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怎样养老?——各地养老新模式观察
当你老了,走不动了,谁来守护你?谁来照顾你?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养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记者近日在我国多个地区通过实地走访,探寻各地养老产业的新模式,解锁守护“夕阳红”的幸福密码。 大数据帮忙 老年生活有“里”也有“面” 深秋时节,走进辽宁康逸中医院,养老中心笑声阵阵。老人们一日三餐可以在养老中心的老年食堂解决,每餐饭都可以获得政府一定数额的补贴;提供免费体检、理疗、棋牌室等服务,通过大数据平台监测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并提供“一键式”救护…… 辽宁慧明康复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星表示,他们借助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对老年人看护和照料;通过建立和管理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电子档案,与当地120急救平台合作,做到急救前移。 据了解,抚顺市是人口老龄化矛盾较为突出的城市,60岁以上老年人比重约为28%,当地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依托居家养老中心建设,让老年人的生活“有里也有面”。 康复辅具助力 给老人和子女“减负” “ 我母亲以前总觉得自己拖累子女,不大说话,也没见过她笑。自从用上了护理床,很多问题她自己能解决,不仅爱说话了,连身体状况都好多了,我也轻松了不少。”家住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丽华二村的吴小如,为节省护理费用,以往每天要抱着92岁的母亲起身、洗浴、如厕,特别是夜里,自己腰酸背痛入睡困难,还要随时照顾母亲。 去年,吴小如看到康复器具租赁宣传后,到常州市福利院办理了登记适配。没几天,工作人员就将一张免费的手摇护理床和防褥疮床垫送到家中。换床后,母亲褥疮症状得到了改善,吴小如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依照常州市有关政策,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可以享受最高600元补贴,贫困残疾人和低保等困难群众可给予全额补贴。一张护理床月租150元,全市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使用4个月,之后可根据使用情况继续租赁或购买。购买了护理床的家庭可以随时折旧将产品再卖给租赁站点。目前,全市已服务老人2640人,累计提供康复辅具数量6017件。 为老人及子女减负的同时,常州康复辅助器具行业也得到发展,目前,全市共有规模生产企业78家,生产产品约4000种。 “ 常州市区已有近200个社区可以实现家门口申请康复辅具。”常州市民政局局长王莉表示,“康复辅具成为残疾人、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 能力评估 为失能老人救助“添柴” “阿姨,您能自己活动吗?能自己穿衣、穿鞋吗?”32岁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师赵叶群来到北京市石景山区赵山社区,为龚道珍家老人做综合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将为老人申请政府提供的失能补贴及购、租康复器具补贴等提供依据。 赵叶群从去年开始成为一名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除了通过网络及电话等进行预审核外,他还要入户评估,与失能老人及家属面对面沟通。“我们要对老年人从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自理和活动能力、认知能力和精神状态等3方面进行评估。”赵叶群拿着平板电脑,通过老人反馈的肢体动作进行测评,整套评估大约需要20分钟。 民政部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规定,养老机构应当建立入院评估制度,对老年人的身心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照料护理等级。 不久前,赵叶群为石景山区模式口北里社区的92岁老人纪云贤进行了评估。老人家属根据他出具的评估结果告知书,向民政部门申请到了失能补贴。赵叶群所在公司去年至今已累计为600多位老人进行了能力评估,他认为,随着老年人能力评估成为“刚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项工作中。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据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1447.3万老年人纳入城乡低保,3500多万老年人享受了不同类型的老年福利补贴。到2022年底前,我国将培养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10万名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