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探秘:“楼兰”一词为什么会在古典诗词中成为高频词?它在哪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9:26: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探秘:“楼兰”一词为什么会在古典诗词中成为高频词?它在哪儿?                                    

            

        2020-12-13 15:26                    

                          作者:赵心放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从此官方把这片地方称为西域,具体含义是西部的疆土。原西域三十六国是个泛称,其实并无定论,只是在某段时间内确定的国家数。业余爱好文史研究的笔者,发现在原西域三十六国中,楼兰不仅是古代人,也是现代人颇为关注的一个国家。本文专门聊聊楼兰的事儿。
(一)古代诗词中的热点地名 楼兰是古代诗词中的热点地名。以唐朝为最。举例如下。
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幽州胡马客歌》: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
王昌龄《从军行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代扶风主人答》:十五役边地,三四讨楼兰。
岑参《献封大夫破插仙凯歌》: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旁临月窟寒。
陈子昂《和陆明府赠将军重出塞》:忽闻天上将。关塞重横行。始返楼兰国。还向朔方城。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也写有涉及楼兰地名的诗,《送剑与傅岩叟》: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

(楼兰遗址)
诵读起上述诗句,令人有热血沸腾之感,树边陲建功之志,叹壮志未酬之悲。可见楼兰不是一块平凡之地。但笔者认为,不能像孔乙己那样死读书,以知道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种写法而沾沾自喜。诗歌中的楼兰可看作是古代整个西部边疆的代称,古代中国历朝的西部边疆都是重中之重的防御部位,也是建功立业的用武之地。
此外,在开放包容的社会大环境中,从中唐伊始胡风越吹越盛,吹遍了城市建设、宗教、酒文化、美食等诸方面。在唐代诗歌中,“涉胡”多多就不足为奇了。
具体说,楼兰这国名后来改称为鄯善,同一片土地的前后两种称谓,为啥前者热后者冷呢?笔者认为除了前期有汉朝开拓疆土,与匈奴斗争激烈,产生了不少故事外,从诗歌的声韵方面看,“楼兰”二字发声响亮,俗称为开口呼,而“鄯善”二字呢?发声较纤弱,俗称为撮口呼。开口呼之词适合写边塞诗歌。从韩愈诗句“呢呢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猛士赴战场”中,最能体会到汉语言词汇表现的声韵特色。

(二)楼兰人的日子不好过 楼兰在西域算一个比较大的国家,国内多沙碱地,不出产农作物,依靠向邻国购买粮食生活。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派往西域的使者多的时候一年有十多批,要经过楼兰的地盘。以前楼兰属于匈奴的势力范围,给匈奴充当耳目,经常扣押汉使。汉武帝忍无可忍,诏令派兵攻打。
主帅赵破奴仅率先锋部队700人就凯歌高奏,使得西域诸国不得不考虑和汉朝的关系。后来匈奴闻讯楼兰投降了汉朝,也派兵攻打它。楼兰受不住了,楼兰王采取给“两个大哥”各送一个儿子当人质的办法平衡关系,才得以生存下来。
汉朝和匈奴在楼兰国经过多次较量后,楼兰终于归属了汉朝。并更名为鄯善国。
西汉末年,王莽建立的短命王朝——新朝,将颁发给西域各国国王的印信由“玺”改为“章”。“章”是汉朝廷颁发给中原各级行政长官的印信。
颁发的印信由“玺”改为“章”,虽然只是在名义上降低了西域各国的地位,但西域各国的国王们却不愿意输这面子,于是在匈奴的幕后策划下,莎车国王挑动西域各国反叛汉朝。

(楼兰古国遗址)
鄯善国王不愿意,向东汉朝廷求救。当时东汉朝廷孱弱,只好说“如诸国力不从心,东南西北自在也。”用现代的语言表述,就是自己看着办好了,哪怕去投降也不会加以责怪。就这样,包括鄯善在内的西域诸国重新臣服于了匈奴。
东汉朝的势力重新回到西域之后,孤胆英雄班超率领30多名部下深夜截杀了匈奴赴鄯善的使者,重新确定了鄯善的归属。
班勇接任告老退休父亲班超的工作,他力排众议,确定把鄯善作为一个军事要塞,但不知是何原因,最终没有驻军,只是在柳中驻扎了500名士兵。柳中就是现在的鄯善县鲁克沁镇。它在天山北坡,而那时的鄯善在天山以南。
鄯善国最后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里,是在南北朝时的北魏。北魏朝廷派索劢率领敦煌士兵1000人到现在楼兰城遗址这地方屯田。那时这地方还是适合种庄稼的,有一条河流经此地可以用来灌溉。但屯田到啥时候,索劢的命运如何,鄯善国和北魏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通通没有记载。
从此以后,鄯善这个国家再也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

(三)鄯善国楼兰城消失之谜 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到中国的罗布泊考察,他在寻找水源的路上偶然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城,经考证,即为史料中所记载的楼兰国。此时它已深埋在沙漠之中一千多年了。
时隔80年之后,在新疆发掘出一具楼兰女尸,为原本神秘的楼兰文明又盖上了一层面纱,更显得神秘莫测,一具尸体历经3800年为啥还能保存得如此完好?
事实上,包括鄯善(楼兰)在内的在历史上兴起于塔里木盆地一带的所有古国古城几乎都在同一时期消失于茫茫沙海之中。高僧法显在公元400年取经路过时,那时就已是一片苍凉。经过专家们考察研究,提出了几种可能造成消失的原因:
一是生态恶化说。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方面主要是青藏高原逐步隆起,造成地形变化,河流改道,丧失了主要的水源,后来虽然兴建过引水工程,但最终没摆脱断水的命运。
人为因素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其墓葬方法是与中原“黄肠题凑”相似的“太阳墓葬”。“黄肠题凑”的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还有皇帝特许的宠臣。

三国时魏人苏林在注释《汉书·霍光传》中释该词: 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内向,故曰题凑。黄肠题凑是西汉中期才出现的名称。《汉旧仪》载, 武帝坟高二十丈,明中高一丈七尺,四周二丈,用梓棺黄肠题凑。
“太阳墓葬”与“黄肠题凑”一样,要使用大量木材,西域地处内地深处,其自然气候本来就干燥多风,水源缺乏,滥砍滥伐的后果使生态遭受极大的破坏。沙漠不断逼近。迫使人类逃离。
二是战争说。东晋是我国历史上战乱不断的时代,处于重要军事位置的鄯善(楼兰)成了各方都想要占据的战略要地,频繁的战争将楼兰文明损失殆尽,民不聊生纷纷逃亡。
三是灾病说。相传一种名叫“热窝子病”的瘟疫流行,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当地的全体人都遭遇到了不幸。
楼兰文明消失的原因至今争论不休,但不管是是哪种说法,都不可能单一地将一片辉煌瞬间摧毁,一般来说是在几种力量的交合之下才销声匿迹的。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市南岸区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7:41 , Processed in 0.00903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