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岁的苏轼已锋芒毕露,写下一首词,开篇便美得令人心醉!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9-5 10:3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3岁的苏轼已锋芒毕露,写下一首词,开篇便美得令人心醉!                                                         

2020-09-05 13:38                    
                          苏轼二十一岁进京应试那年,他的才气便已经锋芒毕露。他清新豪健的文风,震动了当时的主考官和小试官,即身为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和诗坛宿将梅尧臣。欧阳修更是对苏轼一再称赞,说他“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苏轼一时声名大噪,每有新作,就会传遍京师。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词《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便是当时苏轼的新作之一。嘉祐四年(1059年)十一月,也就是苏轼二十三岁那年,他守丧期满,从家乡四川眉山一路沿长江回京,快到荆州的时候,因见到了长江两岸的深秋景色,便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一经传开,便引起了很多人的称道。尤其是最后7字,意境开阔,尽显大家风范。

《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词的开篇两句“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苏轼便以清新、凝练的语言,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大概意思是说:纵横扩展的苍翠山色,沾染着长空中的斑斓晚霞,长江上风平浪静,岸边的菊花正在绽苞开放。这里的“湘川”,指湖北古荆州地区的那段长江,不是湖南湘水。“寒花”,泛指在寒冷天气里开的花,古诗词中多指菊花。

紧接着一句“远林屋散尚啼鸦”,依然是对深秋景色的描写,不过从视觉角度转到了听觉角度上。意思是说:极目远望,远处的村舍散落在茂盛的树林中,忽然传来了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同是写景,这句的气氛已经有了一种秋天萧瑟寂寥的感觉。加上到了傍晚时分,又是晚鸦飞归故巢的时间,此情此景,自然会勾起苏轼的无限思乡情感。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下片开始,苏轼便直接抒写了心中离别家乡的依依不舍之情。意思是说:已经不知道离开家乡有多少里程了,只记得在梦中走遍了家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道有天涯隔阻。“天涯”一词在古诗词中经常会提及,比喻距离很远。而苏轼距离家乡越远,心中的那份思乡之情便越浓。

最后一句“月明千里照平沙”,即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这一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它不仅意境开阔,还表达出了苏轼将心中的思乡之情寄托到了明月之中的豁达。大有一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似乎在说我与家乡同处一片月,即便相隔天涯,也仿佛就在眼前。词到了这里便戛然而止,但很明显它具有着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综观苏轼的这首词,一个“望”字贯穿了整首词,从开始他远望山色,到仰望空中晚霞,再到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以及最后的南望故园。可以说是思乡之情,在层层递进,最终变得悠悠绵长。即便单从写景来看,这首词也是美得令人心醉。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思乡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5 16:11 , Processed in 0.00842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