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何最终选择了北京?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10:59: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惜晖 于 2021-1-2 11:00 编辑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何最终选择了北京?                                                         2020-12-31 09:30                    

中国的首都在哪儿?
很显然,这是一个只有“白痴”才会问的问题,因为所有中国人都知道, 中国的首都是——“北京”。
可我们也知道,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并非每一个朝代都是定都在北京的,比如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其首都是咸阳;北宋的首都是汴梁(汴京);唐朝的首都是长安等等;
所以你看,古代的很多王朝,其首都并不都是在北京。定都北京的王朝在历史上一共也只有7个而已。即便是到了民国时期,将北京定为都城的也只有中华民国北方政府,至于后来的“中华民国”,其首都是南京,而不是北京。
那么问题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何要将北京定为首都呢?

实际上,在1949年选择首都的时候,并非只有北京是唯一选项,而是有11个城市候选,即哈尔滨、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开封、洛阳、重庆、广州、南京。
而在当时最早定都成立新中国的城市,不是北京,也不是南京,更不是西安、成都,而是哈尔滨。为何呢?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我东北抗日联军一同解放了哈尔滨,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十四年的殖民统治。
然而不久之后,国民党军开始大举进犯,东北民主联军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自卫反击。哈尔滨成为了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且一直以来都是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当时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因此,中央考虑到哈尔滨是当时全国最安全的大城市,且距离苏联又近,定都于此便于得到苏联老大哥的支援和帮助,因此毛泽东和中央便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城市”,并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可以说,在当时,哈尔滨成为新中国的首都,已经算是板上钉钉的了。此外,为了方便转移过去,还选定了河北承德为党中央的临时所在地。
辽沈战役前夕,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罗荣桓还曾就党中央迁往东北的相关事宜去电请示。然而考虑到当时的情况,毛泽东并未立即给予同意,而是回电说:“中央必须留在关内,我亦暂不能离开。”

哈尔滨

虽然毛泽东和党中央迁往哈尔滨之事暂时放下,但是党中央迁往哈尔滨的相关准备工作却仍然在加紧进行中。
为此,周恩来还将中央警备团一分为二: 一部分留下来保卫党中央,其名称仍为“中央警备团”;另一部分,则改名为“中央先行警备团”,从原来的中央警备团中抽调两个连队,加上从陕北公学中抽调出的一个连队,总计400多人,于1945年10月2日,从延安出发,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承德,准备继续赶往哈尔滨。
所以你看,实际上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央就已经决定将哈尔滨定为新中国的都城了。然而历史总是那么地奇妙,原本已经看似板上钉钉的事情,竟随着东北战局的改变而改变了。
当时,国民党军开始疯狂地向东北增兵,抢占交通要道。这时,毛泽东果断决定,党中央不再迁往承德。此外,中央先行警备团就地改编,隶属冀察热辽军区,归程子华司令员领导。
直到“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新中国该定都何处的问题,才又被重新拿出来讨论。
而北京之所以被定为新中国的首都,还得归功于 “九月会议”的召开。

1948年9月8日到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机关食堂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九月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两个: 一是准备战略决战;二是筹划新中国建设。
在会议上,毛泽东最早提出了 “最好北平不要打”,以备未来定都的设想。
在九月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谈论了山西作战解放太原的问题时,明确透露出了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和定都北平的设想与心愿。
当时,在听完徐向前的汇报后,毛泽东明确表示道: 太原不打不行,但最好北平不要打,目的有二:一是保护古都的完整,二则是为了将来定都北平。
此外,毛泽东还表示道:“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应尽力将这个文化古都保全下来,因为枪炮一响,准会把北平打个稀巴烂。”这一点,在《聂荣臻回忆录》中就有明确记载。
1948年12月,叶剑英被正式任命为北平市市长后,他带领接收北平的大军从保定抵达北郊房山良乡,并在此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训,而在此期间,他就经常给接管干部们说道:

  “北平将来是新中国的红色首都,我们必须要把北平的工作搞好。”
所以,从这些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实际上早在1949年初,关于将北平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已经达成初步共识了。当然,此时还并未真正决定下来!

1949年2月,时任东北局城市工作部部长王稼祥前往西柏坡出席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与毛泽东交谈期间,两人开始讨论起新中国定都的问题。
当时,毛泽东问王稼祥:
  “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胜利了,我们的政府定都何处?你有什么意见?历史上,历代皇帝把京城不是选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么就是南京、北京。你看我们的首都选在哪儿合适呢?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定案,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王稼祥在说明南京、西安、开封等地不适合作为新中国首都的理由后,便明确回答说:
  “我认为,首都最理想的地点是北平。北平不仅地理位置好,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能扼守连接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同时靠近社会主义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国界长而无战争之忧;虽然离海近,但渤海是中国内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一旦国际有事,不致京都震动。此外,北平是明清几朝帝都,从人民群众的心理上,也乐意接受。考虑到这些有利条件,我的意见,我们政府的首都,应选在北平。”
王稼祥不愧是新中国的杰出政治家,对问题分析得如此全面透彻,着实让人佩服。
因为我们知道, 一个国家的都城选择,并不是它的经济是全国最高,也不是它的地理位置是全国最好,更不是它人口多,且位于这个国家几何位置的中心,这些只是历史地理上的小格局罢了!
都城的选择,得从大格局上来看,即必须是这个国家资源、人口、利益版图的重心。

王稼祥

古代的王朝建造都城,一般只考虑两种因素:经济因素和军事因素。从周到唐,中国的都城不是在长安,就是在洛阳。而通过地图我们不难看出,长安位于关中地区,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在军事上占尽了优势。
而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地区,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且四周土地平坦,经济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因此从夏朝到后晋,前后就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
这两座城市,一东一西,一个偏向军事,一个偏向经济。而至于王朝本身选择在哪个地方建都,那就看王朝本身偏向于哪个方面。
当然,除了这两种因素之外,王朝本身存在的政治矛盾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比如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由于他们的势力都集中在长安附近,因此隋唐两朝的都城最初都定在了长安!然而随着这种政治矛盾的加深,便会出现“迁都”的情况。
到了明清两朝,其都城基本都是定于北京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此时的中国已经不再是以中原为主的王朝,而是演化成了一个多元的文明体系。简言之,此时的中国格局变得更大,更为宽广了。
而将北京作为首都,虽然其地理位置不佳,经济发展也受限,且因身处于长城边上,还时不时遭到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等等,但它却是这个王朝调配各种资源的“枢纽”。
这就好像英国的首都选在维系海外利益的出海口伦敦,法国的首都选在北部经济发达的巴黎一样。这些,都是他们国家的“枢纽”之地。

清朝疆域地图

所以看到这里,你就应该明白,我们新中国的首都为什么会选在北京了吧!实际上,如果你对历史熟悉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其定都的基本逻辑都是大同小异的。
正因如此,毛泽东在听完王稼祥的看法之后,便立即表示完全同意。可以说,王稼祥的远见卓识,使毛泽东最终下定了定都北平的决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平,即日起北平改名为“北京”的决议。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就这样被定下来了。
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但关于定都的台前幕后,以及历史上历朝历代定都的方式等等,都值得我们去细细探究。

  • 来源: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6 05:36 , Processed in 0.00873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