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0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精品提梁壶赏析中国茶叶博物馆藏 精品提梁壶赏析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4:16: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文藏 2017-10-18 08:00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小小茶壶不仅承载茗茶,承载中华传统茶文化精髓,也承载了我国古代制壶匠人的聪明才智和超凡脱俗的技艺水平。

明 紫砂提梁壶

明 紫砂提梁壶
盖面用粗砂钤一草体“福”字。从形制和容量看,此壶应是早期民间日用品。是用紫砂和其他陶土混合而成,算得上是紫砂陶用泥从不纯到纯的过渡阶段的实物见证

明代 王问 《煮茶图》

提梁壶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壶式。从明代画家王问的《煮茶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人们把提梁壶放于竹炉之上煮水的情景。拥竹炉,生松火,置砂壶,煮冷泉,烹香茗是文人一大雅好。

明末 紫砂提梁壶

明末 紫砂提梁壶

此壶腹部圆润,壶体与提梁如两圆连环相套,二弯流,浅圈足,壶钮如旧式服装上的盘扣,雕刻细致,纹理一丝不苟,精巧雅致。泥色深沉,总体造型浑厚大气,古朴简练。此壶应为饮茶习俗转换不久,真正用于沏茶的早期紫砂提梁壶。

明万历 青花折枝花纹提梁壶

明万历 青花折枝花纹提梁壶
此件提梁壶高19.5厘米。肩部两侧向上起虹桥式提梁。整器庄重大气,装饰青花折枝花卉纹。青花色泽蓝中泛紫,胎体坚密厚重,釉面滋润。明代饮茶,开始直接用瓷壶或紫砂壶泡茶叶,并逐渐成为时尚。明代茶壶基本保持元代形制,只不过明代的壶多用于泡茶,而唐宋时期的汤瓶则是一种煮水器。

清初 “荆溪邵元祥制”款紫砂提梁壶

清初 “荆溪邵元祥制”款紫砂提梁壶
壶底钤有一圆一方两枚篆文印章“荆溪”、“邵元祥制”。荆溪为江苏宜兴所辖县旧名。邵元祥则为清康熙至乾隆时人,多制大壶,亦有彩釉壶,深受皇家喜爱,也为时人推崇。由于紫砂土质细腻,含铁量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水性,用紫砂壶冲泡散茶,能把茶叶的真香发挥出来,因此紫砂壶一直是明代以来茶壶的主流之一

清中期 紫砂堆塑双龙捧寿提梁壶

清中期 紫砂堆塑双龙捧寿提梁壶
壶上用淡黄色泥堆塑双龙捧寿图案,图案不甚规整,营造出浓郁的民俗气息。紫砂泥绘是在紫砂泥坯还未完全干透的时候用泥浆来绘画,这是紫砂的传统装饰手法。泥绘堆砌到了一定厚度,又叫堆绘;再辅以刻、镂、描、嵌等手法进行装饰,就成了堆塑。

清 青花山水人物纹提梁壶

清 青花山水人物纹提梁壶
主体纹饰以青花描绘东坡赤壁夜游故事。远处高山逶迤,怪石嶙峋,薄雾弥漫,山上青松挺拔,近处朦胧月色之下,头戴方巾的苏东坡由两侍童陪伴,坐一叶扁舟,夜游赤壁,山水连天,画境清幽。青花用料色泽淡雅,层次分明,清新悦目,格调高雅。另一侧还有赤壁赋的诗文,壶底有“雍正年制”青花四字款。

清 锡胎刻花圆壶

清 锡胎刻花圆壶
因器型小巧精致,号称“一手壶”。壶身一侧镌枝干横斜的老梅一枝,运笔纵横如意。另一侧书“玉摧金茗壶纳长春,仙掌益寿养身。一山”。一山,名李慕龙,字葛庵,清代嘉兴人,因善画梅而名垂画史。锡制茶壶是清代广受欢迎的茶具,其优点在于不易磕裂或碰碎,易于保管。

清道光 青花祥云瑞兽纹活动系提梁壶

清道光 青花祥云瑞兽纹活动系提梁壶
壶胎厚重,造型淳厚饱满,底釉光洁明澈。左右肩部各有一小山状钮,用以连接活动系提梁柄。壶身和壶盖遍绘青花祥云纹,中有一鱼形瑞兽。纹饰虽繁密,但繁而不乱,层次清晰,布局大方,绘工纯熟。

