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如何教子?方法全在这篇短文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5:0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如何教子?方法全在这篇短文里

2019年05月17日 09:45:22
来源:凤凰网国学

郑玄(127年8月29日-200年),北海郡高密县(今山东省高密市)人,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为区别于被称为“先郑”的郑兴、郑众父子,世称“后郑”。曾推辞大司农的征拜,一生以著述和讲学为要追求。当时学者各守今、古文经学的门户,偏执一经,郑玄以毕生的精力研究经学,创立了糅合今古文经学、集经学之大成的郑学。


郑玄的独子郑益恩曾被孔融举为孝廉,后来袁绍之子袁谭率黄巾军的降兵攻北海,把孔融包围在都昌(今山东昌邑),情势万分紧急,他率家兵前去营救,结果反被围杀,时年仅27岁。在这次事件之前,年已七旬的郑玄身染重病,自己估计不久将离开人世,所以写《诫子益恩书》来教育儿子: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获觐乎在位通人,处逸大儒,得意者咸从捧手,有所受焉。遂博稽六艺,粗览传记,时睹秘书纬术之奥。年过四十,乃归供养,假田播殖,以娱朝夕。遇阉尹擅势,坐党禁锢,十有四年而蒙赦令;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惟彼数公,懿德大雅,克堪王臣,故宜式序。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才,故闻命罔从。而黄巾为害,萍浮南北,复归邦乡。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业衰落,仍有失误;案之典礼,便合传家。
今我告尔以老,归尔以事;将闲居以安性,覃思以终业。自非拜国君之命,问族亲之忧,展敬坟墓,观省野物,故尝扶仗出门乎?家事大小,汝一承之,咨尔茕茕一夫,曾无同生相依,其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
吾虽无绂冕之绪,颇有让爵之高;自乐以论赞之功,庶不遗后人之羞。末所愤愤者,徒以亡亲坟垄未成,所好群书,率皆腐敝,不得于礼堂写定,传与其人。日夕方暮,其可图乎!家今差多于昔,勤力务时,无恤饥寒。菲饮食,薄衣服,节夫二者,尚令吾寡憾;若忽忘不识,亦已焉哉!

与其他的戒子书不同,郑玄的戒子书比较少道德说教,而主要是叙述自己的生平和志趣,希望影响自己的孩子。

1

郑玄在信中首先自述生平:
“吾家旧贫,不为父母群弟所容,去厮役之吏,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域。”(《后汉书》卷35《郑玄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12页)
我们家过去非常贫寒,我年轻时的志向和行为并不为父母和弟弟们所理解、接受,于是我只好辞去从事卑贱差役的小吏之职,去周、秦两朝的旧都会和幽州、并州、兖州、豫州等地周游求学。
通过长期的游学,郑玄拜见了当朝的博学之士,广泛研究了儒家经典和深奥的天文、经术等学问。到40多岁才回家种田,供养父母,却遭遇宦官专政,受牵连下狱,被囚禁了14年。
恢复自由后,“举贤良方正有道,辟大将军三司府。公车再召,比牒并名,早为宰相。” (《后汉书》卷35《郑玄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12页)
郑玄多次受到官府的征召,准备任命他官职,与他同时受征召的人有的早就当上宰相。
但是郑玄的志向不在入仕为官,他说:
“吾自忖度,无任于此,但念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亦庶几以竭吾之才。”(《后汉书》卷35《郑玄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12页)
我对我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我是完全没有能力去担任这些官职的。我的一心念念不忘是要记述先圣的原意,想整理诸子百家中尚未整理的典籍,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很不幸的是,郑玄后来又遇上黄巾之乱,“萍浮南北”,等他到回乡时已70岁了。
通过《诫子益恩书》,我们可以看到郑玄一生淡于名利,一心追求学问的坚定志向,以及无论是艰难困苦的环境,还是荣华富贵的诱惑,都不能动摇他从事经学研究的意志。
郑玄之所以会向儿子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和志向,是希望将自己对追求学术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传给儿子。这虽然不是明确告诉孩子要做什么,但这是典型的言传身教,往往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家教方式。

郑玄在这份诫子书中说,自己现在已经70岁了,是该把家事托付给儿子的时候了。他说从此之后,自己要闭门不出,安闲地生活,颐养性情,深思熟虑,以完成既定的学术事业。如果没有什么大事,自己就不会扶杖出门走动了。

郑玄说,很可惜郑益恩是独子,家里的大小事务,只能由他一人来承担,并没有兄弟帮助这样。
接着,郑玄主要向儿子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
其一是要“勖求君子之道”,即要探求君子之道,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他说:
“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若致声称,亦有荣于所生,可不深念耶!可不深念耶!”(《后汉书》卷35《郑玄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812页)
一个人的名誉是离不开同事朋友的推崇协助;然而要成为有高尚道德的人,并立于世上,则要靠自己有志气。
一个人如果能有志气、并靠自己的努力而名声大振,对他的父母来说是再荣耀不过的事。
郑玄反复强调说,这么重要的事你能不深思吗?能不深思吗?!郑玄这么情真意切地的言辞,对郑益恩无疑是一种鞭策。
其二是郑玄要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钻研学问。
他告诉儿子,自己一直牵挂着两件事:其一是自己父母的坟墓一直没有修好,其二就想要写的书没有时间写完。在郑玄看来,这两件事要靠后人去完成了。
他说:“日西方暮,其可图乎?”这既是他自己暮年力不从心的悲凉感慨,也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应该说,了却父母的心愿,完成父母末尽的事业,是最为真挚的孝。
郑玄向他的儿子表明他的志趣是钻研学问,从事学术研究,他又念念不忘的是还没有写完的著作,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希望儿子在自己过世之后,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完成自己的未竟事业。
其实,在两汉时期,不止郑玄这样的著名经学家要求儿子读经,继承自己的事业,汉代读经之风非常盛行。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汉武帝时期开始实施的“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密切相关,家教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普遍重视经学知识的学习,齐鲁一带出现的民谚: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卷73《韦贤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325-2326页)即是这种家教观念和思想的直接反映。
原标题:道德和学问:70岁父亲最宝贵的财富      
来 源:微信公众号“岳麓书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00:12 , Processed in 0.00839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