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与四大书法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9 04:40: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读者报
2016-10-04 18:42:31

毛泽东喜书法,工作之余,写写毛笔字,抄些古代诗词,读读名家字帖,欣赏一些名家字画,成为他的一大爱好。生前也接触过一些著名书法家,除郭沫若、马一浮等以外,尚有于右任、沈尹默、谢无量、舒同四家,现略述如下。
毛泽东与于右任

于右任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原名伯循,陕西泾阳县人,生于1879年。他是清代举人,早年留学日本时曾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后,1912年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他担任交通部长。1922年曾与邵力子等参与创办上海大学,并任校长。1927年以后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等职。著有《于右任诗词选》《右任诗书》等。

由于于右任早年曾创办《民立报》,所以毛泽东早在学生时代就闻其大名,受过《民立报》的影响。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延安采访毛泽东时,他还曾谈起过《民立报》和于右任:
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于右任早年虽曾任靖国军总司令讨袁,但以其气质而言,仍是一个义士文人。他的旧体诗词苍凉慷慨,声誉极高;他的书法更是驰誉海内外。早在20世纪20年代,论书法者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北于”即于右任,因他是陕西泾阳人;“南郑”则是福建闽县人郑孝胥。他的草书,冠绝当代,无人可及,有“当代草圣”之称。他比毛泽东大10多岁,与陈独秀同庚。毛泽东当然是早闻他在书法界的耀眼地位。
1924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举行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右任与毛泽东都出席了会议。在会上,于右任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担任执行部的工人农民部长,邵力子为秘书;胡汉民为组织部长,毛泽东为秘书。在20年代中期有一段时间,于右任在上海工作时,曾与毛泽东有过不算太少的接触。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8月30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由山洞林园赴城内拜访于右任,正好于因公外出,未能见面。当晚,张治中在桂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并邀请了于右任、孙科、邹鲁等人前来参加。二人终于又见面了。自1924年在上海国民党执行部共事后多年未见,所以这次相逢大家都感到十分欣慰。
9月3日下午,毛泽东再次来到于右任的官邸进行拜访,大家只叙了叙旧,因毛泽东还要拜会政府其他要员,也就未能长谈。
9月6日中午,于右任设午宴宴请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并邀请张治中、张群、邵力子、丁维汾、叶楚伧等人出席作陪。二人都喜欢诗文,因此在宴席上就漫谈起诗文来了。不知怎么回事,于右任竟知道毛泽东曾作有《沁园春·雪》一词(一说是从柳亚子那里见到的),于是极力称赞,对该词的结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尤为赞赏,认为是激励后进之佳句。毛泽东因读过于右任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所赋《越调·天净沙》一词,并熟诵其中的句子,于是笑着答道:“若何‘大王问我:几时收复山河?’启发人意之深也。”
说罢,二人皆拊掌大笑,举座皆欢。
1949年初,国、共再度和谈,周恩来对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说:“和谈一破裂,解放军就过江占领南京,你设法找到于老,叫他留在南京。届时派专机接他北上参加新政协,共商国是。”“好。”屈武一口应诺。
然而,屈武还没来得及把周恩来的话转告于右任,于右任已被何应钦派人接到上海去了。一次夜深人静时,其夫人沈氏问:“上海要解放,怎么办?”于右任安慰道:“不要怕,上海解放了,共产党、毛泽东会保护我们的。”
但此话说过不久,蒋介石便派人把他接往香港,随后转往台湾。于右任1964年在台湾去世,终年86岁。
毛泽东与沈尹默

沈尹默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原籍浙江吴兴,1883年诞生于陕西省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他是中国新诗的最早作者之一。早在五四时期,他就是北京大学的名教授之一,又是著名的《新青年》杂志七编委之一。由于蔡元培、李石曾的推荐,1932年,他出任北平大学校长。著有《秋明室长短句》《沈尹默诗词集》等。夏承焘读其《秋明室长短句》后写信给他,赞其词“高揖冯、欧,俯视周、吴。”评价可谓高矣。

