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2:44: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020-01-09 15:44                    

                          

982年前的今天,1037年1月8日(农历1036年12月19日),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出生。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世称苏东坡。苏轼是词人、诗人、散文家,也是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人物,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北宋是一个文学空前繁荣发展的朝代,当时涌现出了很多大家,苏轼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无论是他的词、诗,还是散文,都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的作品集名为《东坡七集》,因他号“东坡居士”而得名。全书共计一百一十卷,基本囊括了他一生的词、诗、散文等所有作品。

苏轼出生于书香世家,苏家有“一门父子三词客”的佳话,苏轼的父亲苏洵和弟弟苏辙也都是北宋著名的文人。苏轼才华横溢,二十岁进京赶考就中了榜眼,其实他本应该中状元的。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欧阳修阅卷时,对他的文章赞赏有加,却误以为这是自己的门生曾巩所写,为了避嫌,便将他排到了第二名。

此后,苏轼顺利地入朝为官。然而,好景不长,王安石变法就开始了。苏轼站到了保守派一边,反对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当时,改革派正得势,很多保守派官员都遭到贬黜,苏轼知道自己也难逃此劫,就主动申请调到杭州担任通判。三年期满后,他又被调到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为官。在湖州为官期间,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他一生中的转折点。

“乌台诗案”其实就是一起文字狱,当时改革派的一些官员对苏轼的诗文断章取义,诬蔑他借诗文讥讽在位的宋神宗昏庸。苏轼被囚禁到御史台,也就是在“乌台”监狱中接受审讯。审讯期间,改革派不断落井下石,污蔑苏轼,苏轼有几次都险些被处死。好在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下令不杀士大夫,很多官员,甚至是改革派领袖王安石都上书“圣朝不宜诛名士”,为苏轼求情。苏轼最终保住了性命,却被贬黜到黄州担任团练副使这样的芝麻小官。自此,苏轼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后半生,最终在宋徽宗登基后,在被召回京城的途中去世,这样的人生经历对苏轼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诗、词、文三个领域,苏轼成就最高的是词,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苏轼之前,词的文学地位一直不高,更无法与诗歌相提并论。苏轼针对这一点,对词进行了改革,向诗靠拢,主张“诗词一体”,提出诗、词只是在外在形式上有所差异,但二者的艺术实质与展现功能是一样的。他还提出了词“自成一家”的主张,具体说来就是词也应该像诗一样抒发作者的真实情感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达的意境,把传统的女性化柔情之词拓展为男性化豪情之词,就此开创了宋词除“婉约派”之外的另一大流派“豪放派”。

苏轼的豪放词视野开阔,题材丰富,气象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肆,读起来令人意兴风发,如《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创作于“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黄州城外有赤壁矶,壮美的风光让苏轼想起了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又想起自己壮志难酬,于是他借古抒怀,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名句,大气磅礴、雄浑苍凉,直至今日依然广为传唱。

又比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写于苏轼在密州为官期间,他通过描述围猎时的盛况,抒发自己渴望上阵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开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寥寥几句,便将词人英勇的“狂”态展露无遗。末尾又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想亲上战场报国的愿望,“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整首词慷慨激昂,充满阳刚之美,不愧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不过,苏轼的词也并非都如此豪放、阳刚,《东坡七集》中还收录了他的很多比较婉约、柔美的词,比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苏轼为纪念亡妻而作的一首悼亡词,整首词语言质朴,情真意切,凄婉哀绝,令人动容,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开头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几句更是广为流传。

除词之外,苏轼在诗歌方面同样取得了颇高的成就。《东坡七集》中收录了他的两千余首诗,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要数批判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这两大主题的诗,前者的代表作有《荔枝叹》等,后者的代表作有《寒食雨》二首等。另外,苏轼一生阅历丰富,因此他很善于从生活经历中总结经验,从客观事物中总结规律,哪怕再寻常的生活内容与自然景色,到了他这里也能被挖掘出深刻的哲理并用诗歌表达出来,这便是理趣诗。比如他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

而在散文方面,苏轼同样成就不俗。他提倡文风要多样化,因此他的散文也十分丰富多彩,议论文、叙事文、辞赋应有尽有。他尤其擅长写议论文,见解独到,有的放矢,逻辑说服力与艺术感染力兼具,特别是杂说、书札、序跋等议论文,代表作有《平王论》《留侯论》《日喻》等。苏轼的叙事文中也夹杂着很多议论,夹叙夹议,还兼顾抒情,比如他探究“石钟山”名字由来的著名游记《石钟山记》,首先发表议论,然后由议论引出记游,最后结尾时又发表结论,叙事和议论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另外,苏轼的辞赋也颇多佳作,《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十分有名。前者的成就更胜于后者,苏轼在其中表达了自己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以无尽的长江和永存的明月为喻,表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意思是,像这江水不断流逝,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像这月亮时圆时缺,其实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意思是,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又何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呢!如此豁达,令人读之忘俗。

………………………………

摘自《一生要读的国学经典》

汪思源 编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18:27 , Processed in 0.007863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