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之二十八【 对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几点异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7-10 01:36: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诗词中的毛泽东之二十八【 对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几点异议】                                    

            

        2019-06-29 14:47                    


5、对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几点异议
在学习毛泽东诗词的时候,发现对有些诗词的解读,无论是毛泽东本人或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对有些作品的研究和定位有失偏颇。其原因诸多,但更主要的是毛泽东天威犹在,使怯懦的文人在仰望天颜的同时,心中怯然而言不由衷。而今斯人已去尘埃落定,作为后学,如何善待先贤之作,这是冶学和道德的双重考验。
1、对“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异议
在《七律.长征》有“三军过后尽开颜”之句,其中的“三军”笔者以为有两种解释:一是指三军的本义即全军的意思,古代称全部军队为三军。是指甩掉了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后而胜利到达陕北的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全部人马。二是指全国红军即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为三军,这也是毛泽东在该诗中的自注所指。
我认为:如果是后者,那么这句诗,只是毛泽东预祝这三个方面军在陕北会师,而不是祝贺三军会师。因为,毛泽东写这首诗的一个月后,红二方面军才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而开始长征,途经湘西、贵州、云南。至1936年4月底,才在云南的丽江西北渡过金沙江,在7月份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至7月底,二、四方面军越过雪山草地。8月翻越岷山。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与转战到这里的红一方面会合。至此,全国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而此时正好比毛泽东写《七律•长征》时迟后一年。所以毛泽东在诗后关于三军的自注是不对的。因此,这个“三军”只能是前者。
所以这个三军应是指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的全部人马。
2、对“何时缚住苍龙”的异议
毛泽东在该词的自注中说是指蒋介石。也正如清谭献在《复堂词录序》所言: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未必不然。所以,我认为这个苍龙应指日本帝国主义。
因为红军攀越六盘山,就意味着长征途中最后一道天险已被突破,当时长征的口号是北上抗日。就是说红军北上是专门打日本的。既已来到北方的抗日前线,战事一开,就应是日本。
当时国内形势是:九一八事变已过数年,东北的白山黑水己成为与日寇殊死相拼的战场。现华北危机全面抗战迫在眉睫。永垂青史的北平一二•九学生抗日活动,在毛泽东写该词后仅月余就爆发了。
华北、东北及整个北中国抗日高潮如火如荼。此刻,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又名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二万余里来到这抗战前沿,并豪气满怀地缚住苍龙。那么,这个苍龙不是指日本鬼子,还能指谁?
这样理解又恰如谢章铤在《赌棋山庄词话》中所言:“虽作者未必无此意,而读者亦未必定有此意。”反之亦然。
3、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深层含义
许多毛诗学大家们对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欲与天公试比高”句的解释大都相若:即秦晋高原与天比高。好像是是在茫茫大雪的覆盖之下,那蜿蜒起伏的群山,像银色的长蛇在舞动,那绵亘远去的高原,像白蜡似的大象在奔驰,这山,这原,在远望中一直连接着无尽的天际。或曰:“(诗人)登高望远,一直望到山和高原与天相接,感到山和高原与天比高了。”
我认为:这些解释只能说明他们在仰视天颜的同时,因心中惕惕然而太过婉转。如将“欲与天公试比高”只从大自然里的物象找解释是不能理解毛泽东写此诗的真正含义的。
说到底就是毛泽东要与蒋介石一比高低,而且是在谈判桌上一比高低。据有关资料载,毛泽东在飞抵重庆的飞机上修改并重抄了这首词。在这特定的时刻和事件上,毛泽东想到的是什么:国共两党谈判在即,诗人与其说是高山、高原与老天争高下,倒不如说:我们共产党人就要和你当权者蒋介石争高下,鹿死谁手,殊未知也。这是一种雄心壮志和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即使从写作时所看,也是指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陕北高原和群山中与蒋介石的部队周旋。在陕甘边界,不是有张学良的东北军吗?不是有杨虎城的西北军吗?在潼关不是有蔣鼎文的中央军吗?我们再较量一下。虽然当时的红军与国民党相比处于劣势,但是毛泽东率领的英勇的红军与天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一定能战胜敌人,最终打败蒋介石。这是一种冲天的英雄豪气。
4、关于“泪飞顿作倾盆雨”的主语之争
在《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词中有:泪飞顿作倾盆雨,问题是谁的泪在飞?主语是谁?是毛泽东还是杨柳二人?毛泽东自注曰:是烈士们听到人民革命胜利消息后,激动得泪雨滂沱。看来主语是杨柳二人了。