清 锡胎椰壳雕渔家乐提梁壶

清 锡胎椰壳雕渔家乐提梁壶
以金属锡为内胎,锤打成型,弯形流,高提梁,宝珠钮,平底下接三足。肩部和胫部凸起两道双弦纹,椭圆形腹,腹部及盖面以椰壳作为装饰。壶腹上浅浮雕渔家乐纹,描绘渔夫们自得其乐的渔家行乐场景,画面中渔民或收网、或捕捞,或倚石而靠,边收获边谈笑,个个面露喜色。渔家乐纹样为清代流行纹样。鱼是中国文化中最为吉祥喜庆的动物形象之一,有着年年有余、吉庆有余的含义。
早在公元9世纪以前,海南人就以椰壳制成器皿。明末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记载:广东椰壳甚坚,可以“横破成碗,纵破成杯,以盛酒”。

清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提梁壶

清 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提梁壶

整器以黄铜为胎制成。黄铜胎上再施以画珐琅工艺,纹饰富有层次,用色淡雅。盖面近钮处绘莲瓣纹,这与当时我国佛教盛行有密切关系。盖面绘三蝠纹,三蝠纹则为三福临门之意。
大小开光内以白釉为地,上绘梅花。梅瓣为五,民间又藉其表示五福:福、禄、寿、喜、财。因此,明清以来梅花纹样是最喜闻乐见的传统寓意纹样之一。
整器设色淡雅,虽纹饰繁多,但显得繁而不乱,应该是广东地区所制作的铜胎画珐琅之作


民国 “莲生”款紫砂东坡提梁壶

民国 “莲生”款紫砂东坡提梁壶

盖内钤“莲生”篆书方印。莲生即戴湘明,为铁画轩创始人戴国宝之子,大学毕业后继承父业。在其经营时,铁画轩(上海著名的陶器商号,因创始人戴国宝擅长以铁针凿刻花纹于瓷器,故店号取名“铁画轩”)所定制的紫砂壶皆署莲生款。
一面镌刻枯藤老树图案;另一面刻“东坡陶壶”字样。据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谪居宜兴期间,请人制作了前柱为双柱的三叉提梁壶,故这种器型的提梁壶被称为“东坡壶”

民国 紫砂蛋包提梁壶

民国 紫砂蛋包提梁壶
状若矮蛋包形。三弯流超凡出俗,神采奕奕,原配铜质提梁完好,凹形壶底放置平稳。蛋包壶看似简单普通,一般被认为是茶馆日常用器,普品居多,而此壶工艺精湛,气韵拙中藏巧,俗中透雅,在同类壶式中属精良者
壶底钤“宜兴紫砂”图章款,上有一小长圆章,署“松亭”。松亭即清末民国初年著名紫砂艺人赵松亭。赵松亭早年拜上袁村较有名气的紫砂艺人邵夫迁为师,勤奋好学。艺成后擅长仿古类作品,其壶端庄圆润,浑厚古朴,圆中带韵,韵中带秀。清末至民国初年,赵松亭开始参与经营,以出口外销壶为主要特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8 14:18:08 |只看该作者
最初的壶一般都用于盛酒、装水,如流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壶,再如唐宋时期用于盛水的汤瓶等等。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废贡团茶,改贡叶茶(散茶),碾末而饮的唐煮宋点饮法,变成了以沸水冲泡叶茶的散茶清饮法,品饮艺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茶壶开始盛行。故明代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用于泡茶的茶壶。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鸟纹茶壶

清康熙 五彩描金花鸟纹茶壶
壶高11厘米,器形端庄,胎釉光润坚致,品相完好。壶体呈鼓状,肩和近足部有鼓钉凸起。壶钮为一只表情呆萌的可爱小狮子。壶身、把、盖、流均绘制五彩描金花鸟纹饰,极富生活气息。清代饮茶的风习与明代相同,茶具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就茶壶造型而言,清代时期,一般的茶壶口加大,腹丰或圆,给人以稳重之感。

