就派人劝梅兰芳出来演戏,梅兰芳断然拒绝日寇要求,并蓄须明志。
日军眼见拉拢不成便将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骂道:
“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
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
“在台下,我可是男人!”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梅兰芳在威逼利诱面前展现出的民族大义正是大丈夫气概,宁愿被杀头也不低头,宁愿饿死不当亡国奴。台上他是娇弱女儿形象,面对外敌他是凛然大英雄。

▲梅兰芳(最右)与周扬、周信芳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台上合影
整个抗日期间,梅兰芳不曾为日寇登台演出过哪怕一出戏。
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
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最近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因为他名声大,买画的人多,几乎一出手就卖光,有时还有人定好了的。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

抗战时期,梅兰芳避到上海,此时正在寓所内作画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但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写着“送东京展览”。
梅兰芳夫妇目睹此景,气得两眼冒火,立即拿起桌上的裁纸刀,“哗!哗!哗!”几分钟内把所有的画裁的粉碎。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遍整个上海,也很快传向大江南北。
上海当局的报纸抢先发布头号新闻,言称:“褚部长目瞪口呆,一场画展一场虚惊!”
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欧阳予倩发表声援讲话,称赞梅兰芳民族气节凛然,为世人所敬仰。广大群众也纷纷寄来书信,支持梅兰芳的爱国行动。

1920年,梅兰芳与齐白石相识,齐白石在回忆录里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民国九年,我五十八岁。我跟梅兰芳认识,就在那一年的下半年。记得是在九月初的一天,齐如山来约我同去的。兰芳性情温和,礼貌周到,可以说是恂恂儒雅。那时他住在前门外北芦草园,他书斋名‘缀玉轩’,布置得很讲究。他家里种了不少花木,光是牵牛花就有百来种样式,有的开着碗般大的花朵,真是见所未见,从此我也画上了此花。当天兰芳叫我画草虫给他看,亲自给我磨墨理纸,画完了,他唱了一段贵妃醉酒,非常动听。同时在座的,还有两人:一是教他画梅花的汪霭士,跟我也是熟人;一是福建人李释堪(宣倜),是教他作诗词的,释堪从此也成了我的朋友。”

梅兰芳15岁那年,染上了白喉,每日带病演出。白喉若治疗不及,会危及生命。
非常赏识他的李宣倜得知后,对梅兰芳祖母道“从明天起,你每天派人到我家去取八吊钱来,马上送孩子去治病!”
梅兰芳安心待在家里养病,40天后痊愈,梅兰芳对此恩终生不忘。
日军侵华时期,李宣倜却在汪伪任职。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名满天下,李宣倜却沦为汉奸四面楚歌,妻离子散穷困潦倒,很多昔人好友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看到李宣倜无法维持生计,梅兰芳不避嫌,每月资助他200元生活费,每次到上海演出,必先把李宣倜接来吃饭。

梅兰芳恩怨分明,感情和是非分得明白,不和李宣倜同流合污,但朋友有难他不会因担心名誉而袖手旁观。深情厚谊令人感佩,义不容辞值得敬仰。
爱因斯坦说: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风尚怎样,人总可以凭着自己高贵的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道路。梅兰芳的艺术生命长盛不衰,他梅骨兰心的人格魅力也必将百世流芳。
【梅兰芳书画艺术珍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2-1 03:13 , Processed in 0.0120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