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从一穷二白到宰相,奋斗不息却遭人嘲笑 2019-10-17 12:54 元稹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从一穷二白做到宰相,是唐朝为数不多的高官诗人之一。但因为投靠宦官集团,时人和后人对元稹的评价并不高,甚至遭人嘲笑。
元稹是北魏皇帝拓跋什翼犍的十九世孙,父亲元宽做到了部级干部,母亲郑氏出身名门。 在元稹八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母亲郑氏担起教育元稹的任务。好在元稹天资聪颖,9岁就能写文章。
为了尽快摆脱贫困,元稹15岁参加了相对容易的明经科考试,他一战告捷。但是,按照唐朝的官吏制度,元稹还没有跻身于安排工作的行列。
元稹24岁时再次参加考试并成功中举,被授秘书省校书郎。28岁参加制科考试得了第一,当了左拾遗。虽然只是一个从八品的小职位,元稹还是很认真地对待。他一上任,立刻接二连三对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很快引起了唐宪宗的注意。
不过,元稹并没有因此改变命运。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他不但没有升职,反而被贬河南去做一个县的公安局长。
从中央到县,这跨度有点大。恰在此时,元稹的母亲去世,他在家守孝三年后,三十一岁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元稹奉命出使剑南东川。尽管有过一次教训,元稹还是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了许多冤案。这一举动得到民众的好评,却触犯贵族的利益,元稹很快被排挤到东都洛阳闲置起来。
元和五年,元稹因弹劾河南尹被召回京罚俸。走到华州敷水驿时住宿驿馆上等房间。就在元稹刚刚安排妥当,一批宦官也来此住宿。这些人中,有后来不可一世的大宦官仇士良、刘士元等人。
宦官在唐朝中后期简直就是大爷,他们哪能容忍别人占了上等房间? 此时的元稹还年轻,看不惯宦官飞扬跋扈的样子,和他们据理力争。但争来的结果却是仇士良的漫骂,和刘士元的抽打。
元稹被得鲜血直流,最终还是被赶出了上房。 事情还没有结束,唐宪宗又以元稹轻浮、有失大臣体统为理由,把他贬到江陵府去做士曹参军。从此,元稹开始了他十余年的困顿生活。
这一次被炒让元稹感慨很多,而他也是在这里,遇到一个改变他人生命运和人生态度的宦官崔潭峻。 崔潭峻是荆南监军,喜欢诗文,对才华横溢的元稹很欣赏,也经常关照。刚开始,元稹还有些警惕,后来发现自己的想法纯属多余。而之前的经验告诉他,跟宦官作对混不下去。为了前途,元稹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开始和他们拉近距离。
唐穆宗即位后,崔潭峻回京成了宦官集团的第三号人物,元稹也随即调到尚书省做了膳部员外郎。后来,崔潭峻又把元稹引荐给唐穆宗,两人当面交谈。唐穆宗当天就提拔元稹,不久又让他做中书舍人。至此,元稹进入朝廷权力中枢。
因为被崔潭峻看好,宦官们都争着巴结元稹,在唐穆宗面前说元稹的好话。这样,元稹更得唐穆宗重用。
长庆二年,元稹和裴度一起成为宰相。 当时的唐朝,内廷宦官集团和外廷文人集团是两个几乎对抗的群体。元稹作为文人,本该属于文人集团,却靠宦官起家,尽管他当了宰相,嘲笑的声音却没有停止过。有些正直的人甚至当着元稹的面讽刺挖苦他。
为了有所建树报答皇恩,也为了堵众人的口,元稹急于表现自己,但一着急就容易出问题。
当时,唐王朝和地方军阀在深州发生战事,一个叫于方的人对元稹说,有人可以说服叛贼,但需要二十个兵部空白任命书见机行事。 元稹相信了,也照做了,但20个空白任命书却成为于方的发财致富的门路,他卖了这些任命书。后来,事情暴露,元稹被罢相,去了地方。
大和三年,元稹再次入朝做尚书左丞。他又恢复了做谏官时的锐气,从吏治入手,将郎官中遭舆论指责的七人贬出京城。但因为人们对元稹的人品有看法,对他的做法并不感冒。很快,元稹又受到排挤靠边站了。
大和五年,元稹暴病身亡,结束了他奋斗不息又争议不断的人生。
元稹从一穷二白到宰相,虽然依靠宦官的平台,但还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对于一个有才华没后台又想发展的人来说,也许这是唯一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