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董承载的历史,宣德皇帝想要个玩具,却无意中烧制出国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14:15: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董承载的历史,宣德皇帝想要个玩具,却无意中烧制出国宝                                                         

2020-04-17 16:40                    
      导读:最能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的地方,就是当地的博物馆。无论是那些价值连城的文物,还是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古董,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比如,这件看似普通的“景德镇窑洒蓝釉钵”。


最能体现城市的历史的地方就是博物馆了

北京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碗。乍一眼,这个碗恐怕看不出它的特别之处。确实,这件宝贝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稍微大号一点的,咱们平时吃饭用的碗,那可以说是平平无奇。
这件国宝最初的拥有者,也觉得它就是一个普通的碗,还不怎么好用,八十块钱就给卖了。怎么回事呢?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天,北京文物商店来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进屋之后二话没说,直接从布包里掏出一个瓷碗,说想卖掉换点钱。
当时的工作人员拿起碗来端详。这是一个蓝色的碗,胎体厚重,釉色浓淡均匀。可是碗里面有不少磨损的痕迹,甚至于还有污垢。
工作人员就问老太太:“您这碗是干什么使的呀?”老太太说:“这个碗最早是家里面装盐的,后来喂鸡了。这个碗在我们家已经很多年了,应该是个有点年头的古物,您看着给就行”。


不起眼的大碗竟然是国宝洒蓝釉钵

当时工作人员也拿不定主意,大伙就一块商量着,给了老太太八十块钱人民币,这在七十年代不算少了啊。老太太也没讨价还价,拿着钱高高兴兴就走了。
老太太走了之后,工作人员赶紧就把这个碗,放在水里清洗。结果没想到不洗不要紧,一洗呀,吓了一大跳。洗过的碗里底部竟然出现了六个字:“大明宣德年制”。
这六个字是青花年款,笔画是纤细规整,不像是仿制品的。如果这件器物真是明朝宣德年间的瓷器,那至少得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而且,普通瓷器落款都在外头底部,可这个瓷器却出现在碗的内芯,很是少见。
看到这个情形,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马上意识到,这件瓷器恐怕不是一般的物件,赶紧上报吧,咱们店里面算是捡了漏了。
当天下午,北京文物商店的门口就停满了汽车,门庭若市。中国著名的瓷器专家耿宝昌、富大有等人齐聚一堂,就为了这个八十块钱收过来的蓝色瓷碗。


专家认为,这个碗是用洒兰釉工艺烧制

经过一番认真的查看,专家们一致认定,这件瓷器不论是从器型、材质,还是工艺上看,都是一件中国明朝宣德年间,烧制于景德镇的瓷器,而且它的工艺非常特别,叫做“洒蓝釉”。
根据这件瓷器的器型特点,专家们把它命名为“景德镇窑洒蓝釉钵”。钵也是一种盛器,比碗要大一点,比盆又小一点。随即,这件景德镇窑洒蓝釉钵,就被定为了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
从八十块钱的普通瓷器,到国宝级文物,要不是那位老太的一时性起,拿出来卖。恐怕至今还在鸡窝里装鸡食呢。而且据说那位老太太拿了八十块钱之后,再也没出现过了,估计她自己还觉得占了便宜。
北京文物商店的工作人员事后也多方打听,希望能够找到这位老太太,给予一些经济补偿,心里过意不去嘛,可是一直没能找着咱们。
话说回来,这件景德镇窑洒蓝釉钵,看似平平无奇,那么它究竟珍贵在哪儿呢?这一点还得从创烧它的明宣德皇帝说起。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个贪玩的明君

宣德皇帝朱瞻基,是中国明朝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对内重视农业生产,鼓励垦荒,以至于的民间非常富足;对外实行安抚政策,社会繁荣稳定。
历史上著名的“仁宣之治”,说的就是他和他父皇明仁宗朱高炽的时代,可见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不过这个皇帝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贪玩,什么斗蟋蟀、斗鸡样样都来。
据说有一阵子,他还迷上了掷骰子的游戏。为了玩得尽兴,宣德帝就下旨,要求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一种专门用来玩骰子的瓷器,而且还要求这个瓷器的釉色必须得独特,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接到圣旨的景德镇御窑厂不敢怠慢,赶紧找来了当时景德镇最优质的瓷土,和最优秀的工匠,苦心研制,最终就烧制出了这个洒蓝釉瓷器。
这个瓷器造型端庄,器物外部施洒蓝釉,浓重处釉色较厚,薄处则露出白地,让釉面仿佛蒙上了一层雪花,色彩是鲜艳却透着典雅。


宣德皇帝为了掷骰子,命人烧制出洒蓝釉瓷器

据说,当年宣德帝对这件洒蓝釉瓷器特别满意,还大大的奖赏了相关烧制人员。闹半天,这个景德镇窑洒蓝釉钵,最珍贵的地方就是被那位老太太误认为是有缺陷的地方。
当然了,费这么大劲,这么一件艺术品竟然是用来掷色子的,这是万恶的旧社会。不过奇怪的是,这种工艺从出现到消亡只有十年时间。
截止到目前,中国现存的明代洒蓝釉瓷器就那么几件。既然宣德帝这么满意,洒蓝釉又这么特别,为什么只烧制了短短十年就神秘的消失了呢?这里都有故事。
那是明朝宣德十年,也就是公元1435年的正月。按平常惯例肯定是大肆庆祝新年,一派喜庆之气。可是那一年的皇宫里面却是一片的混乱,皇后、嫔妃、太监、宫女,个个都很慌张。
原来,当时的宣德帝染上了不明之症。由于病症来的突然,太医一时束手无策,所以宣德帝很快就龙驭宾天了。宣德帝一共在位就十年,他去世之后,这掷色子的游戏没有人再玩了。所以,景德镇御窑厂也就没再烧制过这种瓷器了。


宣德皇帝死后,洒兰釉工艺就此失传

虽然,后来的明朝皇帝也曾经下令复烧过。可是由于工艺太复杂,成功率极低,相对成本过高。所以这个宣德帝去世之后,洒兰釉这种瓷器就停烧了。
物以稀为贵,这一点,也成为了这件景德镇窑洒蓝釉钵的另外一个珍贵之处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10 05:39 , Processed in 0.00762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