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她是主席的女儿:留苏7年不知父亲是谁,父亲去世没继承一分钱遗产!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06:33: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她是主席的女儿:留苏7年不知父亲是谁,父亲去世没继承一分钱遗产!                                                         2020-12-12 22:01                    
             平民公主李敏,14岁才回父亲身边,主席病重期间只被允许探望3次!她是主席女儿:留苏7年不知父亲是谁,父亲去世没继承一分钱遗产!

主席的一生,经历过三段婚姻,共生养了10个子女,其中,有6人失踪或夭折,存活下来的有2子2女。
长子岸英本名远仁,字岸英,1922年10月出生于湖南长沙,生母杨开慧。抗美援朝战争时,岸英牺牲于朝鲜。2019年9月25日,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次岸青,本名毛远义,1923年11月生于湖南长沙,生母杨开慧。1937年由张宗可带往莫斯科,改中文名叫岸青,优秀的俄文翻译家。三子岸龙,1927年4月4日出生于湖北武昌,生母杨开慧。1930年11月杨开慧牺牲后,岸龙和两个哥哥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上海,次年春不幸失踪,从此再无消息。

长女李敏,原名娇娇,1936年出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生母贺子珍。贺子珍与主席共同生活的10年中,共生育子女6人,但是,除李敏(娇娇)外,其他子女均丢失或夭折。其中,贺子珍与主席的第二个孩子毛岸红,1932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小名毛毛。长征开始后,他们把孩子交给毛泽覃和贺怡抚养,毛泽覃牺牲后,岸红下落不明。幼女李讷,1940年生于延安,生母为李云鹤。李讷是家中唯一在父亲母亲身边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的孩子。

在主席的这几个孩子中,李敏的人生经历是最为曲折的。由于生母的原因,她的童年生活是“残缺”的。李敏出生几个月之后,其母就远赴苏联,把她留在了延安。4岁时,李敏被送到苏联,和母亲一起生活。与她同行的,还朱德的女儿朱敏等人。回忆起当年,李敏微笑着说:“当年只有4岁,什么都不懂,没想到,那一去就是7年。”

到了苏联后,贺子珍因为还要学习和工作,只好把李敏送到国际儿童院的幼儿班,好在那时她的两个哥哥岸英和岸青也在苏联,每逢节假日,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一家4人会团聚在一起。

但是,由于年龄太太,对于自己的身世,李敏一直是懵懂不清。“我在苏联待了7年时间,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李敏回忆那段岁月时曾说,因为,在她的脑海中,对于父亲的印象可以说为零。

虽然,在国际儿童院一间活动室的墙壁上,就挂有父亲的画像,老师也给他们讲过父亲的业绩,但是李敏却从不知道那画像中的人就是她的父亲。有一次,哥哥岸青来看她,告诉她那人就是他们的父亲,是他送他们来苏联时,李敏仍然将信将疑,一时无法将父亲这个词和教室墙壁上的画像联系到一起。

1947年,李敏与母亲回到东北哈尔滨。1949年初夏,李敏终于回到了父亲的身边。此时的李敏已是13岁的大姑娘了。李敏的“回家”,父亲也非常欣喜,逢人就说,“我家有个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只是,有一件事令李敏非常疑惑,两个哥哥都随父亲姓毛,自己为何却要姓李?

其实,这中间还有一个非常紧张的故事。原来,在坚持陕北最艰难的时期,父亲的内心充满的是必胜信心,所以曾化名“李德胜”,坚持陕北抗击反动派。因而,他才给女儿取了个随“父姓”李。

而李敏名字中的“敏”字,是取自《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之句。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父亲的另一个女儿李讷,其名字中的“讷”字也同样的源自《论语》的这句话。

父亲之所以如此取名,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要做个“多干实事,少说空话”的人。李敏的一生,也确如父亲取名所期望的那样,“讷言敏行”,实实在在地低调做,一辈子就像普通人一样默默无闻地奋斗着。

后来,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期间,李敏和北京航空学院的高材生孔令华结了婚。孔令华是炮兵副司令孔从洲的儿子,也是李敏在中学时的同学,两人彼此了解,情投意合。这桩婚事得到了父亲的赞同。婚后,李敏和丈夫住在中南海。1964年,李敏夫妇搬进了兵马司胡同的一所普通民居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

自从搬出中南海,李敏夫妇出入中南海的证件就被收回了。此后,李敏想要见父亲,首先得要在门口联系,经过通报之后才能进去。有的时候李敏在门口等大半天,最后等到的不过是一句“回去吧”。

虽然出生于这样一个特殊家庭,但是,当1966的那场风暴席卷而来时,李敏夫妇也同样受到冲击——李敏被列入“五一六”分子的名单中,被勒令交待问题,也同样受到批判。孔令华也被说成是埋在领袖身边的定时炸弹,而受到批判。1969年10月25日晚,李敏被到河南省遂平县莲花湖的“五七”劳动农场(期间还被转入科委干校)。直到1971年底才回到北京,1973年12月才获平反。

那段日子里,虽然面艰苦的生活,李敏不但毫无怨言,还显得非常适应。她让儿子穿丈夫穿过的衣服,女儿也穿过哥哥的衣服。父亲去世后,李敏没有继承父亲一分钱遗产,无论在父亲在世时还是父亲去世后,她都在过着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到了父亲晚年,李敏想要见父亲就更难了。自从父亲生病之后,李敏一共只见过父亲3次:第一次是在陈元帅的追悼会上。这对咫尺天涯的父亲,因为同时出席追悼会,而意外“重逢”。父亲见到了女儿,赶紧走了过去,紧紧拉住女儿的手说:“娇娇啊,你为什么不常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李敏心中说:“娇娇到是想天天都见到父亲,可是,阻碍太多,我哪能跨越得了啊?”只是,这样的抱怨,她怎么能说出口呢,面对父亲期待的目光,她只有忍住夺眶的眼泪,不停地点头。

第二次相见,是因为李敏突然接到远新的电话,说主席已经病重,让她赶紧回去看看。李敏立刻前往中南海,她站在父亲的病床前,看着还在沉睡的父亲,心疼得眼泪直流。但是,她的继母却嫌她碍事,催她赶快离开,语带威胁地训诫她说:“你待在这里,主席出了什么问题,你负得起责任吗?”

李敏第三次见到父亲,已经是父亲逝世前几天。她是在一封文件中看到了父亲的病情的,然后便不顾一切跑到了中南海,哭着请求见父亲一面。这一次,她在父亲的病床前待了许多,期间,父亲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清醒时,还拉着她的手,与她交流,但是,声音已经低到无人能懂。

几天后的1976年9月9日,李敏就接到中办电话,让她去看看主席。赶到中南海时,她看到的却是已经离开了人世的父亲。李敏没赶得及见父亲最后一面,因而,这一天,成了她人生之中最灰暗的一天。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6 19:02 , Processed in 0.0079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