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吗?筷子的设计中暗含着的中国哲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8 16:12: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你知道吗?筷子的设计中暗含着的中国哲学

2019年11月18日 14:41:07
来源:小艺君ARTPLUS

中国人爱吃,也讲究吃。
《红楼梦》里的枫露茶、玫瑰卤子和茄鲞,《金瓶梅》里的名菜“柴禾烧猪头”、核桃炒肉丝和鸡尖汤,《食神》中唐牛的佛跳墙和周星驰的黯然销魂饭,《饮食男女》朱师傅开场那一连串煎、炒、炸、炖、煮的“交响曲”,《长安十二时辰》里头,雷佳音吸溜水盆羊肉的酣畅声音。
处处燃烧着大中华饮食的精魂。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吃离不开餐具,中国人讲究吃,也讲究用什么吃。
而且,讲究了七千年之久。有据可查,早在七千年以前,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匕进食。匕和箸,是中国饮食文化传统的重要代表。

唐墓壁画《宴饮图》

1、匕,中国人最早的进食器具
《说文解字》里讲“柶,匕也,所以取饭”。
匕,别称为柶,是我们所知道的中国人最早的进食器具之一。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是粟,南方则主要种植稻,无论粟还是稻,小米还是大米,都需要用匕进食。那时候的匕以兽骨制成,形状主要有匕形(呈长条形,末端有薄的边口)和勺形(分为勺、柄两部分)。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 骨匕浙江博物馆藏

匕与如今的饭勺区别在于,前者勺头平薄,勺碗平浅,后者勺碗较深,不仅可用于取饭,更用作“调羹”。
而今天的勺放在古代中国,和吃饭没有关系,“古时候勺子是什么,粪勺。”这是一位文化学者的考证。
进入青铜时代后,尤其是西周,骨匕的使用已经不是很普遍,这个时期大部分地区流行使用青铜勺形匕,勺形是尖叶状,柄部扁平宽大,长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部分在30里面以上,有的在柄部会有铭文或者几何形状的装饰花纹。

西周青铜匕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青铜勺形匕在战国末年逐渐消失,这个时期漆器工艺得到发展,饮食器具改用漆木制作,出现了漆木匕,绘有精美的几何装饰图案。

战国兽纹匕故宫博物院藏彩绘云凤纹漆匕 秦湖北博物馆藏

汉代,人们用的是漆木匕和青铜匕,为了方便手握,柄部变得更细,西汉时期普遍使用一种较大容量的铜勺,长度在18——30厘米左右,与食匕是有明显区别,它并不是用于个人进食,而是在宴会上分食,可以舀流质食物。到了东汉出现了银匕。

漆绘云纹匕 西汉湖南博物馆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铜匕走复古路线,形状与战国类似,都是尖勺宽柄。隋代开始,细长柄的舌形匕出现了。唐继承了隋的传统,并且上流社会盛行用贵金属打造餐具。后世朝代,匕的器形基本沿用隋唐的细柄传模式。

金匕、金漏勺、金箸湖北博物馆藏

2、箸,扒饭与夹菜
筷子古代称之为“箸”,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食具,材料多用竹木,也有用铜铁金银制作,长度大都在20-25厘米,这一点古箸与现代箸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箸 唐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著名的美术史学家陈绶祥先生说过,“在餐桌上,老百姓常说两个词:扒饭和夹菜。‘扒’和‘夹’已经说明白了筷子取食的基本功能——全要或选择。”

青玉镶赤金嵌乌木筷 清故宫博物院藏

为什么古人放弃用手而用了筷子来吃饭呢?这与我们远古人民的食性和食法有关系,古代的熟食,主要有饭食、菜品和羹类几种,筷子主要用于夹取羹汤中的菜食,吃米饭、粥不能用筷子,一定得用匕。宋代,筷子和匕的分工依然很明显,并且,宋朝已经有了合食制,公筷也应运而生。

赤金錾花餐具 清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由于烹调技术的限制,采用较多的是煮、蒸、炙烤几种技巧,无论主食还是菜肴,多数是烹煮而成。
如果需要煮,就得多用水,米豆多水成粥,菜肉多汁则成羹。要想在滚烫的羹汤中夹起菜和肉,匕显然不行,用手更不行,只能是借助筷子。

公益广告《筷子》

筷子的设计也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它一头是圆形平头,另一头是方形正四棱锥形头,这类天圆地方的造型在其他器物上亦有应用,比如:铜钱里方外圆,箩筐的下方上圆。
其实,这与天圆地方的中国哲学观念相吻合,在筷子的设计中,一头方一头圆也蕴含着与天地相关的文化观念。手执的方形端属于坤卦,象征着“地”;入口的一端是圆形,属乾卦,正好应了“民以食为天”中“天”的观念。

这两根简单的小“木棍”,运用起来灵活无比,能夹、能拌、能挑、能扒、能捞,几乎涉及了全部餐饮过程,无论食物是煎、炸、烤、炸,哪怕是全鸡、全鸭,筷子都能“肢解”无误,顺利把食物送入口中。
“漆案上夹芝麻,清汤里夹粉丝,油钵里夹鸽蛋,席面上夹豆腐”,被称为中国人用筷的“四大基本功”。
这两根小木棍潜藏着巨大的魔力,从咿呀学语的幼儿到老者都要使用筷子,在不经意中它锻炼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身手心眼。

国外有报道称手指运动有益于保持健康长寿和头脑灵活,所以建议多做弹钢琴等五指运动,能弹钢琴的人毕竟是少数,但在中国,人人都要用筷子。研究表明,我们在用筷子进食时,要牵动人体三十多个关节和五十多条肌肉,从而刺激大脑神经系统的活动,或许,中国人的聪明和长寿就潜藏在这两支小木棍中。

食具的创造与选择,与食物、烹饪技法有很大的联系,中国在七千年以前有了匕,正好与黍、粟相适应。当羹食成为生活必需时,筷子出现了。
在这些进食器具中,筷子需要的技巧最高,对食物的适用性也最强,几乎可以取食除汤类流质食物以外的任何品种菜肴。古代的匕和筷子同时流行过,但现在我们很少能从常人口中听到匕这个词,它已经被挤出了餐桌,只留下了筷子。
冯骥才说: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一双筷子,承载中国数千年的情感。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19:57 , Processed in 0.00836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