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诗经》?以《羔羊》这首小诗为例聊一聊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9 00:5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远山 于 2020-11-29 01:01 编辑

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诗经》?以《羔羊》这首小诗为例聊一聊                  

2020-11-28 19:03                    
                          


本期话题
《诗经·羔羊》是一篇歧义纷纷的作品,有人说它是对朝廷中那些清官的歌颂,也有人说它是对朝廷中那些赃官的批评。
为什么同一首作品却引发出如此不同的解释?究竟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走进古老的《诗经》呢?
上期链接:聊聊那些年,我读《诗经》的糗事与趣事

《羔羊》究竟是颂诗还是刺诗呢?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诗·召南·羔羊》
我私意以为,破解这个问题的关键就在“委蛇委蛇”这句诗上。这句诗很有意思,因为它在全诗的三个乐章中反复出现,而出现的位置却又不断调整。具体说来,首章写作: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后两章却写作: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陈继揆在《读诗臆补》中评论说“退食二句,随意变化,妙绝,奇绝。”我赞同这两句诗的语序变化很巧妙,但绝不赞同这种变化是“随意”的。
在首章中,诗人之所以把“退食自公”摆在“委蛇委蛇”之前,我推断是为了首先亮明主人翁的身份——他是一个刚刚散朝、准备回家的官员。至于“委蛇委蛇”则是补充形容他当时的神色气度。
而到了次章以后,“委蛇委蛇”这个补充形容的内容被提前了。这意味着它很可能才是诗人要着意强调的语言信息,因为此时主人翁的身份已经明朗,“退食自公”一句无须再被前置
那么,“委蛇委蛇”具体该作何解释呢?《左传·襄公七年》曰:
  卫孙文子来聘,且拜武子之言,而寻孙桓子之盟。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卫君。今吾子不后寡君,寡君未知所过。吾子其少安!”孙子无辞,亦无悛容。穆叔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
  ——《左传·襄公七年》
上面这段记载说,公元前566年,卫国世卿孙林父前来鲁国进行国事访问。鲁襄公立在中庭,延迎贵宾。宾主寒暄过后,襄公便登上台阶,准备进入殿堂。
按照春秋时代的外交礼仪,作为外国世卿的孙林父为了表示对东道国国君的尊敬,应该在襄公登上第二级台阶之后才开始登阶,并始终保持落后襄公一级台阶的距离,以示君臣尊卑之别。
可是襄公前脚登阶,孙林父后脚也跟着跨了上去。这让号称礼仪之邦的鲁国人大为不悦。担任鲁国傧相的叔孙穆子径直拦下了孙林父,要求他缓步。而孙林父呢,被拦下之后却跟个没事儿人一样,既不道歉,也没有丝毫懊悔的神色。
于是愤怒的叔孙穆子说出了下面这段话:
  “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诗》曰,‘退食自公,委蛇委蛇’,谓从者也。衡而委蛇,必折。”

把穆子的话翻译过来,大意是这样的:身为大臣而僭用君王的礼仪,如此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必是将来丧身殒命的祸根。
对我们来说,这段话的关键是,叔孙穆子为什么要称引《羔羊》中的“退食自公,委蛇委蛇”。他说这两句诗指向的是“从者”,这个“从者”又该作何理解呢?

从语源上说,“委”字的本意是弯曲。“蛇”则是“它”字的俗写。从小篆的字形看,“它”是一个象形字,象征一条长而弯曲的虫。因此它的意义从此引申出来便是蜿蜒屈曲。“委蛇”连称,两个语素共同指向的都是蜿曲之意。
因此具体到《羔羊》这首诗,诗人说“委蛇委蛇”的第一层含义,很可能是形容退食散朝的百官队伍,退出朝堂之时那种络绎不绝、蜿蜒屈曲的样子
但是照叔孙穆子的理解,《羔羊》的诗意显然不止于此。弯曲躯干往往传递出退让、顺从的信息,无论人还是动物,在这个肢体语言上都没有不同。故而“委蛇”又可以进一步引申出顺从、和平、恭敬等意。
叔孙穆子说“谓从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委蛇委蛇”的。他的意思是“委蛇”不仅是从容自足的仪表,更要有谦逊恭敬的心态。如果徒有其表,便是孙林父那样的“衡而委蛇”

蒋立甫先生说,“(《羔羊》)诗人只是冷静而客观地攫取大夫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一个小片段,不动声色用粗线条写真。”从“委蛇委蛇”的形容看,这个分析恐怕不很准确。
因为诗人迭用“委蛇”来形容臣子恭敬、顺从的态度,这个形容本身就已经含着明显的褒贬倾向。如果我们再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同它前面的两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连在一起来看,这种褒贬的倾向就会更加明显。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何解?《毛诗会笺》分析说:
  士大夫朝服为玄端,衣玄则裘宜黑,黑裘非羔而何?然则羔裘宜作大夫士之朝服。缁衣玄端盖一类矣。君子爱其人这乐道其车服,是以诗言羔羊之皮也。(中略)
  中井氏曰:今服往往用组覆缝以为饰,形类小蛇。其用彩组者,尤肖锦蛇,谓之蛇腹。所谓紽,或是也。紽字从纟从它,蛇之本字。于义尤近。所云用组者,非真用组来覆,是用丝刺皮,前却回绕,自成组形儿。
  ——《毛诗会笺》
竹添光鸿的这番分析略微有些繁复。简单地概括起来,“羔羊之皮,素丝五紽”是描写大臣们身着朝服、威仪俨然的模样。
叔孙穆子说了,一个合格的大臣不能徒有其表,“委蛇委蛇”正是诗人有意向我们揭示:朝服之下包裹着的是一颗恭敬、顺从的心灵,而这才是为臣之道的关键所在。
照这样看,诗人迭用“委蛇”的时候,他的语气是赞叹和欣赏的,《羔羊》是他为那些朝堂上的谦谦君子所写的一首颂诗

参考文献: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竹添光鸿《毛诗会笺》;
《先秦诗鉴赏辞典》。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18:35 , Processed in 0.00811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