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12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什么会这样描述娄山关:“苍山如海,残阳如雪“?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6 18:27: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说这两句是描述娄山关,是不合适的!“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出自《忆秦娥·娄山关》。

一、创作背景: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 26 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 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 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二、主题赏析:
本词写于娄山关激战之后,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虽然写的是翻越娄山关的行军情景,写的是胜利后的所见所闻所感,但运用的是高度综合法、侧面描写法,把两天的战斗历程浓缩为一天,通过严肃、紧张的行军气氛,透露出激战的先兆,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这首词是毛泽东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综观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其结构的独特之处还在于上阕沉郁,下阕激昂,上阕取冷色调,下阕取暖色调,色彩对比强烈,感情对比亦同样强烈,上下阕的强烈对比,恰恰反映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作为一代伟大指挥若定的气魄。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全词只写了中央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上下两阕,通篇只有四十六个字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笔简而意无穷,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胸怀。

三、作者的自解:
《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一般鉴赏者都认为是写景色的,连郭沫若也这样认为。对于该词是写一天的事还是两次的事,文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作者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做了直接的回应。将郭沫若对本词的解析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语气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两句,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作者的这些注释算是为“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做了盖棺定论!
全文摘自百度百科《忆秦娥·娄山关》,毛主席的诗词,百度如此,既如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11-26 18:29:10 |只看该作者
寒冬中只有亲临中国西部高山,看雪山山顶最后血红色残阳的人,才能有如此胸怀。当年赵朴初评论:只有沉着的,镇静的,经验丰富,信心充足,眼光远大,心胸开阔,即看全国,又看世界,既看现在,又看未来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情景交融的句子。残阳如血。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11-26 18:30:16 |只看该作者
这是作者景色感与战争的残酷感的通感 山色与血色融合 既有山的壮美也有战斗苦胜后的抒怀 故有作者得意这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同样的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 既有眼前景菊花又有战地黄铜弹壳的回望。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 02:39 , Processed in 0.0084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