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珍妃被塞进北京故宫10寸的井里,慈禧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简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21:37: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珍妃被塞进北京故宫10寸的井里,慈禧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很简单                                         2018-05-16 19:49                                                          

珍妃井是故宫的一个重要景点,而且有关珍妃井的灵异事件都被传的神乎其神:说到晚上珍妃的冤魂就会从井口爬上来,弹琴、唱歌,哭诉自己的悲惨机遇,着实令人背上一阵发寒。也因此,就有传言说故宫每天傍晚闭馆之前,第一件事就是用铁棍锁了珍妃井。

想必很多看过珍妃井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珍妃井的井口不过10寸,按理说不可能将珍妃这样一个大活人塞进井中的,那么珍妃到底是怎么被塞进如此的小的井中呢?
珍妃是光绪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她属满洲镶红旗人的他他拉氏,后人都习惯以她的封号珍妃称呼。她的死也是相当之惨,死于宫廷斗争的阴谋下,传说被人推入井中,而幕后黑手就是慈禧太后。

珍妃作为光绪帝最宠爱的妃子是有道理的,因为她和其他的妃子不同,她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过无拘无束的潇洒生活,不喜欢勾心斗角,不喜欢皇宫里的繁文缛节。在政治上也同情并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行动,光绪帝岂能不爱她?
慈禧太后作为女人贪弄政权,但她也是个双重标准的人,只许自己光明正大的参与政事,后宫其他女人但凡有一点这种苗头,她就立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样。
我们都知道,光绪皇帝对于老佛爷不是那么服气的。他喜欢西学,慈禧却是个顽固的守旧派。再加上慈禧早年对小光绪有诸多的压迫,一个皇帝应该有的权力全被她握在手里,这才有了戊戌变法。

老太后一直讨厌珍妃,甚至称得上是痛恨。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光绪宠爱珍妃,而慈禧的侄女皇后却被冷落。早年光绪皇帝迫于太后的威势纳了皇后,但皇后一方面是太后硬塞给他的人,另一方面也不如珍妃会讨人欢心。
珍妃性格开朗,又颇具才识,再加上和光绪一样对西方文化颇感兴趣,自然是情投意合。皇后不开心,慈禧当然也不开心。
太后痛恨珍妃的另一点原因就出于政治了。她自己从咸丰皇帝宠妃的位置一步步接触政治爬到了掌权人,对于后宫插手政治更是敏感的很。
这对小情人你侬我侬,珍妃有时候也给光绪推荐一些官员,后来也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她的哥哥参与进了卖官的案件。
  后宫有不得干政的规定,太后自己不遵守,但其他人一旦越矩可就是触了她的逆鳞。何况珍妃的这些行径还真是犯了贪污受贿的罪,她自然更加厌恶。因为这件事,珍妃被问罪,降了品级。
还有更要命的是珍妃参与戊戌变法,协助光绪跟慈禧夺权,这是慈禧绝对不允许的,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在光绪戊戌变法失败,不仅光绪被囚禁,而且参与变法的珍妃也受了牵连,甚至慈禧命人扒光了她的衣服杖责惩罚,这也不是因为贪污,而是因为她后宫干预朝政“坏了家法”,直接打入了冷宫。
直到英法联军攻进北京时,慈禧带着宫里的一干人马出逃,也终于找到机会。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慈禧太后强词借口带走珍妃不便,留下又恐其年轻惹出是非,有辱皇家颜面,被投井杀害,享年24岁。

1901年春,清廷与八国联军讲和,慈禧、光绪还朝。慈禧见珍妃所投之井依然如故,便命人将尸骨打捞出来,装殓入棺,葬于阜成门外恩济庄太监公墓南面的宫女墓地,企图以“贞烈殉节”的名义掩世人耳目,并为此将珍妃追封为珍贵妃。
慈禧死后,载沣将珍妃的死因从“投井自杀”改为“被崔玉贵投入井中溺亡”。民国四年(1913年)珍妃姐姐瑾妃做了太妃,才将她迁葬回崇陵妃园寝,并在珍妃井北侧的门房为她布置了一个小灵堂以供奉珍妃的牌位,灵堂上悬挂一额纸匾,上书“精卫通诚”,颂扬珍妃对清德宗的一片真情。

井口只有10寸珍妃是如何被推进去的?原来是这样的,我们看到的珍妃井的确是当年的珍妃井,只不过后来慈禧西逃回来后在原来的井口上加了一个石头井沿,用铁棍穿过锁住,从此禁用,珍妃井的真正井口远远大于10寸,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井口石而已!在科学的视角下,这些冤魂一类的说法当然是一些迷信学说了,而且用铁棍锁住珍妃井的也不是故宫工作人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5:32 , Processed in 0.00886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