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华忠 于 2019-1-15 15:44 编辑
毛主席诗词大集合(1936——1966),包括写作背景介绍 2019-01-12 22:12
52、沁园春·雪 (1936年2月,43岁)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注: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53、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1936年,43岁) 壁上红旗飘落照, 西风漫卷孤城。 保安人物一时新。 洞中开宴会, 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 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 今日武将军。 注:1936年11月22日,在保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成立了第一个文艺协会组织即中国文艺协会。丁玲被推选为中国文协主任。毛泽东决定丁玲跟着工农红军前方总政治部出发上前线。毛泽东于是作了这首词。不久,毛泽东在给前线聂荣臻的电报中,附上了这首词,因丁玲一直在前线,未能读到。次年春,丁玲陪同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延安,会见了毛泽东,毛泽东抄录了这首词送给她 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咏水仙。此词牌有两种形式,这里用的是每阕首句为七个字的一种。另一种为六个字。 这首词也许你读着一点也不押韵,但其实这首词是作者以湖南方言押的韵 54、四言诗:懦夫奋臂 (1936年,43岁)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暴虎入门,懦夫奋臂。 注:强两句出在 《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出自《毛泽东书信选集》中致高桂滋的信的最后几句 55、四言诗:祭黄帝陵 (1937年4月6日,44岁)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胄衍祀绵,岳峨河浩。 聪明睿知,光披遐荒; 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蹉跌; 越数千年,强邻蔑德。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 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以地事敌,敌欲岂足; 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 涿鹿奋战,区宇以宁。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 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 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 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 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此物此志,永矢勿谖;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 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尚飨。 注:1937年4月5日,在中华民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之际,为进一步营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联合抗日的社会舆论,国共两党分别派出代表,共赴位于陕西黄陵县桥山的黄帝陵,举行国共两党共同公祭黄帝陵仪式,这是国共两党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共同公祭中华民族祖先黄帝陵。 中国共产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林祖涵(林伯渠),中国国民党派出的公祭代表是张继。在公祭仪式上,分别宣读两党的《祭黄帝陵文》,中国共产党的《祭黄帝陵文》系毛泽东亲笔撰写,由中共代表林伯渠诵读 尚飨的意思是,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是古代祭文常见结语 56、四言诗:为《八路军军政杂志》题词 (1939年1月25日,46岁) 一面战斗,一面学习, 百折不回,再接再厉。 注:《八路军军政杂志》是八路军总政治部机关刊物。1939年1月15日创刊,1942年3月25日终刊。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编辑,为月刊 57、四言诗:为抗大开展生产运动题词 (1939年3月1日,46岁) 一面学习,一面生产, 克服困难,敌人丧胆。 注:抗大的前身是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红军学校,1933年扩建为红军大学,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改称“干部团”。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红大恢复创建于陕北瓦窑堡,红军干部团和陕北红军学校合并,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不久改称“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周昆任校长,袁国平任政治委员 1936年5月,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抗日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国工农红军学校为基础,创办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红军大学”(校址为保安县)举办开学典礼。1937年1月20日,大学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58、四言诗:戏改江淹《别赋》 (1939年7月9日,46岁) 春草碧色, 春水绿波。 