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梁晓声:文学应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7 08:23: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梁晓声:文学应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                2019-02-04 10:48                                                   

                  

梁晓声当代作家、学者。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返城年代》《年轮》《知青》等作品数十部,多部作品被译介到海外。2018年推出最新长篇小说《人世间》。
上、中、下三卷本,共115万字,一听这个字数,恐怕就已经让一些读者对长篇小说《人世间》望而却步了,而这115万字是作家梁晓声一笔一画手写出来的。从构思到完稿,梁晓声用了8年时间,写完这部长篇小说,他已经70岁了。
作为知青文学作家的代表,梁晓声的作品极具辨识度。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的《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知青》到新近推出的《人世间》,其创作贯穿了改革开放40年,也留下了一代人的家国记忆。
生活阅历重新被激活
当代许多作家都出身农村,写农村生活信手拈来,好作品数不胜数,比如《平凡的世界》,而全面描写城市底层青年生活的长篇小说相对较少。“我从小生活在城市,更了解城市底层百姓生活。因此,我一直有一个心愿,写一部全面深入反映城市平民子弟生活的长篇小说。”谈及《人世间》的创作,梁晓声说:“我一直感到准备不足,到了六十七八岁,我觉得可以动笔,也必须动笔了。我想将从前的事讲给年轻人听,让他们知道从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所帮助。”
小说以北方某省城的共乐区为场景,书写了几个普通家庭的几代人在50年间的生活历程。《人世间》的创作与以往不同,此次梁晓声回到生活的原点,从自己熟悉的平民生活写起,然后一步步地散发到其他社会阶层,写不同阶层的生存状态。这部小说的创作是梁晓声几十年的生活积累,是他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的一次全方位调动。
在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和《文艺报》共同主办的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研讨会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副总编辑、《人世间》责编之一李师东在介绍该书过程时说:“他没有用电脑,他的面前摆了400字的稿纸,他在稿纸上一笔一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了3600多页。
《人世间》的另一位责编李钊平则发现,第一卷的字写得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放在格子里稳稳当当;到了第二卷的时候,字就慢慢涨开了;第三卷的时候,字里行间拳打脚踢了。从字迹的变化,可以看出作家写作的艰辛。
实际上,在写作中,曾有朋友向梁晓声建议,不要写这么长,最好二三十万字,好定价、好销售,诸如此类,总之,一个核心观点就是,写那么长,谁买呢?给谁看呢?就像不用电脑,坚持手写小说一样“固执”,梁晓声回应说,这不是自己所考虑的,他只想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写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世间“我到55岁以后,才忽然有一天明白了一件事,我们的文学作品,还要写人在生活中应该是怎样的。”梁晓声认为,人性的美好如善良、正直、诚信等,永远值得作家发乎真情地大书特书。
文学应该具备引人向善的力量,能影响一个人成为好人。这一直是梁晓声所坚信的。座谈会上,梁晓声回忆,他从团里被下放到一个连队的时候,一起的还有一个女生,她只有19岁,梁晓声就找了一辆车陪着她走了40多公里,把她送到她姐的连队,自己再回到自己该去的连队。“其实这种行为是我们读书的时候看到书中有人就是这么做的,这些印到你的心上,然后就想到了,就学着做了。因此,文学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塑造这样一些人物,让我们在成长中有所磨砺。”
小说不以人物情节大开大阖、跌宕起伏取胜,它像一条小溪,缓慢地沁入我们的心田,让读者看到近半个世纪间中国社会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生活和命运的巨变。我们也从中看到,因为善良,周家三兄妹以及周围的人,不管这40多年的时代如何变动,只要活在人世间,就互相给予温暖。
“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跟自己对话,自己是否依然相信书中你所树立的那些人的言行,70岁的我依然相信,这让我觉得很愉快。写完之后虽然很累,但是觉得自己这一生也是这样走过来的,没有走偏。”梁晓声说。
理想与现实结合越来越实际
《人世间》系中国作家协会2017年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图书,获得2018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就在研讨会召开的前一天,《人世间》与李洱的《应物兄》、徐则臣的《北上》等荣获《当代》2018年度五佳作品。授奖词这样写道:作品在不同时期都有更为突出的主人公,但所有主人公都是小人物,由此,作品由小日子的串结、小人物的群像,折射了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对于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响,时代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内在勾连。同时,作品也着力反映了在时代的大变革与社会的大转折中,个体人的自我奋斗和底层人的相互关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更为重要,并由此告诉人们,无论是什么时代,自己的路都要自己去走,自己的命运都要自己把握。
正如授奖词所描述的,在《人世间》研讨会上,同样有很多人被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信念与人文主义精神打动。评论家贺绍俊说:“梁晓声很珍惜自己知识青年的身份,就在于他珍惜理想主义。如果过去的理想主义有些虚空,梁晓声在他后来的经历中,不断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结合而越来越实际。在《人世间》中,这种理想主义,体现为他对文学坚定的信念。”
在《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看来,小说把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把人性的坚守和精神追求做了非常艺术化的诠释,是一部弘扬现实主义精神的力作。“这是一个大时代,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这是一个每个人都有责任的世界,弘扬这种精神,特别是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这种作品是非常需要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12:06 , Processed in 0.00770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