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angfan 于 2011-10-14 17:08 编辑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三日我重回故里,回到离别二十三年后插队的地方。 驿动的“心” 主宰着当今改革开放下的市场经济。 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着……! 有几位友人评价我“有复古行为”也许,就人际关系交往,我欣赏古人一句哲理“君子之交是道、义之交”对于“金钱”我审美志向确于现代很多人定位不同。我愿为“真所动”不愿为“俗所摇”。 我曾去一个朋友家坐客。那亲手自盖的房屋,简洁质朴, 让人“心旷神怡”。尤如当今吃粗粮换口味那样爽……!
反朴归真是一种愉悦,是一种精神享受。不知,经常光顾酒店,KLOK的人,能否还有“这根神经做反应呢”? 回到“阔别二十三年的第二故乡——英城。
这次是受时间限制的回访,(乘朋友的车)因此没有见到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事。 赵书记的车已经驶入村头。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村头的公路边,长着一棵人见人爱的古松。由后面大山陪衬着,很壮观!我们卫生所曾在松树下种过药材——贝母。 现在,被红砖墙围着。大队部建在这里。给人感觉:“好似大帽子底下的小差使!”脏、乱的路,使我辨不清当年的记忆,我们的车就在陈旧柴草铺成的路面上行驶。被三五成群闲散村民打量着……。 一张张陌生的面孔里, 还有一位胆大的把脸贴近车窗窥伺。透过车窗,我努力寻找路边的张大婶家,还有好友母凤家,可是都没有了踪迹、、、、、、。我有点茫然与失落。
张大婶家是做衣服的,一家人很有城里人的味道。她们家很干净,人也善良。我们四名女生曾住过他们家。家里孩子大的叫小扣子。早上我们还没睡醒,他就开始挖自家后院的菜窖了。就听到窗外刷刷往上扔土的声音。就象闹钟一样提醒我们该起床了。 他大妹妹小玉是个苗条淑女有点古代“仕女”的味道。他的二妹小秋是个非常内向有城府的姑娘,话不多。粉白的脸、笑不露齿。 我们回城后,听说小秋“出家了”。 出家前是念高中吧?后来她佛学院毕业后还去了国外。人啊,人!都是老天给安排好的吗?
车嘎然而止,被路边一位差点儿被认不出的熟人挡住了去路。他微笑的看着我们。我略迟疑片刻。啊,思绪把我牵回年轻的记忆中、、、、、、。
当年,她是当地的“大美人”赵顺的小女儿。 如今,竟苍老的“面目皆非”闲聊中得知,当年我给他们织的衣服他们还保留着、、、、、、。 这个情结一直不能让我释怀。后来一直想取回,作为珍存。 可是人又联络不上了。 时间带给我们的都是变化了……。
过去,农家院的绿阴长廊不见了,篱笆墙被红砖墙取代了。院内的农作物被不透风的砖墙烤着,显得那样没有生机、、、、、。 寥寥的砖墙四周,仍是一片陈旧。显出一幅“不协调的土洋结合画面”。 我还见到了当年我接生的孩子,“赵学明的侄子”现在已经是文静的大小伙了。白白净净,有一幅城市学生派头。 他家院落中 ,有城里人要寻找的休闲、耐人寻味的风情及意境。 我一直忘不掉,墙边一堆锯好的,大小非常均匀的枝棒。这要是在城里,它将是回归自然的极好建材。 可,在这里,不用多久就会变成灰烬了……。
我们已半百,体味着人生滋味……。昨天,我们经历了智慧的耕耘,有心酸、有欣慰。今天,仍是“天给予我的那套灵魂”! 志同道合者,他们的生命和事业是相系的。
开原——我第二故乡。八年的情怀、风貌,撒在这片热土上……! 我委托“学明”书记! 请他代我在九八年十一或十二月份或九九年二月下旬,在故乡选上一亩地,栽上“银杏树苗”。每棵十五元(嫁接过的四年结果,正常结果六十年)每亩55棵,银杏树是国宝。人称:“活化石”。叶和果是极好的药材。 愿我美好的愿望与“银杏树”一同在故乡的热土上生根,与日月同辉,与民同乐!
http://bbs.lnylfw.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zJ8OWUwNWJjYmQ1MzE3NTFlODlmN2QzMjI2NTIyNWI1M2N8MTczMjk2OTAzOQ%3D%3D&request=yes&_f=.JPG 久违了,英城子的苍松翠柏。今天见到你们格外亲切。你们在我心里留下多少故事,多少眷恋。今天走近你,我就要化身一棵棵银杏树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我们至亲至诚心系永远。 我心中的银杏树正在与那里的子孙一同茁壮成长,它祈福护佑英城子这方沃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享和康乐、、、、、、! 一声洪亮的呼唤— FAN什么时候到的?我转过头来,顿时让我热血上涌,哎呀!这不是杜大爷吗?我还以为见不上您了呢! 真让我高兴“当年知青贫协主席,杜大爷近80高龄,身体硬朗的从山上跑来与我们相聚!动情的说 “FAN是我的女儿”! 我们寒暄起来,动情处我们眼里都泛起了泪花。因为是借光乘车不能久留。临走时我还给老人家留了点钱。 杜大爷眷恋不舍的目送我们很远很远……! 杜清田,他是十里八村的有名木匠,可是他更适合做一个领导者。 只因为:他的哥哥杜清廉因为刚解放时私藏了一把枪,文化大革命时揪出来挨了批斗!还带了帽。牵连了杜清田的政治生涯。 知青到来后,公社领导特别指派杜请田来管理知青工作。任他为进驻知青点的贫协主席。 知青们很信赖他,一直称他为“杜大爷”。“杜大爷”的优秀品格,过人的工作能力,人人都很佩服他!
他的儿子杜槐也是木匠,手艺不错、人长的也漂亮。娶了一个还乡知青。小日子很美满。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是聪明伶俐的后生。大儿子德志,长大后还和爱人一同去了日本打工,听说小两口从日本回来赚了钱,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还买个运输车干起工程运输来。
孩子们的勤劳朴实都是父母心血的培育。
杜大爷的小儿子杜柏,是村里的小学教师。文质彬彬很有老师的味道。小女儿小玉,我是最喜欢她的。 她文静亮丽有种大家闺秀的气质。她是老两口最腾爱的小女儿。 杜大爷的老伴杜大娘,是一个精明干练清秀的夫人。 每次去他们家就像去了世外桃源,通过绿色长廊,就进到了窗明几净的瓦房,喝着甘甜的泉眼水,再吃些炒瓜子花生什么的,尤其和老人家唠起家常来就象回到父母身边。让人留恋忘返!
回城知青没有忘记要感恩的人:杜清田老人,呕心沥血不求回报,那颗金子般的心完全奉献给了知青。他是值得知青怀念的人:“当年的贫协主席:杜清田今已过世了”! 可我们不能忘记这位慈祥而有感染力的老人、、、、、!
当春天鸟语啼鸣。崖缝间长满束束“映山红”的时候,老人仍在惦记着和知青们规划的“农田基本建设蓝图”! 蓝天白云知道、英城沃土记得、子孙后代正在追思传承着老人的意愿、、、、、、!
老人家,知青怀念您。愿您在它国安祥康乐! 四小队“知青点”餐风饮露立在路旁。当年同学的影子还在、、、、、。
杜大爷与知青们的精神才是“英城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