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萧后冠”穿越千年再现,工艺精美超乎想象,秒杀国外王冠 2020-02-23 23:17 在江苏省扬州博物馆的众多宝物中,有一件宝贝历经两年多的修复,终于完工,最终的效果惊艳整个考古界,成为扬州博物馆的顶尖的“镇馆之宝”。谁会想到这件宝物出土的时候居然是“一坨土”,如果不是考古学家细心的发现,恐怕一铲下去就荡然无存了,要知道这顶后冠可是国内考古发现中等级最高的礼冠,其使用之人也是帝后级别的,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
![]() 这顶后冠的拥有者便是萧皇后,这位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萧后是隋炀帝的皇后,她是一位聪慧温顺的完美女性,隋炀帝在位时滥用民力以至于天下大乱,她多次谏言无果,终究天下不是一个女流之辈可以扭转乾坤的,最终萧后流亡突厥,隋炀帝被叛军缢杀。
![]() 其实这个萧后墓是合葬墓,也是唐太宗按照礼制将萧后与隋炀帝合葬的墓,是在2013年被地产开发商发现并上报给当地考古所进行抢救性挖掘的,墓中的土质含有太多的酸性所以腐蚀性太强陪葬品并没有保存太好,墓中出土了一套唯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玉器、漆器等文物多达400多件。
![]() 萧后是历史上一位比较有名的皇后,她的美貌虽然没有列入古代四大美女之列,但是历史却记载她魅力十足的故事。她的后冠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更是古代精细首饰工艺的再现,虽然她的后冠是金属铜和玻璃为主要材料,在纯铜的基础上鎏金,用众多精美的花瓣和花蕊组成,后冠的制造技艺却是让人引以为傲的宫廷技法,首饰的精细让人无比的震撼。
![]() 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目睹后冠的真实效果,好在现在的技术可以完全的复原这顶后冠的容貌,这是一项伟大而又艰难的修复工程,在修复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和修复工作者甚至是通过显微镜来观察后冠,惊喜的在十二个钗上发现很多小珠子,而这小珠子正是中国传统金银器制作中运用到的珠化工艺,这些细小的珠子在远处看上去会闪闪发亮,所以显现出珠宝宝气的效果。
![]() 除了运用显微镜之外,还有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红外光谱、3D扫描等现代的先进科学检测方法,力求在不破坏原物之时明确萧后冠整体的一个框架结构,以及每一朵花和树的分布位置,最重要的还是运用的所有材料都需要完全掌握,力求最贴切的接近原物的复原。
![]() 萧后冠上的材料也是十分丰富的,有铜、金、铁、玻璃、汉白玉、珍珠、木、漆、棉、丝等,制造后冠运用到的工艺有锤揲、焊接、掐丝、镶嵌、珠化、鎏金、贴金、錾刻、抛光、剪裁、髹漆等11类,最后把这些细致的构件组合在一起,可想而知其中的复杂和精美程度。
![]() 为了修复这件“萧后冠”,可以说是不惜运用众多的人力和物力,邀请了最顶级的文物修复专家,历时863天,最终终于将萧后冠修复好,如此耗费精力不仅是为了复原一顶后冠,更是对于古代首饰技艺和文化的一次复原,以前的首饰真是堪称艺术品。
![]() 每一个细节都是极致之美,一顶后冠360度都有看点,每一朵花都力求做到栩栩如生,层层叠叠的盛开,体现古代皇家首饰的辉煌大气,所以有时间一定要去扬州博物馆看看这顶后冠,真正的近距离体验一下什么才是高级首饰,不比盲目的崇拜西方的首饰,其实把中国的古典首饰技法传承并发扬好,更值得我们拥有,那才是骨子里的文化精髓。
本文来自于珠宝鉴定师媛媛原创,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