送君延安, 快如之何。 注:这是摘取了江淹《别赋》中的几句改成,其原文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另外,我们最熟悉的黯然销魂一词,也是出自《别赋》 59、四言诗:题《中国妇女》之出版 (1939年,46岁) 妇女解放,突起异军。 两万万众,奋发为雄。 男女并驾,如日方东。 以此制敌,何敌不倾。 到之之法,艰苦斗争。 世无难事,有志竟成。 有妇人焉,如旱望云。 此编之作,伫看风行。 注:1939年6月,《中国妇女》杂志在延安出版,毛泽东又写了这首四言诗,以示鼓励。此诗最早发表在当时首期的《中国妇女》杂志上,其手迹复制件又收在1984年5月档案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题词墨迹》中 60、五律:挽戴安澜将军 (1942年秋,49岁)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注:1942年3月,率第200师出师缅甸,协同英军对日作战。1942年5月,戴安澜在率部在归国途中,遭到日军伏击,戴安澜被流弹击中,不幸于5月26日殉国。同年秋。戴安澜将军追悼会在广西全州举行。国民政府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国葬仪式。毛泽东特送挽诗,对这位抗日有功的将领深表哀悼。这首诗根据1943年戴安澜将军追悼会挽联挽诗登记册刊印。因戴安澜号海鸥,故有另一题为“海鸥将军千古” 61、七律:忆重庆谈判 (1945年,52岁) 有田有地吾为主, 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 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 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满城血, 无非一念救苍生。 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蒋介石在加紧准备内战的同时,大肆玩弄“和平”阴谋。他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和平谈判”。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从延安到重庆和国民党谈判,对“和平建国”、“避免内战”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军队政权的问题上,与国民党代表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谈判共进行了43天,最终于10月10日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在谈判期间,毛泽东会见了宋庆龄、冯玉祥、柳亚子等民主人士,此间,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要诗词,毛泽东抄写了以前作的《沁园春·雪》给他,之后又吟成这首《七律·有田有地吾为主》,被大家传抄开来。诗中最后几句就是说如果实在不得已,就会发动战争来拯救苍生 62、五律:张冠道中 (1947年,54岁) 朝雾弥琼宇, 征马嘶北风。 露湿尘难染, 霜笼鸦不惊。 戎衣犹铁甲, 须眉等银冰。 踟蹰张冠道, 恍若塞上行。 注:1947年3月下旬,蒋介石开始调集胡宗南部14万军队向延安进攻,3月18日晚,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撤离延安。随后,他在陕北延川、清涧、子长、子洲、靖边等县转战。张冠道,是他当时转战中经过的一条道路。此诗就是当时转移时所作 63、五律:喜闻捷报 (1947年,54岁) 1947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 大野入苍穹。 佳令随人至, 明月傍云生。 故里鸿音绝, 妻儿信未通。 满宇频翘望, 凯歌奏边城。 注: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在1947年3月18日夜撤出延安以后,开始在陕北转战。由于采取机动灵活、抑敌之长的“蘑菇”战术,解放军在撤出延安后短短的45天之内,就打出了好几场胜仗,中秋节前收复蟠龙,毛泽东就是听说这个捷报后写下了此诗 64、五言诗:为《中国青年》复刊题词 (1948年4月,55岁) 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 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注:《中国青年》是1923年共青团中央出版的杂志。是中国大陆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杂志。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1948年12月,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毛主席亲自为《中国青年》复刊号写了刊头并题词 65、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949年4月,56岁)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号令全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当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一千余里的战线上分三路强渡长江。23日晚,东路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后欢欣鼓舞,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66、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1949年4月29日,56岁) 饮茶粤海未能忘, 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 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 观鱼胜过富春江。 注:1949年3月28日夜晚,国民党左派人士柳亚子做了一首《感事呈毛主席一首》原文: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诗意在感于国民党的混乱现状,要回家乡分湖隐居。