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鲜”,是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6-10 00:48: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鲜”,是什么?                                    

            

        2019-06-09 18:33                    

                  1
痛风发作,一夜无眠。挣扎起床,草草洗漱,不由得忧从心来——吃得下饭,上得了班,但拖着一条病腿,一瘸一拐,既妨碍尊容,亦影响形象。
中午去食堂就餐,因为腿脚不便,就劳驾小王取个饭菜——饭是用东北大米隔水蒸熟,香糯可口;菜是红烧带鱼、仔排炖络笋、清炒菠菜、三和菜。换作平时,这“两荤两素”甚合胃口,但今天不行,只能让他悉数退回。
小王愣住了,连忙转身调换。只是,这一来一去地折腾,让他纳闷许久,忍不住问我:“我忘了痛风忌食海鲜。其它三个菜,亦不能吃吗?”

“痛风忌腥,又忌鲜。”隔桌用餐的老孙是个老病号,左跖趾痛了好,好了痛,反反复复二十年。他说:“海味皆‘腥’,忌食。其他3个菜,别以为很‘鲜’,其实个个都是痛风的诱因。”
“哦。是这样啊。”我知道,“腥”“鲜”谐音,这“哦”并不代表小王听懂了。果不其然。他又忍不住问了一句:“‘鲜’是什么?”
这一话题刁钻,即便是专业人士,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好在姜是老的辣,老孙迅即来个乾坤大挪移,将话题抛给我:“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不太有文化,你说说,‘鲜’是什么东西?”

2
汉字有意韵之美。鱼羊合一,恐怕是最直观的特征。但据文献记载,作为象形字的“鲜”,最初表示的只是一种鱼的名称,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美味或风味。
国人好吃,也会吃。不少厨师意会古人,将鱼羊合烹为馐,还美其名曰:“鱼羊鲜”。但事与愿违,味道亦不过尔尔。

“味”是纯粹的个人体验,习惯上来用酸、甜、苦、辣、咸“五味”来概括,其中并没有“鲜”。
《辞源》和《汉语大词典》有“鲜”的各种解释,归结起来,它有两个重要义项:先指新鲜,后又转义为鲜味。
“新鲜”是种状态。东西新鲜,必定水灵。《周礼》中的“鲜”便与“干”对立。生命离不开水,鱼类更甚,所以《书经》说“鸟兽新杀曰鲜”,《礼记》亦说“鲜,生鱼也”。
近鱼者腥,近肉者臊(甚至膻)。只是,古人是怎样把“腥”或者“臊”变成了“鲜”?

火与水是中国烹饪的基础。“物无不堪食,惟在火候。”(《酉阳杂俎》)古人的肉食以鱼为多,因为“水火相济”,才实现“鼎中之变”。尝一尝,鼎中之汤“精妙微纤,口弗能言”矣。
汤是食物煮熟后的液汁,亦指水多菜少的菜肴。但就食物演进过程而言,先有“羹”,后有“汤”。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羹是“羔”“美”的组合,浓稠之物,虽不备五味,却有贵贱之分。因为上古时期“人民众多,禽兽不足”(《白虎通》),鲜美的肉羹并非人人享用得起,即便皇宫贵族也只能作为吞咽粟粒的辅助之物。而平头百姓要想解馋,就只能煮一些被人废弃的骨头,来获取一点点肉味。却不想,时间一长,“煮”变成了“炖”甚至“熬”,无意间发明了“高汤”。

“捶牛羊骨令碎,熟者取汁,掠去浮沫,停之使清。”(《齐民要术》)“清汤”如水,是纯粹鲜味的早期载体,亦是当今中华料理特有的重要助鲜剂。
“宁可食无肉,不可饮无汤。”“高汤”是荤的,而“清汤”却不一定。茹素者熬成的“清汤”,萃取于植物精华,素得清爽。“素菜尤以汤为要”,竹笋、蘑菇、豆芽,“鲜美无比”。( 薛宝辰•《素食说略》)
竹笋是“素食第一品”,“其味甚鲜”。“过一日曰蔫,过二日曰簇,取宜避露……采而久停,非鲜也。”(汪灏•《广群芳谱》)。兰溪乡贤李渔在《闲情偶寄》中亦说,“焯笋之汤……每作一馔,必以和之”,因为其中有“鲜之者在也”。难怪梁实秋先生会说,中国人好吃竹笋。

