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节重温介子推的故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3-23 01:2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清明节重温介子推的故事                                            2020-03-23 02:25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春秋五霸之一。骃姬之乱时重耳为避祸,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在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次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竟割了一块腿上的肉,煮野菜肉汤给他喝,事后令他非常感动。

一般来说,这样一位患难之交,将来时来运转无论怎么感谢都不为过。可事情发展令人大跌眼镜。不知什么原因,晋文公在论功行赏时却没有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愿夸功争宠,而是选择了离家出走,携老母隐居于山西绵山。
晋文公听说后,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山高林密寻而不见,于是晋文公手下建议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人死不能复生,大错已经铸成,堂堂一国之君无意间竟恩将仇报。
据说介子推临死前,在衣襟上还留有血书: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上图是重耳19年流亡图,介子推和重耳的患难情非常人可解。介子推对论功行赏的做法是真心不赞成,大量的不一定称职的所谓功臣位居高位,一定给重耳任人唯贤,从容施政带来重重阻力,给百姓带来巨大的负担。介子推是着眼于国家百姓的长远利益做出的政治选择。临终仍心系国家政治,不是对晋文公没有优先给自己高官而产生了狭隘的怨恨,不食君禄只是为了能为长远的国家政治清明做个表率。
患难之交的晋文公与介子推,都是正直而善良的人,君臣关系很好。晋文公追寻介子推也是真心实意的行为,放火烧山是误听误信的无心之过,并不是为了面子而要致介子于死地。为了追怀介子推,晋文公成立了寒食节,禁生火,吃冷食,真诚地忏悔,认认真真地进行着灵魂的自我救赎。

因为君臣心意相通,血书是肺腑之言,所以晋文公才常把它袖在身边,时常鞭策自己。后来他励精图治,做到了勤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辜负了介子推的厚望。而介子推为了政治清明,有功也不受禄的高风亮节成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在他们身后不久的屈原就在《楚辞》中,热情洋溢地赞道:“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公寐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以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翻看过往历史,多少人为了高官厚禄,尔虞我诈六亲不认,甚至居功自傲挟制天子,为所欲为鱼肉百姓。多少人一旦上位,兔死狗烹反目成仇,痛下杀手赶尽杀绝。
相形之下,介子推不拿功劳做文章,不给重耳添麻烦,坚决隐退深山野林,是常人难以做到难以想象的。而重耳开诚布公地对介子推进行真诚怀念,也是感人肺腑的。不要说帝王无情,人性的光辉终将穿透世俗的迷雾照亮在历史大道上的奔走迷途的后人们。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1 18:51 , Processed in 0.0071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