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说猪:来历、含义、民俗、诗文 2019-02-03 17:01
| 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2019年将迎来农历己亥年。亥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个动物——猪,本期聚珍君就和书友们聊一聊 “猪”。
|
| 来历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间称其为六畜之首。在生肖属相中排在最后,让猪作十二生肖的压阵之物,倒也名副其实。
![]()
甲骨文十二属相
我国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在许多古人的墓葬中,远至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都不乏猪的遗骸,因为他们常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由此,葬猪或以猪做祭祀品就显得十分重要。家祭时,陈豕于室,合家而祭,故“家”是宝盖下有个“豕”字,这乃是今天我们所用“家”字的由来。也有人解释为农耕社会居室之下养一猪。
![]()
古文中,关于猪的文字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方言》曰:“猪……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其子之谓之豚,或谓之貕。吴扬之间谓之猪子。”汉字中的“貑”字为公猪之意,“豝”为母猪之意。在民间,猪有不少别名,“刚鬣”、 “亥氏”、“糟糠氏”、“黑面郎”、“乌将军”、“长喙将军”、“天蓬元帅”、“乌羊”,还有“乌金”……故而杜甫诗曰:“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有人解释“乌金”喻养猪生财之意。有趣的是,我国西南山区养的一种猪就叫乌金,在乌蒙山与金沙江一带,地域与形象、民俗竟如此有机地在猪的身上融合了,说明我国农耕文明中的猪文化内涵之丰富。我国民间常把猪比成好吃懒做的形象,猪八戒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猪、神三位一体的角色,虽是神话,但人性与猪情,鲜活生动,惹人喜爱,也多少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民俗世情。
含义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长着一副圆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这些特点,使它往往成为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被带上贬义的色彩。然而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不含任何贬义,猪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动物,所以我们汉字的“家”,就是在“宀”下有“豕”,其意为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一个“家”字,写出中国农业社会百姓万户共同崇敬的习俗与文化。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字的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反之不能捉猪便为怯懦。
甲骨文中的“敢”字像手持猎叉迎击野猪的样子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猪还与水神常常融为一体。神话借助民间信仰中“为水”观念,塑造了猪为水神的形象。古人想象丰富,还把猪入水浴身兆雨的观念与天象相联系。《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雨”条引《述异志》云:“夜半天汉中黑气相逐,俗谓之黑猪渡河,雨侯也。”这里把黑云在银河系中连缀的景象,说成黑猪渡河,并认为是下雨的先兆。此说由于融入了气象经验,往往能够灵验,故而很多人深信不疑。
民俗
猪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很重要,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猪的字句非常多。《豳风·七月》记录了当时生产生活的场景,其中提到“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十二月猎人来集中,继续打猎比武功,捕得小猪自己烹,大的野兽必交公)。据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即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民间艺术中“肥猪拱门”的图画,长久以来更是表达了寻常家庭对猪送来福祉的时常期盼。《渊鉴类函》中有一句古老的民谣:猪入门,百福臻。
汉族凡重大祭祀必用猪祭品,并以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 。吴谷人《新年杂咏》:“杭俗,岁终祀神尚猪首……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 ”现今江浙一带在腊月仍储备腌制咸猪头为年货。清明节广东人爱用烤猪祭祖,俗语“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后全家分食祭品。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诗文
十二生肖诗 【宋】朱熹 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昆鸡鸣房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社日村居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村
【唐】白居易
三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蒸豚
【宋】 村寺僧
觜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輭熟真堪玉筋挑。
若把养根来比来,要根只合吃藤条。
《墨猪》所附题画诗 徐悲鸿 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 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熏香画墨猪。 ![]()
