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农民花30年抢救文物33600余件,如今仅其中一项文物就价值4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9:4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农民花30年抢救文物33600余件,如今仅其中一项文物就价值4亿                                         2019-01-12 10:01                                                   

                  

在西安市长安区秦岭南五台脚下,有一片占地近500亩,规划面积10余万平方米,总投资近6亿元的关中古建筑群,它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西安、陕西,乃至全国都有很大的名气,尤其是对于古建筑专家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民族珍宝。这里被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赞誉为“地上兵马俑”、“世界性的奇观珍宝”、“民族文化的基因仓和标本库”。“北看故宫、西看关博”,说的就是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江泽民考察时现场题写下“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刘云山考察时说:“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找不到一个类似你这样的博物馆。”

这座博物院是中国第一家民办民俗艺术博物院,他的创办者王勇超,被誉为中国民俗文化抢救第一人。这个总是喜欢说:“我就是个农民,我会种地”的西北汉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一边种地,一边去民间抢救收集民俗文物,到一边办公司,一边带领员工从文物贩子手中“抢”文物。三十年来,先后卖掉6家公司,累计投资近4亿元,抢救性地收藏和保护民居、石雕、砖雕等关中民间文物33600余件(套),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最精美、最壮观的是关博里四十院明清古民居和8000多拴马桩。其中,8000多拴马桩整齐排列起来气势磅礴,被誉为“地上兵马俑”。







如博物院一期始建于清末赵家门楼、明代建筑西京雄镇城门楼、泰定元年建造,明、清时期翻修的梨园、被称为“救时宰相”的清代陕西朝邑人(今陕西大荔)阎敬铭的私人宅院等等,都是原址濒临倒塌、消失,博物院异地抢救复建。博物院收藏的拴马桩、饮马槽、石人、石狮、石龟等石雕艺术品排列起来气势恢宏。二期山水景观、大型石雕展区、优秀非遗项目体验、原生态手工艺展示、茶艺体验展示、传统美食品鉴。置身其中,自然景色如画,民俗风情如诗。风味小吃令人流连,非遗体验乐享无穷。非遗项目秦腔、华县老腔等的演出,十分震撼。





如今仅他收藏的拴马桩一项,市场价值已经接近4亿,其他民俗文物价值更是不可估量。而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建成,也带动了长安区和五台古镇的旅游,一到周末节假日这里游人如织,镇子上许多人在博物院里工作上班,还有一些人做起了农家乐、餐饮、住宿等生意,或在景区门口、街道两边摆摊做点小生意。博物院的建立无形中帮助了镇子上许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4 20:17 , Processed in 0.0079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