蕈乃野生菇菌的总称,为“清虚之气所钟”,是笋以外“至鲜至美之物”。李渔还说:“此物素食回佳,伴以少许荤食尤佳,盖蕈之清香有限,而汁之鲜味无穷。”(《闲情偶寄》)
菇菌有很多种类,无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培育的,其鲜味一点也不比味精逊色。所以,吃菇菌以炒为主,煮为辅。但即便是煮,煮前亦要略炒,而配料往往只有少许青椒和蒜片,辅料也就油和盐。
黄豆,以及它的衍生品,不论贫富与贵贱,都能享受到它的纯净与素美。记得汪曾祺先生曾说,一老饕在庙里吃了素斋,怀疑汤里放了虾仁,特意跑到厨房验看,但见一口大锅里熬着一锅豆芽汤,方才释然。
收录在《金华味道》中的《精致豆芽》,曾经写道:“南方的素菜馆和供素斋的寺庙,都用豆芽汤吊鲜。倘若不知这一常识,似乎有失‘老饕’的浑名。因为豆芽与竹笋、菇菌并列‘素食鲜味三霸’,平常吃到的毛血旺、水煮鱼都要用黄豆芽垫底,便是这个道理。”

3
“鲜”飘忽无定,难以把握。拉拉扯扯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涉及“鲜”之皮毛。倘若往深里说,“鲜”是痛风的罪魁祸首!
起先,我不以为然。那天去医院就诊,听到了很专业的解释:人体摄入的食物均含有嘌呤,其代谢物就是尿酸。如果嘌呤代谢出现故障,尿酸值就会升高甚至超标,形成不易分解的结晶盐沉积在关节及其它组织内。久而久之,如果饮食还不加节制,就会引发软骨和滑膜组织的急性炎症——“痛风”。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没错。但是,要是医生不说,平头百姓哪里知晓,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还分高嘌呤、中嘌呤和低嘌呤三类。更要命的是,食物越“鲜”,嘌呤越高,越容易诱发痛风。

海鲜、动物内脏、方便面和大多数豆制品,以及鸡鸭鱼(淡水,无鳞)肉等等好吃的东西,要么高脂,要么高嘌呤,尿酸超标者,最好不吃或者少吃。
金针菇、银耳、蒜苗、韭黄、笋干、生笋等蔬菜和干果中的瓜子、花生、核桃、栗子、松子等,皆被列为中嘌呤范畴,也要限量食用。
五谷杂粮,新鲜水果,绿叶蔬菜,以及禽蛋、猪血、鸭血、鸡血等,都属低嘌呤食物,大可放心。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食物亦一样。譬如,豆类中的豆浆、青豆、毛豆,水产中的海参、海蜇皮、桂花鱼,干果中的红枣、桂圆、白果,居然无需禁忌。而菠菜又是绿叶蔬菜中的另类——富含草酸,吃多了影响尿酸排泄。
无汤不下饭。单位食堂想得周到,顿顿免费提供紫菜蛋花汤、豆腐酸辣羹。医生却说,宁愿细嚼慢咽,也要远离汤汤水水。因为汤水富含营养,是个温柔的陷阱。
食为天,饮为地。不喝汤水,其实无关生活质量。问题是,痛风是一种“富贵病”,一旦有过“不良”记录,就必须有所禁忌:不吃四只脚的红肉,不吃长翅膀的鸡鸭,不吃水里游的海味、鱼鲜,不吃山上下来的竹笋、菇菌,就连豆腐之类的“素肉”都在被禁之列。呵呵,这日子还怎么过?

4
家是人生的港湾。既然这个不能吃,那个也需忌口,回家吃饭恐怕是明智的选择。只不过,人生在世,总得有三二个知己。那么,问题来了,朋友聚餐,我们又会怎样?
周末时间,小酌几杯,放浪一天,能够舒缓一周坐班郁结的情绪。但痛风患者除了开水,其它任何液体最好不碰,包括现榨的果汁。
“不会吧?只听说,痛风患者忌喝啤酒。”听我解释,东家一脸疑惑:“喝点白酒,应无大碍。”话虽好听,理却谬矣。

不过,喝酒需要投缘,倒是真的。因为投缘的人一起喝,必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效应。这不,能吃会喝的,你来我往,谈笑风生;痛风忌口的,就只能选择性地吃吃,表面默不作声,内心却叫苦不迭——只要不喝,就不合群,不尽兴,无意趣,似乎是个多余的人。
痛风之“痛”,犹如鼠咬刀割一般难受。这年头吃食充裕,几乎已没有尝不到的“鲜”了。只不过,病从口入,倘若过于贪嘴,一味求“鲜”,“痛”将不请自来。
男人420,女人360,是医院给出的尿酸指标上限,超标了,其实不一定“痛”。因为指标从低到高,关节从不痛到痛,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日积月累,所蓄自富。

简单生活,清淡饮食,乃世界潮流。回头想想,“鲜”虽不是个东西,但毕竟是美味的象征。今天有所节制,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做自己身体的主宰,真不失为人生的一大乐事!
来源| 婺江文学
作者| 潘江涛
编辑| 傅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23:27 , Processed in 0.00774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