图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年快乐 2019-02-03 17:01
| 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2019年将迎来农历己亥年。亥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最后一个动物——猪,本期聚珍君就和书友们聊一聊 “猪”。
|
|
来历
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家畜,民间称其为六畜之首。在生肖属相中排在最后,让猪作十二生肖的压阵之物,倒也名副其实。
![]()
甲骨文十二属相
我国养猪历史已经有七、八千年了。在许多古人的墓葬中,远至新石器时期的人类遗址,都不乏猪的遗骸,因为他们常常以牲畜的多寡来标度地位和富裕程度,由此,葬猪或以猪做祭祀品就显得十分重要。家祭时,陈豕于室,合家而祭,故“家”是宝盖下有个“豕”字,这乃是今天我们所用“家”字的由来。也有人解释为农耕社会居室之下养一猪。
![]()
古文中,关于猪的文字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方言》曰:“猪……关东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狶,其子之谓之豚,或谓之貕。吴扬之间谓之猪子。”汉字中的“貑”字为公猪之意,“豝”为母猪之意。在民间,猪有不少别名,“刚鬣”、 “亥氏”、“糟糠氏”、“黑面郎”、“乌将军”、“长喙将军”、“天蓬元帅”、“乌羊”,还有“乌金”……故而杜甫诗曰:“家家养乌金,顿顿食黄鱼”,有人解释“乌金”喻养猪生财之意。有趣的是,我国西南山区养的一种猪就叫乌金,在乌蒙山与金沙江一带,地域与形象、民俗竟如此有机地在猪的身上融合了,说明我国农耕文明中的猪文化内涵之丰富。我国民间常把猪比成好吃懒做的形象,猪八戒就是家喻户晓的人、猪、神三位一体的角色,虽是神话,但人性与猪情,鲜活生动,惹人喜爱,也多少反映了明朝中后期的民俗世情。
含义
在人们的心目中,猪恐怕是最老实的家畜,它长着一副圆乎乎、胖敦敦的憨厚相,吃了就睡,饿了就吃,显得老实本分。猪的这些特点,使它往往成为蠢笨、懒惰、贪婪、丑陋的代名词,被带上贬义的色彩。然而在上古的时候,猪的文化意义不含任何贬义,猪是人类最早驯养成功的动物,所以我们汉字的“家”,就是在“宀”下有“豕”,其意为只有住处养得起猪才称得上是有了家。一个“家”字,写出中国农业社会百姓万户共同崇敬的习俗与文化。不但“家”的含意是在房屋内养猪,就连当时的社会活动,也以与猪有关的事为中心,例如“事”字的甲骨文象双手举长柄网捕捉猪或野猪之状。而人的素质,也以猪事为坐标来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捉猪以示勇敢之意,反之不能捉猪便为怯懦。
甲骨文中的“敢”字像手持猎叉迎击野猪的样子
在古代神话传说中,猪还与水神常常融为一体。神话借助民间信仰中“为水”观念,塑造了猪为水神的形象。古人想象丰富,还把猪入水浴身兆雨的观念与天象相联系。《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一“雨”条引《述异志》云:“夜半天汉中黑气相逐,俗谓之黑猪渡河,雨侯也。”这里把黑云在银河系中连缀的景象,说成黑猪渡河,并认为是下雨的先兆。此说由于融入了气象经验,往往能够灵验,故而很多人深信不疑。
民俗
猪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很重要,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猪的字句非常多。《豳风·七月》记录了当时生产生活的场景,其中提到“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十二月猎人来集中,继续打猎比武功,捕得小猪自己烹,大的野兽必交公)。据传自从唐代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如果他们中间的人在今后任了将相,就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朱书”,即红笔题名于雁塔。因“猪”与“朱”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都赠送红烧猪蹄,预祝赶考人“朱笔题名”。后来,这种习惯逐渐扩大,人们在新年时互赠火腿,因为火腿是用猪蹄烤制而成的。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所以有俗语说:“猪是家中宝,粪是地里金。”民间艺术中“肥猪拱门”的图画,长久以来更是表达了寻常家庭对猪送来福祉的时常期盼。《渊鉴类函》中有一句古老的民谣:猪入门,百福臻。
汉族凡重大祭祀必用猪祭品,并以猪头为重,俗称“猪头三牲” 。吴谷人《新年杂咏》:“杭俗,岁终祀神尚猪首……选皱纹如寿字者,谓之‘寿字猪头’ ”现今江浙一带在腊月仍储备腌制咸猪头为年货。清明节广东人爱用烤猪祭祖,俗语“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形容祭后全家分食祭品。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俗。结婚前一天,男方要送四斤猪肉、一对猪蹄,称“礼吊”。女方将“礼吊”留下后,还要将猪前蹄退回。婚后第二天,夫妻要带双份挂面及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后蹄退回,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往来密切。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在婚礼的当天,男女两家要杀猪请客。除请客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之意。
诗文
十二生肖诗 【宋】朱熹 昼闻空箪啮饥鼠,晓驾羸牛耕废圃。 时才虎圈听豪夸,旧业兔园嗟莽卤。 君看蛰龙卧三冬,头角不与蛇争雄。 毁车杀马罢驰逐,烹羊酤酒聊从容。 手种猴桃垂架绿,养得昆鸡鸣房角。 客来犬吠催煮茶,不用东家买猪肉。 社日村居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春村
【唐】白居易
三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
农夫舂旧谷,蚕妾捣新衣。
牛马因风远,鸡豚过社稀。
黄昏林下路,鼓笛赛神归。
蒸豚
【宋】 村寺僧
觜长毛短浅含臕,久向山中食药苗。
蒸处已将蕉叶裹,熟时兼用杏浆浇。
红鲜雅称金盘饤,輭熟真堪玉筋挑。
若把养根来比来,要根只合吃藤条。
《墨猪》所附题画诗 徐悲鸿 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走江湖。 乞灵无着张皇甚,沐浴熏香画墨猪。 ![]()
图文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