同年4月19日,毛泽东同志写《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一词回赠,用东汉时严子陵隐居垂钓富春江畔的典故,劝柳亚子继续留在北京参加建国工作 67、打油诗:二乔 (1949年底,56岁) 古有大小二乔, 今有南北二乔。 注:“南乔”本名乔冠华,“北乔”本名胡鼎新,二人同为江苏盐城人,同为党员,都曾用乔木为笔名。都是文采非凡。 乔木的典故来自于《诗·周南·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68、五绝:赞“密使1号” (1950年1月上旬,58岁) 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 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注:1949年11月27日,一批国民党《关于大陆失陷后组织全国性游击武装的应变计划》的军事情报,从香港传到我华东情报局。当毛主席看到这样绝密的文件时,急忙追问情报来源。原来,这份情报是我党一位秘密女特派员朱谌之,赴台从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取回的,这个人就是神秘的“密使一号”!毛主席当即嘱咐有关人员一定要给他们记功,又写下了这首绝密的《赞“密使1号”》 密使1号就是吴石,在1950年,因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叛变而被逮捕;同年6月10日,与陈宝仓、聂曦、朱谌之在台北遇害。直到1973,为了表彰吴石将军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的特殊贡献,由国务院追认吴石将军为革命烈士 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的部分原型就来自于吴石 69、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950年10月,58岁) 1950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1950年10月3日,怀仁堂举行歌舞晚会,由各民族各地区文工团联合演出。毛泽东与柳亚子共同观看了晚会。柳亚子在毛主席的鼓动下,即兴赋《浣溪沙》一首赠予毛泽东。柳亚子的原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次日毛泽东又步韵和了这首词赠与柳亚子 步韵,又称为“次韵”,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不仅使用被和诗作的韵,还必须用被和诗作韵脚上的那几个字,并且韵字的先后次序都要和被和诗作一样,这就是步韵,是步步跟随之意。步韵诗因为要步原韵韵脚,所以写来难度很大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 70、四言韵语:党的领导原则 (1953年,61岁)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党委决定,各方照办。 办也有决,不离原则, 工作检查,党委有责。 注:在1953年,在开展反对分散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明确提出这句话。1954年6月,中共中央和政务院撤销了各大行政区,其机构大部分由中央主管部门直接接管。随后,政务院一些部门逐渐把更多的业务管理工作,如财政、金融、市场、工业、基本建设等的管理权集中上来。 另在1958年1月的《工作方法十六条(草案)》中,也有这句话的批示。主席在一九五九年四月在八届七中全会上讲过工作方法九条,此后在另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增为十六条,但在正式的稿件里是没有这句话的。另外在《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版中也有 71、浪淘沙:北戴河 (1954年夏,62岁)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注:毛泽东于1954年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 另外在秦皇岛观海附近留下诗歌的帝王也很多,秦始皇使李斯作的《碣石门辞》,曹操的《观沧海》、杨广的《望海》、李世民的《春日观海》,玄烨的《长城》二首、《姜女祠》、《无题》、《登澄海楼观海》,胤禛《登澄海楼》,弘历的《题登澄海楼壁》、《兔耳峰》、《山海关二首》、《姜女祠》三首 《登澄海楼望海》三首,旻宁的《登望海楼》、《姜女祠》 72、七律:和周世钊同志 (1955年秋,63岁) 春江浩荡暂徘徊, 又踏层峰望眼开。 风起绿洲吹浪去, 雨从青野上山来。 尊前谈笑人依旧, 域外鸡虫事可哀。 莫叹韶华容易逝, 卅年仍到赫曦台。 注:1955年6月,毛泽东到湖南考察农村合作社情况, 时任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兼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的周世钊陪同毛泽东游览长沙岳麓山,写了一首《七律·从毛主席登岳麓山至云麓宫》,随信件寄给毛泽东。毛泽东收到信件后于1955年10月4日回信,信中就附有这首和周世钊的七律诗。这首诗也是为了鼓励农村运动而作 赫曦(xī)台:在岳麓山的岳麓书院。南宋朱熹称岳麓山顶为赫曦,后因此山上的台为赫曦台。清代因山上台毁,将原“赫曦台”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前台”,由此前台更名为“赫曦台”。赫曦,光明盛大的样子 73、五律:看山 (1955年,63岁) 三上北高峰, 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 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 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 欢迎有晚鹰。 注: 1955年夏秋之际毛泽东来到杭州休息。休息期间,他游兴也很高,接连攀登了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顶、莫干山、五云山等。攀山途中,他时常被名胜古迹和南方山峦秀丽幽美的风景吸引,诗意盎然。在这期间他一连写了三首诗,此为其中一首 74、七绝:莫干山 (1955年,63岁) 翻身复进七人房, 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 风驰又已到钱塘。 