清 “乾隆”款朱泥小壶

清 “乾隆”款朱泥小壶
这把壶器形似梨,高4.7厘米,因经长年使用,包浆老旧自然。泥质细密坚致,粟色,单孔三弯小流,环形把,宝珠状钮,壶体轻薄匀称,精致讨喜,外底钤“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方形印章。这把壶因器形实在非常小巧秀逸,故推测可能是作为文房用具砚滴来使用。

清中期 青玉诗文茶壶

清中期 青玉诗文茶壶
整壶高8.5厘米,以青玉制成,玉质温润,白中泛青色。周身刻着诗文,是清代中期的作品。以玉器制作茶壶,主要用于欣赏和把玩,也说明了清代茶具材质的丰富性,显示了这件玉质茶具主人的高贵身份。
清代饮茶用具,在功能上于明代相比没有什么突破,但在釉色、纹饰、造型、材质方面精益求精,体现了清代以来人们对文化、生活艺术的追求。

清 粉彩折枝花卉纹梨式壶

清 粉彩折枝花卉纹梨式壶
壶高13.0厘米。器形规整大方,胎白,细腻,口微内敛,梨式腹,矮圈足。盖面微隆,宝珠顶钮,直管状流,圆扁状柄。器外壁近口沿处绘粉彩锦地加开光,腹部主题部分绘折枝花卉纹,以红、黄、蓝、绿等色绘牡丹、菊花纹,画风技法娴熟,色彩优雅、鲜明亮丽、千娇百媚。
“梨式壶”为壶式之一,一般造型为伞形盖,盖顶有宝珠纽,短颈,其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矮圈足、弯流、曲柄,形状似梨,故名。

清 紫金釉开光人物纹茶壶

清 紫金釉开光人物纹茶壶
此茶壶高12.3厘米,施紫金釉。紫金釉又称柿色釉、酱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元末明初古玩名家曹昭在《格古要论》中曰“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具白,其价高于白定酱釉瓷器”。壶盖面以及壶腹分别开光,盖面开光内饰花卉纹,壶身一扇形开光内饰庭院仕女赏花图,另一面叶形开光内两位高士则在凭栏闲话。

清 素三彩海水瑞兽纹多穆壶

清 素三彩海水瑞兽纹多穆壶
此件为素三彩多穆壶,高24.4厘米。所谓素三彩是指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绿、黄、茄紫三色而烧成。始于明正德年间,清康熙时继续烧制。壶身遍绘海水瑞兽纹。瑞兽为天马,游走于海水波涛之中,神态飘逸,活灵活现,极富动感。海水击打岩石,浪花飞溅,惊涛拍岸的江崖纹更显示出天马的迅疾。
多穆壶是元代流行壶式之一,为藏、蒙少数民族盛放乳液的器皿。明清时期,由于皇室对西藏及藏传佛教的重视,许多具有西藏民族特色的器物开始进入宫廷,多穆壶便是一例。

清咸丰 粉彩城阁纹茶壶

清咸丰 粉彩城阁纹茶壶
茶壶通高6.7厘米。茶壶的造型较为别致,设计成盖碗状,器身一侧装壶嘴,另一侧装壶把。壶钮设计成桃实,也颇具匠心,底书“咸丰年制”矾红篆书款。壶盖及壶腹以粉彩绘通景城阁图,雄关矗立,砖红瓦黄,旗帜飘扬。

清 “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

清 “白玉轩”款朱泥莲瓣壶
此壶雕镂十分精细,高12.0、口径6.0、底径8.2厘米,既有浅刻,也有浮雕,做工极为繁复,系清初外销欧洲的紫砂茶具。壶身、壶嘴、壶把,被荷花的茎、叶、花瓣造型包裹,壶盖用梅枝造型。口内设堰圈,盖内嵌。壶底刻“白玉轩”款。壶身呈莲瓣形,莲瓣上饰以花草,莲瓣间空隙处堆塑四只象征“延年益寿”的飞鹤。

清 紫砂加彩六方壶

清 紫砂加彩六方壶
此壶高18.2厘米,器形大气端庄。以深蓝、湖绿为主色调,间杂一点红、黄,显得满而不繁。
壶腹一面开光题一时令小调:“八月中秋阵阵凉,荷花结子桂花香,莺莺吩咐众娘姨,打扫庭园烧夜香。”另一面开光题元代高明所作的《琵琶记》中的说唱词:“为问当年素服襦,于今腰下佩金鱼。分明有个朝天路,何事男儿不读书?”
清朝中期民富国强,宫廷用器讲究富丽堂皇,社会上也跟着崇尚华丽。紫砂壶受其影响,引进了彩釉装饰,在烧好的紫砂壶上,用釉彩绘或满身挂釉,再二次烧成。紫砂壶彩釉装饰具有流光溢彩、华丽缤纷的视觉效果,堪与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清 紫砂加彩汉方壶