但笔者认为不尽然也,据史料记载,1952年当毛泽东接见当年的保姆陈玉英时,未进门就哽咽难抑,眼泪就流了出来。因为他见到陈就想到了杨开慧,正像五代时的牛希济所写: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想起毛泽东稍后写的《七律.答友人》中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句,有人不解红霞为何意,毛泽东则答曰:红霞,霞姑吗!人们才知道杨开慧的乳名,同样的问题是:一枝班竹由千滴眼泪而染成,还是谁拿着一枝斑竹而流下千滴泪水?笔者认为虽然二种情况都可能存在,但后者较重些
是的,人民革命胜利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但“为有牺牲多壮志”呵,中国共产党人为“换新天”也作出巨大的牺牲。毛泽东一家就失去6位亲人。难道毛泽东写这首悼亡词时,就不伤心就不落泪了?
5、关于“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与“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比较的异议
毛泽东《沁园春.雪》之上阙:欲与天公试比高,该句气势雄伟充滿霸气与王气。问题是谁要与老天比高,词中写得明白,是高原和丘陵。而且,毛泽东还把山比作在空中飞舞的白色的大蛇,把高原比作奔跑的大象。其形象是非常生动的,但以白象、大蛇作为参照物与老天争高,孰胜孰败,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其原因是参照物不同比。笔者认为与天比高的为照物仅以秦晋高原上任何物象都小了些,须用神话和想象中的事物才能与之相比。
6、关于挽戴安澜将军诗与孙中山、黄兴的挽诗之比较
在论及毛泽东在抗战时所写挽戴安澜将军诗时,一些毛诗注家认为毛泽东此诗显得相当平淡,激情无多,沒有孙中山和黄兴的挽诗充满情感,甚至有人认为毛泽东敷衍成篇。但笔者不这样认为,请先赏读孙、黄之诗:
孙中山《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尚余残局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嘶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黄兴《蝶恋花•哭黄花岗诸烈士》:“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因吟诵的对象不同,因此情感的抒发有别。毛译东从民族大义吟歌,故大气豪迈,悲凉沉雄。而孙、黄所悼念者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故婉约凄美。所以,虽同为挽歌,也不可一概而论,应是各有千秋,无孰高孰低之分。
三诗相较应是:梅逊雪花三分白,雪输梅花一段香。
7、关于在研究“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的失缺
许多研究毛诗学的大家在解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时说:登高远望,山山相连,参差相拥,仿佛如大海的波涛一般。即将落山的太阳像血一样鲜艳。
我认为,如果从自然界的物象去解读该句,是不能理解毛主席之伟人心胸的。在毛泽东的眼中夕阳因何似血呢?娄山关是因血战而克,自峰而下洒遍红军将士的鲜血。大战结束后,登上山顶的统帅,其情其景,眼里心中应都是一片血红,血红之处哪里是仅在山上。西边的天空也仿佛涂满血色。
8、关于对“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寒字的解读
许多毛诗学注家都认为:铁索之下,水流湍急惊涛拍岸,令人顿生寒意。
我认为:毛泽东诗“大渡桥横铁索寒”之句,是大有深意的,令人感慨万分。
一个“寒”字,道出毛泽东此刻的心境,这远不是仅因大渡桥铁索裸露,桥下惊涛骇浪,且涛声震耳,使人感到寒冷。而是当时军情紧迫,形势险恶,令人胆寒。
这个“寒”字应还有“易水萧萧”之感的。过不了这条河,全军将葬身于此,石达开就是前车之鉴。
毛泽东这一个“寒”字,也绝不仅是对大渡桥而言,还有更深的含义。因为该诗是对长征的回顾和总结。长征以来,因帅者无能,十万儿郎仅存万余。这怎不令人心寒。
9、关于对研究“从头越”中的含义失缺
在解读“从头越”句时,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再坚固的关隘,也能被红军战士攻克翻越。总之是红军将士从雄关之上迈步而过。
其实不然,该句大有深意。
我认为:应是从头再来,或重新开始之意。红军被迫长征以来,连月征战,减员甚巨。南方数省的根据地丢失了,苏维埃政权的家当丢失了,十万红军在长征后仅存万余,也可以说枪杆子也即将丢失了。重新掌握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将士何以为之。毛泽东临危受命于败军之际,力挽狂澜于艰难之中。看毛泽东的英雄所为:不要说雄关(指蒋介石政权)坚固如铁,你阻挡不了红军将士前进的脚步,只不过我们从头再来而已。这就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真正含义所在,这就是毛泽东面对艰苦卓绝的境地而不坠青云之志,并向长空发出的豪言壮语。

2013年12月,作者耿汉东先生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发言

【作者简介】耿汉东,安徽省淮北市人,大学本科。先后供职于中共淮北市委宣部和淮北日报社。喜欢读书,敬畏文字,己创作出版15部作品,主编6部诗集。现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淮北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
http://www.zgguofeng.com/shici/scft/247637.html
责任编辑:王海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5 13:40 , Processed in 0.0078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