注:此诗写于1955年,和《看山》、《五云山》都是写于同一时期。作者游历杭州,驱车回程途中,作个这首诗,抒发轻松愉快的心情 七人房:指的是七人座汽车 75、七绝:五云山 (1955年63岁) 五云山上五云飞, 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 此中听得野莺啼。 注:《七绝·五云山》发表在《党的文献》1993年第六期上。此诗与《看山》和《莫干山》同时写于游历杭州美景之时,同样是写景抒怀的即兴之作 76、水调歌头:游泳 (1956年6月,64岁) 才饮长江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注:经国务院批准后,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正式动工,之后毛泽东视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时,又视察了大桥的施工。6月1日、3日、4日毛泽东在武汉三次畅游长江,写下了此词 77、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64岁)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注:这首词是作者写给当时的湖南长沙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词中的“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1898——1932)烈士,湖南长沙人,作者早年的战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湖南省政府委员,湖南省农民协会秘书长,参加过南昌起义,死于肃反时期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同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刑场被害,年仅29岁 1957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遇害时写的菩萨蛮,作者写了这首词答她。同时,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贺子珍小名叫桂花。一个是他的初恋,一个是陪伴他走过10年最艰苦岁月的人生伴侣,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原词本为“我失杨花君失柳”,诗人在草写时,灵感突发,将“杨花”改为了“骄杨”,并特别解释说:“女子革命而失其头,焉得不骄”,一个“骄”字,瞬间让悲哀化作了敬仰 78、七绝:观潮 (1957年9月,64岁) 千里波涛滚滚来, 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 铁马从容杀敌回。 注:这首诗最早发表在《党的文献》1996年第6期。观潮指观赏浙江省钱塘江口的涌潮。钱塘潮以每年阴历8月18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1957年9月11日(正好是阴历8月18),毛泽东在杭州视察工作时适逢是钱塘江传统的观潮节,毛泽东及其随从人员轻装便服,到最佳的观潮地盐官镇。这里人山人海,他们只得改到七里庙附近观潮。毛泽东眺望汹涌的钱塘潮,之后作出了这首诗歌 79、五言诗:两个泥菩萨 (1957年11月,64岁) 两个泥菩萨, 一起都打碎。 用水一调和, 再来做两个。 我身上有你, 你身上有我。 注: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苏联莫斯科参加世界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其间,各党在国际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分歧。在闭幕会上,主席即兴发表了演讲,包含了以上几句 这则典放出自元代散曲《我侬词》,是才女管道昇所作 80、四言诗:养生十六字诀 (1958年,65年) 遇事不怒, 基本吃素。 多多散步, 劳逸适度。 注:毛主席十分重视心理健康,认为心理健康的突出标志是乐观。我们回顾毛主席的伟大一生,会发现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以前,长期受到错误思想排挤,可他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朝气。一直保持到他的迟暮之年。基本吃素,就是主要吃素食。同时可补充少量荤食。不过据主席身边人说,主席虽然爱吃红烧肉,但特意叮嘱不吃酱油,因为他小时候看见酱油的酿造过程很不卫生 81、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65岁)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注: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社论。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 82、七绝:《人类而今上太空》仿陆游《示儿》 (1958年12月20日,65岁) 人类而今上太空, 但悲不见五洲同。 寓公尽扫饕蚊日, 公祭无忘告马翁。 注: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一号”。11月3日,又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卫星二号”,卫星带着一只活着的狗进入了外层空间。1958年2月1日,美国也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探险者一号”。 餮蚊”一词是指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 马翁,指共产主义学说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 83、七绝:刘蕡 (1958年,65岁) 千载长天起大云, 中唐俊伟有刘蕡。 孤鸿铩羽悲鸣镝, 万马齐喑叫一声。 注:毛泽东在读到《新唐书·刘蕡传》时,赞赏刘蕡犀利俊逸的文风,旁批“起特奇”。并写诗赞扬刘蕡主张正义,敢于向黑暗势力挑战的斗争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慕和赞赏。 刘蕡( fén),字去华,唐敬宗宝历二年进士,善诗文,耿直嫉恶,祖籍幽州昌平,就是今天北京市昌平。参加科举考试时,他秉笔直书,主张除掉宦官,考官赞善他的策论,但不敢授以官职。