清 紫砂加彩汉方壶
此壶高19.6厘米,为盝(读音:[lù])形盖,桥形钮,壶身呈汉方形,三弯形四方流,扁条状系。器外通体施绿釉,再以淡褐彩绘缠枝莲纹,后凸绘粉红莲花四朵,其中三朵娇艳盛放,一朵则是含苞待放。整体而言,此壶器形规整,纹饰色彩对比强烈,给人鲜明的视觉感受。汉方壶是传统壶型,外型源于青铜方器。一般来说,汉方壶的壶体呈略扁方型,腹部微鼓。

清 “澹然斋”款紫砂壶

清 “澹然斋”款紫砂壶
壶为方钟形,高13.8厘米,敛口,鼓腹,底微内凹、四方流、流下部紧贴腹壁。扁环形把,盝(读音:[lù])顶盖(后加),盖加彩,弧形钮,底部钤“澹然斋”三字篆书款。
“澹然斋”壶款一般有三字款和四字款两种,三字款为“澹然斋”阳文篆书方印,四字款为“澹然斋印”阳文篆书圆印。据考,“澹然斋”为清代皇族显贵们偏爱的一个紫砂堂号,多用作清代乾、嘉时期紫砂壶的底款。

清 紫砂“宜富当贵”方砖壶

清 紫砂“宜富当贵”方砖壶
此壶高7.4厘米,以上等紫砂泥烧制而成,四方砖形,因此称为“方砖壶”。壶腹一侧横印“宜富当贵”隶书体,摹自汉瓦岩纹饰,字体苍劲有力,寓意吉祥。整器造型方正刚直,给人以朴素敦厚之感,落有“万泉”款识,笔意较柔美含蓄,为此壶更添一层把玩意趣,实为上佳壶器。
“万泉”为蒋万泉,系清代道光至同治年间紫砂壶艺人,其制壶之规整,雕琢之精细,可谓匠心独具。
紫砂壶因主要采用轮制成型,圆形壶较为多见,方形壶制造的技术含量要远远超过圆形壶,故方形壶比圆形壶的存世量要少得多,业界素有“一方顶十圆”之说。

清 “案卿”款紫砂树瘿壶

清 “案卿”款紫砂树瘿(读音:[yǐng])壶
此壶高10.5厘米,造型非常别致。壶身随意捏制而成。器表拍成老松树皮状,通体纹理缠绕,形如嶙峋老树,以枝梗为把,瓜蒂形盖。整器浑然天成,末经雕琢,有一股返朴归真之感。壶盖内钤“案卿”篆书款。
江案卿是清代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代紫砂名匠,擅长制狮球壶。据传树瘿壶是明代供春最早制作,其后均有仿制。江案卿制作的树瘿壶自有其味,足见其功力深厚。

清 锡包砂如意三镶壶

清 锡包砂如意三镶壶
此把壶长17.0厘米,似如意形,造型别致为紫砂胎,外包锡,壶钮、壶嘴以及壶柄镶以青玉,因有紫砂、玉、锡三种材质,故被称为三镶壶。壶身两侧刻有铭文及绘画,一侧镌刻两枝兰花,用笔利落;另一侧镌铭文“影楼隔雨梧堂冷,珠箔飘灯独自归。石生”。锡包砂工艺由清代中期嘉庆、道光年间的著名紫砂名家朱石梅创制,而后广为流行。

清 椰壳雕团寿纹梅段壶

清 椰壳雕团寿纹梅段壶
此壶高12.5厘米,以椰壳为材料制成,做工繁复细腻,形制古雅端庄,纹饰富丽华贵。壶钮卷曲呈心形,壶身表面浅浮雕回纹、杂宝纹及团寿纹,团寿纹还填金彩作为装饰,间配繁密底纹,细密富丽而现雍容华贵之态。梅段状壶把,壶流设计成龙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28 03:24 , Processed in 0.01025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