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晚清医生写书预言40年后的中国,被鲁迅骂,如今字字应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00:45: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晚清医生写书预言40年后的中国,被鲁迅骂,如今字字应验                                                         

2020-10-01 14:33                    
                          

清朝虽然不愿意开眼看世界,但是到了后期中国人也主动被动接触了很多外国人,了解到了很多中国没有的东西。照相机和望远镜传入中国后成了稀罕之物,很多人非常震惊世界上还有这种物品。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进入了工厂化时代,发明了很多便利的物品。中国那时还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耕国家,照相机都无法自制,更不用提大机器了。

因而当时很多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后,都会幻想着自己国家也拥有这样的产品,于是在晚清陆士谔写的《绘图新中国》横空出世,写了四十年后的“中国梦”。

陆士谔是上海人,出生于1878年,早年学医,后来迷上了小说,一边创作一边给人看病,他写的《新上海》揭露了上海的社会丑恶,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古典谴责小说。他还写了很多武术小说和言情小说,如《血滴子》。除此之外,他还写了很多医书,一生创作颇丰。

而陆士谔最出名的作品是《新中国》,这本书创作于1910年,一写出来便引起了轰动,鲁迅都关注到了这部作品。不过这本书虽然出名,但是它的出名之处并不在于写得多好,而是在于它预言了四十年后的中国现状。

这本书是第一人称叙事,主要描写“我”梦到自己到了四十年后的中国,通过“我”的眼睛来看当时的中国。那时上海举行了万国博览会,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大桥和隧道在上海穿过,让“我”十分激动。地铁也正在建造,在建之前,还有人兴致冲冲地讨论地铁到底应该造在高架上还是应该造在地下,经过辩论人们认为建在地上的地铁更合适。

除此之外,这本书中还描绘了壮丽的中国画:中国有了自主权,可以掌管自己国家的内政,外国也再也干涉中国的各项规定,让中国听命于他们。法庭上都是中国人,他们在判决案件时会公正严明,不会因为权势而受到干扰。楼房屡见不鲜,每个人都住在高楼中,生活条件变得很好。

这部作品一出世便引发了广泛讨论,人们期待这样的情景真实出现,但是他们一致认为这只是梦,就连鲁迅都认为他在胡说八道。这又是为什么呢?事实上,当时的清政府太过腐败,真金白银往外流,百姓穷困潦倒,连生存都成了问题。现实的人哪会“异想天开”,认为这些场景以后会真实发生呢?

就连陆士谔的妻子都觉得他这本书写得很“虚假”,根本不可能成为现实,认为他在虚心妄想。不过陆士谔坚持认为自己写的虽然是梦,但是这些梦并不会永远是梦,它一定会成为现实。事实上,陆士谔描绘的场景虽然并没有在四十年后发生,但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这些事早已不是虚妄。

上海世博会在2010展开,将近两百个国家来参展,单日客流达到了一百多万,还展示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面板,建设了世界上单体量最大的公厕。世博会举办期间,人们对中国的地大物博感到惊叹,也同样关注到了世博会的主题,更愿意推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而关于上海的隧道和大桥,陆士谔预言的位置和如今建造的相差无几,这其实是有原因的。陆士谔的孩子对此解释说:陆士谔一直在行医,踏遍了上海的各个地方,他对上海的位置非常熟悉,因而哪个地方人最多也烂熟于心。他知道大桥应该建设在人最多的地方,所以也精准地预测到了大桥的位置。

不管陆士谔的作品是幻想还是预言,他对国家富强的期待非常明显。所幸如今的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了,也足以让国人感到幸福,也期待百年后的中国越来越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22:57 , Processed in 0.00743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