后终因宦官诬害,贬为柳州司户参军,客死异乡 84、七绝:改梅白《夜登重庆枇杷山》 (1958年,65岁) 我来高处欲乘风, 暮色苍茫一望中。 百万银灯摇倒影, 嘉陵江似水晶宫。 注:1958年,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的梅白随毛泽东视察三峡,梅白写了一首诗《夜登重庆枇杷山》:我来高处欲乘风,夜色辉煌一望中。几万银灯流倒影,嘉陵江比水晶宫。毛泽东看了后,对梅白说,如果把“辉煌”二字改为“苍茫”则能显出夜色之动态,也为“水晶宫”作伏笔,显得“辉煌”而不那么露,诗贵有含蓄和留有余地。第三句“几万”改为“百万”以显示山城新貌,这里应鲜明,而不应含糊:“流倒影”则不如“摇倒影”,这也是为了显示夜影之动态。毛泽东又说,采取对比手法,写嘉陵江不平铺直叙,要写得风翻浪卷,以显示嘉陵江之性格。因此,第四句的“比”改为“似”好些。改后便成了此诗 85、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66岁)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离别这个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别梦依稀咒逝川, 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 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烟。 注:韶山,一名韶山冲,在湖南湘潭西北90里,是毛泽东的故乡。毛泽东于1959年第三次返回故乡,一别32年,于是抚今追昔、感而赋诗。毛泽东在这次返乡,一共住了两天。这首七律,是6月25日深夜写成的。之后7月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主席就新作的《到韶山》一诗向梅白征求意见。梅白提出“别梦依稀哭逝川”这一句应改“哭”为“咒”更好。这样似诗意更积极深刻,感情也更鲜明强烈些;最后一句“要使人民百万年”有口号之嫌,不妥。毛泽东欣然接受了梅的意见,将“哭”改成了“咒”,将“要使人民百万年”改为“遍地英雄下夕烟”于是就成了今天这个版本 86、四言韵文:手里有粮 1959年7月4日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注:出自毛泽东在一九五九年七月庐山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一九五九年七月四日《关于1959年至1960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中的一小段韵文 87、七律:登庐山 (1959年7月,66岁) 一山飞峙大江边, 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 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本诗原有小序,"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九日登庐山,望鄱阳湖,扬子江。千峦竞秀,万壑争流,红日方升,成诗八句。"当时毛泽东上山开中共八届八中全会。他在九月一日致《诗刊》的信里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正改。自以为可,可以上《诗刊》。"又说,"近日右倾机会主义猖狂进攻,说人民事业这也不好,那也不好, … 我这两首诗,也算是答复那些王八蛋的 九派:长江到湖北、江西、九江一带有九条支流,因以九派称这一带的长江,后也泛指长江三吴:古称苏州为东吴,常州为中吴,湖州为西吴 陶令:陶渊明。曾作彭泽令88天 88、七律:读报有感(之一) (1959年10月,66岁) 西海如今出圣人, 涂脂抹粉上豪门。 一辆汽车几间屋, 三头黄犊半盘银。 举世劳民同主子, 万年宇宙绝纷争。 列宁火焰成灰烬, 人类从此入大同。 注:首次出现在吴冷西著《十年论战》一书中,这首诗在此之前没有公开发表。据吴冷西回忆说,1959年12月,毛泽东的警卫员将这首诗给田家英看,田家英又转告于他。这首诗是毛泽东讽刺赫鲁晓夫1959年9月美国之行,故另有一名为:七律《赫鲁晓夫访美》 89、四言韵语:讽赫鲁晓夫 狐狸尾巴,经常出现。 色厉内荏,心绪不宁。 注:源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6月的《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集观》 90、七律:读报有感(之二) (1959年11月,66岁) 反苏忆昔闹群蛙, 喜看今日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 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里恶, 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 惟余此处一孤家。 注:毛主席的这首诗最早见于陈晋的1992年由中央文件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中,只引用了其中的前四句。之后陈晋1993年10月出版的《毛泽东之魂》中又引用了前三联。就是一直没有见正式发表过 从1958年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反华浪潮,毛主席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写成的。据陈晋说,毛主席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写过不少读报诗,一般都是看报纸时的即兴偶感之作,大部分内容都是批判修正主义的,这就是其中一首 91、七律:读报有感(之三) (1959年12月,66岁) 托洛斯基到远东, 不战不和逞英雄。 列宁竟撇头颅后, 叶督该拘大鹫峰。 敢向邻居试螳臂, 只缘自已是狂蜂。 人人尽说西方好, 独惜神州出蠢虫。 注:1959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讲,不指名地攻击中共是“冒险主义”“不战不和的托洛茨基主义”。而毛泽东也反过来给赫鲁晓夫扣上托派这顶帽子,这首诗就是写在这个背景之下 叶督,即叶名琛,晚清两广总督。在任期间恰逢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广东,他不作战争准备,广州失守后,被英军俘虏至香港,后送印度加尔各答,1859年死于该处。被囚期间自称为“海上苏武”。