1959年,沈尹默到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政协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毛泽东接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他一见沈尹默就与他亲切握手,说:“你工作得很有成绩,人民感谢您。”“谢谢!谢谢!”沈尹默谦虚地说。“听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话。”毛泽东说。沈尹默说:“早年生活在陕南。”接着又问毛泽东:“现在各党派都要我参加他们的党,我是喜欢发表意见的人,您看怎么办好?”毛泽东笑着回答道:“党外好!党外好!”
大约在1962年,沈尹默又去北京开会。期间,毛泽东特意邀请沈尹默、马一浮、章士钊、谢无量、熊十力等五位学术界的老前辈、老诗人座谈。所谈内容全是中国诗歌,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诗词,全部谈到。
沈尹默回到上海,对夫人褚保权说:“毛主席博学多才,对古诗词造诣很深。”
1963年底,沈尹默去北京参加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遇到陈毅时,他突然拿出一首《沁园春》的词。
“这是写给谁的?”陈毅一见,忙问。
“这是我为毛主席70大寿填的一首词,表表心意。”沈尹默说:“请您帮我转呈主席。”
“好哇!”陈毅大喜,随即展卷,只见沈尹默用刚劲秀逸的毛笔字写道:
一柱擎天,万里无云,四海无波。喜红旗飏起,乾坤浩荡,东风拂遍,遐迩融和,六亿人民,同登寿域,见者惊夸安乐窝。国庆日,听天安门外,动地讴歌。
神州大好山河,人更觉今朝壮丽多。看马列真文,功高粟帛,孙吴神武,力止干戈。玄圃桃繁,仙山枣大,松柏常青带茑萝。无私颂,为群伦祝福,欢醉颜酡。
陈毅读罢这首颂词,非常高兴,说:“我一定转呈主席。”
1971年6月1日,沈尹默离开人世,终年89岁。
沈尹默生前除抄唐诗宋词外,也喜抄毛泽东的诗词。1962年,有一次周恩来在上海参观展览会时正好碰上沈尹默。周恩来向他索取墨迹。沈尹默回去以后,先挥毫书写了一幅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到不满意,就又写了一幅。周恩来非常高兴,将两幅字全拿去了。
笔者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也曾去沈尹默故居拜访褚保权女士,见客堂间里仍悬挂着沈尹默先生书写的毛泽东诗词。从这里,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沈尹默对毛泽东诗词的喜爱之情。
毛泽东与谢无量

谢无量是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学者。他是四川乐至县人,生于1884年。少小与马一浮是同学,齐名当世。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广州大元帅府副秘书长。曾著有《诗学入门》《词学指南》等。其《中国大文学史》创见颇多,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学史。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慕其文名,曾花3亿元请他写了一篇寿文,后又花2亿元请其书写寿屏,可见他当时名望之高。

建国以后,谢无量曾任四川省博物馆馆长、政协全国委员会特邀委员等职。
在20世纪50年代,谢无量应邀赴京。毛泽东亲自接见他,礼遇甚厚。毛泽东问他:“你写诗是学的哪一家?”“这……”谢无量竟一时答不出来。“写字学的谁的?”毛泽东又问。“这……也说不清楚。”
毛泽东一点也不见怪,还与他合影留念。照片在《人民画报》上刊登以后,震动文坛。
谢无量从北京回到四川后,曾对人说:“平生得到两大领袖的礼貌优遇,早年得见孙中山先生,晚年又能亲与毛主席在一起,觉得自己很幸运。”还说:“毛主席问我诗学的哪一家,写字学的谁人,我一时答对不出来,今后真该要好好地专学一家了。”
1955年,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卫立煌从香港返回大陆。毛泽东闻讯后非常高兴,不仅写信给他,表示欢迎,还特地在北京设宴欢迎他。当时谢无量正在北京,也应邀出席。在宴席上,毛泽东坐在卫立煌的右边,谢无量坐在卫立煌的左边。宾主交杯畅饮,气氛十分融洽。后来,《人民画报》还以他们三人在宴席上的合影作为封面。
谢无量曾著《王充哲学》一书,于1917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他认为王充在《论衡》中说“充于天地万物皆用生物之理推校其本,颇近于唯物论……”这在1900年前妖妄谶纬之学盛行的东汉时期,是非常可贵的。不料毛泽东也曾看过此书。1956年,谢无量应周恩来之邀来到北京,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宴招待他时还提起这本书。当时章士钊也在座。毛泽东说:“谢无量老先生是很有学问的,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哲学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进步,在苏联十月革命以前就写了《王充哲学》,这本书是提倡唯物史观的哩。”
毛泽东与舒同

