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懂唐诗 先从学会分析标题开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16 04:25: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读懂唐诗 先从学会分析标题开始
2019年03月15日 08:15:24
来源:大唐星沙日记

唐朝人没有标题党的坏习惯,写了首诗,就老老实实添个题目,或长或短全看实际需要,有些稍微详细点的标题,给出的信息量丝毫不下于诗歌本身。
比如高适写过一首《同崔员外綦母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诗写得四平八稳,在高适的诗里也不算佳作,但是这标题中的十七个字,却值得仔细琢磨一番。
九日就是农历九九重阳节,唐人特别看重这一天,登高插茱萸,是“九日”的主题活动。高适写诗的这个九日,恰在唐玄宗天宝十一载,也就是公元752年,高适当时四十九岁,已经算是半个老人家了。
高适又没有说明是哪一年,为什么就能确定是天宝十一载呢?原因很简单,此前几年,高适秋天都没在长安,这年秋冬之际,他已经到河西节度使哥舒翰那儿上班去了,时间上一比对,就知道是天宝十一载的九月九日无疑。
最关键的,高适这十九个字里分别提到了三个人物:崔员外、綦母拾遗,另外还有京兆府的李士曹。
这三位中,綦母(qí mǔ)拾遗辨识度最高,和高适同时代,姓綦母,担任过拾遗,稍微查一查资料就知道,必定是诗人綦母潜无疑。
綦母潜有一首《春泛若耶溪》,入选《唐诗三百首》,有资料说他死于公元749年,现在我们知道了,綦母先生752年还好端端地跟高适喝酒呢,绝对不会那么早就死掉。
左右拾遗是从八品下阶的小官,看似不起眼,却属于天子近臣,綦母潜早在公元726年就中了进士,二十多年间还停留在拾遗的位子上,可见他年纪已然不小,也不太会钻营,之所以愿意赴宴,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兴趣来的。
京兆府士曹为正七品下阶,主管京兆府地方上的婚姻、田地和打架斗殴之类的案件,日常工作想必比较繁琐。查看高适和他的好朋友岑参的诗集,他们和这位李士曹没少聚会,岑参在诗集里清清楚楚提到了李士曹的名字——李翥(zhù)。
李翥没什么名气,史书上甚至都没怎么记载,我们猜想他也能写诗,而且很热情,作为京兆府,也就是京师地界的官员,李翥主动买单的次数或许会多一些,毕竟这时高适和岑参都不太阔绰。
最后一位“崔员外”,名头其实格外的大,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崔颢。崔颢留下来的诗不多,有一首却是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老少咸宜: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好诗不怕多,好诗也不在多,崔颢写了这首诗,足够了。
为什么崔员外就得是崔颢呢?也很简单,他在天宝年间任职司勋员外郎。
《旧唐书》是这么评价的:
开元天宝间,文士知名者,汴州崔颢,京兆王昌龄、高适,襄阳孟浩然,皆名位不振,唯高适官达。
意思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知名的文士有崔颢、王昌龄、高适、孟浩然,除了高适之外,其他人官都做得不大。
依这份断语,崔颢似乎混得并不好,今天的人们受“员外”这个字眼影响,会觉得员外郎是个不怎么地的职位,其实未必如此。唐代郎官已经是帝国官员的中阶,司勋员外郎负责协助主官评定全国官员的勋级,工作很忙也很重要,以官阶论,也在从六品上阶,距离唐人心目中的五品高干已经不太远了。
只不过崔颢中进士比綦母潜还要早几年,按年龄推算,他这会儿应该不下于五十岁,还在仕途上奔波,可以想见个中辛酸。
尽管高适后来位列正三品的散骑常侍,且被封为渤海县侯——高氏以渤海为郡望,可这次聚会的时候,四十九岁的高适职位却是最低的:他刚刚辞去九品的封丘县尉,处于事业空窗期。
所以这次聚会,想必不会有“朱门酒肉臭”那样的势利,年岁相若的诗人崔颢、高适、綦母潜,还有李翥,可以放肆一点,轻松一点。
高适在诗中写道:
今日好相见,群贤仍废曹。
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绛叶拥虚砌,黄花随浊醪。
闭门无不可,何事更登高。
先说说诗句的意思吧。“群贤仍废曹”,这天崔、綦母、李三位官员都暂时放下公务,来陪着无官一身轻的高适,他们喝着并不高端的浊酒,赏看菊花,吟诗作赋——“晚晴催翰墨,秋兴引风骚”。
他们甚至没去登高,就关起门来躲在院子里喝酒,外面的长安城或许热闹极了,曲江、慈恩塔、渼陂,还有乐游原,人流熙攘,马不停蹄,可这几位大诗人,就宅在某一处僻静的所在,写着诗,聊着天。崔颢和綦母潜这天写的诗歌都没能流传下来,这并不可惜,按照“欢娱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巧”的诗家传统,他们的应酬之作不会太出彩。
这样的聚会在他们的生命中必然是常事,但历史上有那么多有意义或者无意义的一天,有那么多重要或者不重要的聚会,亲历者能随手记录下来的并不多见,这首诗,特别是十七个字的标题,简直是一网打了好几条大鱼。
我们能确定这一天的存在,能确定这份并非虚拟的欢乐,全凭高适写下的这十七个字。
天宝十三载,尚书都省吏部司勋员外郎崔颢过世,高适这首诗,无意间留下了崔颢平生唯一能够精确到天的真实记录。至少我们知道诗人崔颢,在天宝十一载九月九日这天,跟谁在一起,做了什么。
綦毋潜后来做过从五品上阶的著作郎,安史之乱后下落不明。
高适则在几年后任淮南节度使,他任命好友李翥为淮南节度使判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08:58 , Processed in 0.00732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