当时人们讽刺他的一幅对联曰:“不战、不和、不守,相臣度量,疆臣报复;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大鹫峰,指印度灵鹫山,代指印度 92、七律:读报有感(之四) (1960年6月30日,67岁) 托洛斯基返故居, 不战不和欲何如。 青云飘下能言鸟, 黑海翻起愤怒鱼。 爱丽舍宫唇发黑, 戴维营里面施朱。 新闻岁岁寻常出, 独有今年出得殊。 注: 1959年9月15日,赫鲁晓夫访问了美国,与美国总统在戴维营举行了三天的会谈,就德国柏林问题、裁军问题、苏美关系等系列问题进行了会谈,达成了一系列协议。被赫鲁晓夫称为“戴维营精神”,并鼓吹说:“美苏两国首脑坐在一起,人类历史就进入了新的转折点。” 但到了1960年5月1日,美国一架U2高空侦察机入侵苏领空,结果被苏联击落,飞行员加里·鲍尔斯被俘 赫鲁晓夫于5月16日在巴黎召开的美、英、法、苏四国峰会,第一轮会议上,向美国提出严正抗议,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不但拒绝道歉,还提议美苏双方“开放天空”,由联合国的飞机在两国领空进行监督,赫鲁晓夫自然不会接受这种“愚蠢”的提议。为了回应艾森豪威尔的傲慢,赫鲁晓夫取消美总统回访苏联的邀请。还提议将这次四国会议推迟八个月,言外之意是要等艾森豪威尔卸任总统后,再与美国讨论世界问题。这一天的会议不欢而散,而第二天,赫鲁晓夫在没有通知任何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情况下,就带着自己的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跑到了马恩河畔的一个法国小镇,享受田园风光去了。这天下午,赫鲁晓夫返回了巴黎,向美英法三国宣布,会谈失败。至此,美苏关系重新跌入深谷日趋紧张,又展开了新一轮的争霸的暗斗明争之中 此诗最早见于1993年3月出版的陈晋《毛泽东与文艺传统》一书中 不战不和是借用清代两广总督叶名琛之事 能言鸟的典故在《汉书》“南越献训象,能言鸟。”唐人颜师古注:“能言鸟,即鹦鹉也。” 爱丽舍宫是法国总统府;戴维营是没美国总统的度假地 93、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1961年2月,68岁)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注:这首诗是毛泽东题赠给当年在身边工作的一位名叫李原慧的女机要员的题照诗。一日,李原慧到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去送文件,毛泽东问她有没有参加民兵组织,她回答说参加了,还拿出一张随身带着的自己在民兵训练之余持枪而立的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看了很高兴,他顺手拿起一本小册子,翻到有空白的地方,用铅笔写下了这首诗,送给李原慧,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这个故事还有其他版本,但都差不多) 此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94、七律:答友人 (1961年,68岁) 九嶷山上白云飞, 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 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 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廖廓, 芙蓉国里尽朝晖。 注:《答友人》是1961年创作。在1963年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毛主席诗词》时,此诗在最后一次校订时的标题原为《答周世钊》 九嶷山,一作九疑山,是五岭之一萌渚岭的支脉,位于湖南宁远南、潇水东侧。山有九峰,岭异而势同,游者疑莫能辨,故名九疑。相传上古时代的贤君虞舜巡视南方,就死在这一带,葬在此山的南麓。 白云飞一词见汉武帝刘彻《秋风辞》曰:“秋风起兮白云飞。” 帝子,指虞舜的两名妃子娥皇与女英。她们是古帝唐尧的女儿,故称。古代男女皆可以称“子” 95、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1961年9月9日,68岁)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毛泽东1961年9月9日为江青的摄影作品《庐山仙人洞》所写。李进就是江青的化名。此照片是为文革期间制作的用于发稿使用的大尺幅样片。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 2013年11月16日,江青这幅摄影作品《庐山仙人洞》以10000元起拍,终以34万元落槌成交 96、七绝:屈原 (1961年秋,68岁) 屈子当年赋楚骚, 手中握有杀人刀。 艾萧太盛椒兰少, 一跃冲向万里涛。 注:屈原是毛泽东非常喜爱的诗人之一,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笔记《讲堂录》曾经工工整整地抄录了《离骚》全文,晚年更是将《离骚》置于床头。这首诗是他1962年读完《楚辞》后所作 97、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961年11月17日,68岁)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 注:这首诗是和郭沫若的诗,郭沫若原诗题为《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郭沫若于1961年10月18日在民族文化宫看了由浙江省绍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诗寄送给剧团,并公开发表。诗为: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是以白骨精比喻帝国主义,以唐僧比喻修正主义,以孙大圣比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因为当时中国正在批判南斯拉夫和以苏共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毛泽东的《和郭沫若同志》,显然是以白骨精喻现代修正主义,而以唐僧喻受迷惑一时分不清敌我的人。两诗取喻之异有作者眼界、地位、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而两诗风格之异,则出自本色。