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熙临米芾 恐怕董其昌要目瞪口呆了(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5-17 15:13: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康熙临米芾 恐怕董其昌要目瞪口呆了(图)

2019年05月17日 12:06:18
来源:书法入门

米芾《天马赋》拓本 局部

米芾《天马赋》,我们昨日看了董其昌临的几个版本。
董其昌对米芾书法的研究,是贯穿其一生的。但是,直到晚年,方才领悟米书妙处。“董其昌在米芾《天马赋》上获益良多,所以才反复书写,其间甘苦,董其昌自知。”

米芾《天马赋》拓本 局部

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评论说:“他人学米,莫不鼓努为力,香光妙处,全在下笔自然,修短合度,米老胸中却少此意。”又说:“香光临米,自谓不用一实笔,已道尽秘密矣。自运则以豪逸有气、能自结撰为极则,此香光宗旨也。”(此人此语,非常人所识。)
董其昌可能也想不到,他的书法,到了清代,为几位皇帝所欣赏,成为了皇家书法的“祖师爷”。比如康熙帝,好学多文,对书法尤有兴趣。他一生崇尚董书,对于董书的秀润圆转,风韵文雅,学得颇有心得。
不过,康熙的兴趣非常广泛,对于赵孟頫、王献之、米芾等亦颇多临学。
比如,最近嘉德拍卖发布的“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场次上,就有一件康熙临米芾的书法作品:

图片来源:嘉德拍卖

显而易见,康熙的临作,完全没有米芾“风樯阵马、痛快淋漓”的风格,但秀润圆转、静穆文雅,更多董其昌的气息。
联系上文,董其昌大字《天马赋》,是一种悟得米字妙法之后的自我脱化,得意盎然。至于节临本,完全脱米而写自己了。
康熙作为一统天下的大国君王,好书法,勤临池,此作倒也写得一笔不苟、从容安静。然而,腕下终究还是董字,而不是米字。董其昌活过来,会不会打康熙几板子呢?

米芾《天马赋》拓本 局部

禅宗说,“指月之指”。你要看的是“月”,而不是“手指”。
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可是我们往往学的是“手指”,却很难学到“月”,个中甘苦,学者自知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11 02:46 , Processed in 0.00749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