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背后难以启齿的秘密:李清照为什么写诗讽刺赵明诚? 2020-05-06 10:11 文/蓝梦岛主
李清照作为宋词婉约派代的代表人物,词是她的主要创作领域,婉约是她的主流表达风格,留下名句无数,有《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有《武陵春》中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还有《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除了婉约词作,李清照另有少数豪放诗篇传世,其中后世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夏日绝句》 :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真不愧为“千古第一才女”美誉,她的这首《夏日绝句》,虽然全诗只有20个字,却典故频出、内容丰富,可谓情辞慷慨、字字珠玑,是宋诗中的感时咏史名篇。
前两句中,李清照直抒胸臆,提出了生死无畏的“英雄观”,后两句则以乌江自刎为历史背景,盛赞了西楚霸王项羽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其中,“人杰”即“人中的豪杰”,是汉高祖刘邦对张良、萧何、韩信的赞词,“鬼雄”即“鬼中的英雄”,是屈原在《国殇》一文中的名言。李清照用“人杰”和“鬼雄”来形容项羽,无疑是给予了项羽乌江自刎至高无上的评价。
鲜为人知的是,李清照的这首《夏日绝句》,看似咏史怀古,实则借古讽今,表面上是在颂扬项羽的铁骨铮铮,实际上却是在暗讽南宋王朝的当权者以及自己的丈夫赵明诚。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际,亲历了靖康之变、北宋亡国、南宋偏安,她痛恨当权者的软弱无能,所以借项羽的乌江自刎反讽南宋王朝的苟且偷安,这层意思很好理解。但是,李清照与赵明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尤以意趣相投、伉俪情深为后世所艳羡,既然如此,李清照又为什么会写诗讽刺赵明诚呢?若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了解《夏日绝句》的创作背景,重温当时在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是在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赵明诚时任建康(今南京)知府,李清照随夫君居住在建康城内。二月,御营统制官王亦企图起兵叛乱。当时,南宋刚刚建立时局不稳,御营统制官又手握重兵,一旦发生动乱,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江东转运副使李谟事先得知了王亦企图谋反的消息,并第一时间将此事告诉了顶头上司赵明诚。岂料,赵明诚却以即将离任为由推卸责任,不愿意以身涉险去平叛动乱。
赵明诚摞挑子了,李谟却是个有担当的,危难之际,他肩负起了本不该由他承担的责任,推测出王亦可能的起兵路线,沿途安排埋伏。果然,当天夜里王亦起兵,路线与李谟猜测的基本吻合,由于李谟的事先谋划,王亦兵变失败,叛军几乎全军覆没。次日天刚刚亮,李谟便去向赵明诚汇报,却未曾想,赵明诚早已在昨夜兵变之时,趁着夜色从城楼上悬下绳索逃跑了。
赵明诚作为建康父母官,在生死存亡之际,扔下了一城百姓,扔下了手下将士,也扔下了妻子李清照,临阵脱逃,做了缩头乌龟,这种行为实在令百姓不齿,令朝廷震怒,更令李清照心寒。
事后,赵明诚在受尽百姓唾骂的同时,也被朝廷罢了官,而向来嫉恶如仇的李清照对此事却并未公开发表观点,即便是在记录二人感情生活的《金石录后续》中,李清照在涉及此事时,也只是避重就轻写了一句话:“建炎戊申秋九月,候起复,知建康府,己酉春三月罢。”意思就是,赵明诚建炎二年九月上任建康知府,第二年三月就被罢免了。至于为什么被罢免,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则只字未提。
《金石录后续》中,李清照对赵明诚临阵脱逃之事只是做了最简略、最客观的评价,其中未见任何感情色彩。究其原因,无外乎维护夫君,为其遮丑避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赵明诚的丑行,一直是李清照心中的一根刺,她唾弃他的软弱,痛恨他的行为,只是不便公开表达而已。
南宋王朝毕竟是人才短缺,赵明诚罢官后不久就被重新起用,任命为湖州知州。就在李清照随赵明诚赶往湖州赴任途中,恰好路过当年项羽兵败自杀的乌江,于是有感而发,写出了千古绝唱《夏日绝句》,表面上看句句是在夸项羽,实际上却字字在骂赵明诚。
参考资料:《李清照集》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