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98、卜算子:咏梅 (1961年12月,68岁)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注:1961年前后,中国出在内忧外患之中,毛泽东的这首词,借咏梅来言志,鼓舞广大人民群众,鼓励他们要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套用陆游的原调原题,但整首词所反映出来的意境却截然不同,故作者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陆游的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9、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1961年,68岁)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 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 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注:此两首诗是毛泽东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的两首七言绝句,后人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 氤氲(yīnyūn):青烟弥漫的样子 100、七律:改鲁迅《亥年残秋偶作》 (1961年,68岁) 曾惊秋肃临天下, 竟遣春温上舌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高官。 喜攀飞翼通身暖, 苦坠空云半截寒。 惊听自吹皆圣绩, 起看敌焰正阑干。 注: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有人说是1959年,那年正好也是亥年;也有人说是1961年鲁迅诞辰80周年写的。本诗属政论诗,全诗主要采用比喻手法,诗意寓于景象之中,耐人寻味 101、四言诗:开“出气会” 1962年1月29日 白天出气,晚上看戏; 两干一稀,大家满意。 注: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七千人参加的工作会议,也称“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带头作了自我批评 102、七律:冬云 (1962年12月26日,69岁) 雪压冬云白絮飞, 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 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 冻死苍蝇未足奇。 注:毛泽东主席的这首诗写于1962年12月26日(恰好是作者的生日)。诗人以“冬云”、“万花”象征险恶的国际环境,以“英雄”“豪杰”象征大无畏的中国人民,以“虎豹”“熊罴”象征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以“梅花”象征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以“苍蝇”象征屈服于强权的国家。将险恶的环境与抒情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对比,将软弱渺小的“苍蝇”与傲雪挺立的“梅花”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意志 103、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1963年1月9日,70岁) 小小寰球, 有几个苍蝇碰壁。 嗡嗡叫, 几声凄厉,几声抽泣。 蚂蚁缘槐夸大国, 蚍蜉撼树谈何易。 正西风落叶下长安, 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 只争朝夕。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全无敌。 注:毛泽东在《光明日报》上读到郭沫若的词深受感动所创作的一首鼓舞人心的反霸权主义的词,即作此和词。郭沫若词: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人六亿,加强团结,坚持原则。 天垮下来擎得起,世披靡矣扶之直。听雄鸡一唱遍寰中,东方白。太阳出,冰山滴;真金在,岂销铄?有雄文四卷,为民立极。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迎东风革命展红旗,乾坤赤 104、杂言诗:八连颂 (1963年8月1日,70岁) 好八连,天下传。 为什么?意志坚。 为人民,几十年。 拒腐蚀,永不沾。 因此叫,好八连。 解放军,要学习。 全军民,要自立。 不怕压,不怕迫。 不怕刀,不怕戟。 不怕鬼,不怕魅。 不怕帝,不怕贼。 奇儿女,如松柏。 上参天,傲霜雪。 纪律好,如坚壁。 军事好,如霹雳。 政治好,称第一。 思想好,能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益在哪?团结力。 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 注:1963年4月25日,国防部发布命令,授予这个连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接着,各大报纸发表了介绍“好八连”的事迹的文章。毛泽东看到后,受到鼓舞,在当年“八一”建军节之际,挥笔写下了《杂言诗·八连颂》,表彰这个英雄连队,号召全国军民向好八连学习 105、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1963年12月,70岁)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注:罗荣桓于1963年12月16日不幸逝世。闻此噩耗,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毛泽东十分悲痛,领头起立默哀,说:“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忠于党的路线,很不容易啊!”此后数日,毛泽东写成了这首悼念战友的七律 草上飞:借用黄巢《自题像》诗句:记得当年亓上飞 斥鷃(yàn宴):蓬间雀,在蓬蒿中飞起来不过几尺高 昆鸡,一种大鸡。俄国克雷洛夫寓言《鹰和鸡》中说,鹰因为低飞而受到鸡的耻笑,认为鹰飞得跟鸡一样低;鹰答道: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 106、贺新郎:读史 (1964年春,71岁)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人世难逢开口笑, 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 但记得斑斑点点, 几行陈迹。 