舒同素有“红军书法家”之称,从小喜欢书法,即使从湖南省立师范学校毕业、投身革命事业后,仍念念不忘此道。也正由于这一点,他虽比毛泽东小十几岁,但同毛泽东仍有不少交往。

舒同在红军内书法名声大振的时间,恐怕要追溯到1930年。那时,他在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中担任秘书工作。由于当时担任宣传工作的同志在书法艺术上多缺乏基础,因此,他所书写的大字标语或起草的文件文稿,就特别惹人注意,逐渐赢得了人们的赞扬。在这种情况下,舒同更加虚心,愈益认真地钻研起书法艺术来了。那时经常行军打仗,没有多少时间来研究书法,他便在行军途中用手指在掌心上写字。
在一次反“围剿”战役以后,在打扫战场中,毛泽东和舒同第一次见面了。毛泽东握着舒同的手说:“早就知道你了,在《红星报》上看过你的字,读过你的文章。”毛泽东还从地上捡起一枚弹壳,深情地说:“这就是战地黄花啊!”从此,舒同获得了“马背书法家”的称号,而这个称号的命名者就是毛泽东。以后,凡有人请毛泽东题词的时候,毛泽东就对他们说:“你们请舒同写吧,他写得好。”就这样,舒同写了“抗日军政大学”的校名,又写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
解放后,毛泽东与舒同仍有接触。特别是1959年后,毛泽东曾6次前往济南,与舒同一起研究工作,探讨书艺。毛泽东对舒同说,他当时在北京不太愉快。那时舒同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他知道毛泽东喜欢睡硬板床,就拆除了家中的棕绷,换上一副宽大的硬木床板给毛泽东睡;他知道毛泽东不喜欢上楼,不习惯用抽水马桶,就在一楼盖了间蹲式的厕所给毛泽东用。他们还一起浏览大明湖。毛泽东对舒同说:“乾隆的字到处有,但是有筋没有骨,我不怎么喜欢。”
在“文革”中,舒同也受到了冲击,他写了一份长卷申诉书给毛泽东。毛泽东看完了他的长卷后,当即指示旁边人说:“解决他的问题。”
可是,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并没得到落实。
毛泽东去世后,舒同住在北京西山一个古柏参天的山坡上,与毛泽东之子毛岸青为邻,下下棋,聊聊天,或者一个人读读书,写写字。毛泽东向别人称赞舒同的书法,而舒同也向别人说:“毛主席的字虽然没有像专门家那样经过训练,但气势宏大,汪洋恣肆,无拘无束。现在的人束缚太多,很难学好怀素,毛主席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在当代书法家中,毛泽东只收藏两个人的墨迹,一个是郭沫若,另一个就是舒同。而舒同书写的毛泽东诗词,很多地方都与后来发表的有所不同,如“红旗漫卷西风”,舒同则书写为“旌头漫卷西风”;如“雪里行军情更迫”,舒同则书写为“雪里行军无翠柏”;如“她在丛中笑”,舒同则书写为“要在丛中笑”,如此等等。(来源|党史博览 作者|孙琴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7-12-9 19:49:04 |只看该作者
好帖,欣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7-12-9 22:01:10 |只看该作者
钟灵五岳韶峰聚,毓秀三江湘水收。
大任天垂昭伟世,喷薄红日映神州。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6 10:00 , Processed in 0.00853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