五帝三皇圣事, 骗了无涯过客。 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屩流誉后, 更陈王奋起挥黄钺。 歌未竟,东方白。 注: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红旗》杂志第九期,发表时所署的写作时间为一九六四年春,是根据在毛泽东身边做医护工作者的回忆加注的 107、七律:咏贾谊 (1964年,71岁) 少年倜傥廊庙才, 壮志未酬事堪哀。 胸罗文章兵百万, 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 高节终竟受疑猜。 千古同惜长沙傅, 空白汨罗步尘埃。 注:毛泽东很赞赏贾谊的才能,曾写了两首关于贾谊的诗,这首诗便是其中一首,表达自己对贾谊壮志未酬的同情和对他因自责而哀伤至死的惋惜。早在1918年秋,毛泽东送给罗章的诗中,曾写道:“年少峥嵘屈贾才。” 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 108、七绝:贾谊 (1964年,71岁) 贾生才调世无伦, 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堕马寻常事, 何用哀伤付一生。 注: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9月版《毛泽东诗词集》,与《七律·咏贾谊》是姊妹篇 109、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1965年5月,72岁)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注:1965年5月,毛泽东又重上井冈山。阔别三十八年,他感慨良多,写下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76年1月号 110、念奴娇:井冈山 (1965年5月,72岁) 参天万木,千百里, 飞上南天奇岳。 故地重来何所见, 多了楼台亭阁。 五井碑前,黄洋界上, 车子飞如跃。 江山如画, 古代曾云海绿。 弹指三十八年, 人间变了, 似天渊翻覆。 犹记当时烽火里, 九死一生如昨。 独有豪情, 天际悬明月, 风雷磅礴。 一声鸡唱, 万怪烟消云落。 注:1965年5月22日至29日,毛主席重上了井冈山。他抚今追昔,写下了两首词。 奇岳,代指井冈山 111、五律:西行 (1965年7月,72岁) 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 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海酿千盅酒,山栽万仞葱。 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 注:这首《西行》本是开国元帅陈毅《六国之行》中的第一首诗,是一首典型的隐喻诗。出访归国后,在第三届人大会期间,毛泽东向其询问近来诗作,陈毅把《六国之行》的七篇诗作呈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对其中第一首作了修改,并且加了一个题目:西行。由于此诗曾得毛主席斧正,故列于此 112、念奴娇:鸟儿问答 (1965年秋,72岁) 鲲鹏展翅,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 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 弹痕遍地, 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 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 雀儿答道: 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 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 土豆烧熟了, 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 试看天地翻覆。 注:此诗是毛泽东于1965年5月所著,采用寓的方式,借用鲲鹏和雀儿的对话、问答的形式,艺术地概括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和当时所说的苏联现代修正主义者的大论战。对于其中“不须放屁”一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好,也有人认为不好。但作者大毒苹果以为,至少在风格上独树一帜,如果没有这句,反而少了几分藐视敌人的气概 订了三家条约:指苏、美、英三国1963年8月5日在莫斯科签订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113、七律:洪都 (1965年,72岁) 到得洪都又一年, 祖生击辑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 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 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 江草江花处处鲜。 注:1965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73岁生日前两天,由杭州来到南昌,下榻在赣江边上的一座宾馆里。南昌市有著名的滕王阁,南昌又是革命的发祥地。毛泽东感物抒情,写下此诗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 114、卜算子:悼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艾地同志 (1965年12月,72岁) 疏枝立寒窗, 笑在百花前。 奈何笑容难为久, 春来反凋残。 残固不堪残, 何须自寻烦。 花落自有花开日, 蓄芳待来年。 注:艾地,1923年7月30日出生于印尼的邦加岛,1965年11月24日被苏哈托杀害于印尼中爪哇,时年42岁;他于1950年代起担任印尼共产党总书记,后为印尼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曾数次访华,受到作者接见 当作者得知艾地不幸遇难的消息后,想到几个月前还在北京会见了他,但转眼间却成了故人,而此时隆冬,寒梅绽放;诗人触景生情,作词以寄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