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武松,“白日的噩梦”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4:4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民国武松,“白日的噩梦”                                                         2021-01-12 14:04                    

大家好,我是小舞。
他曾只剩一人打死老虎,他也曾徒手拧断一个土匪的脖子。他的部队更曾一战砍杀日寇五千多人,几乎将鬼子吓破了胆,将他称为白日的噩梦。抗日战争时,名将辈出,今天讲到的这位英雄颇有些梁山好汉的风范。

赵登禹的老家是山东菏泽,他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13岁学舞,太极,八卦,少林等权术都相当的有水平,而刀枪剑戟等诸般兵器也是样样精通。男儿学武当报国。小小年纪的赵登禹虽然已经以武力闻名乡里,但他心中还有更大的志向。16岁时,他和二哥赵登瑶出去闯荡,跋山涉水步行了一千八百多里,到达了陕西潼关,投奔了冯玉祥。参军后不久,赵登禹就以出众的武艺被冯玉祥看中,当了他的随身护兵。从此,一段传奇开始了。驻防湖南时,赵登禹在野战训练中遇到一只杀人猛虎,他心想,当年武松打虎为民除害,今天我也要让这畜生尝尝厉害。于是他对着猛虎拔枪就射,连发数弹,猛兽中枪后疼痛难忍掉头便跑。此时的赵登禹敬业模仿当年武松的样子,窜到老虎背上,施展出少林功夫,几拳下去就把那猛虎打断了气,冯玉祥听说了这件事,连连称赞他是打虎将军。1921年,冯玉祥摆下一出鸿门宴,准备在酒席上生擒当地土匪首领郭健,一边假装和土匪喝酒划拳,一边让人埋伏在屏风后面,不料争相看划拳的手下挤到了屏风,计划暴露。赵登禹一见事情不妙,便抢先制服了郭健。

没想到因为下手太过迅速,就一下子拧断了郭健的脖子。这下,冯玉祥对赵登禹更是另眼相看。不过,不管打老虎打土匪再怎么传奇,让赵登禹清史留名的永远都是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功勋。1931年,日军发动918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而属于赵登禹的悲壮传奇,也就此开始了。1933年初,鬼子越过山海关进入热河。三月初,日军向长城各关口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第29军奉命迎敌,上演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喜峰口战役。此役,军长宋哲元,师长张自忠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当然表现最突出的还是109旅旅长赵登禹。赵登禹奉命镇守长城隘口喜峰口阵地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保卫长城就是保卫中华民族,所以这一战绝不可以有事。就连军长宋哲元也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号召。面对日军主力的进攻,赵登禹命令两个营的兵力抄到日军后路,与敌人展开白刃战,让两军兵力厮杀在一起。这样一来,敌军的大炮坦克就难以发挥作用。入夜,赵登禹又出动了四个团的兵力,组织了第二次夜袭。凌晨三点战斗打响,正在休息时被偷袭的日军惊恐的发现,潮水一般扑上来的战士们竟每人身上都背着一把大刀。他们一边发出振聋发聩的大喊,一边同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血肉拼杀。此役赵登禹身先士卒,即使腿部受了重伤,也坚持不下火线,裹伤继续率军战斗,前后手刃了日寇六十余人。这一仗打得十分激烈,敌人尸横遍野,在赵登禹的率领下,中国军队一共砍杀了日军五千多人,缴获坦克十一辆,装甲车六辆,大炮18门,机枪36挺。最夸张的是,居然还有飞机一架,这是中国人自918事变以来对日寇的首次大胜,史称喜峰口大捷。这一战,中国军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9军作为抗日雄狮名扬天下,立下首功的就是赵登禹。喜峰口大捷的消息传到了上海,作曲家麦新热血沸腾,连夜谱写了大刀进行曲,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听过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长城驿站后,赵登禹因战功卓越,身为132师师长,此时的他是风华正茂的35岁。1937年七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赵登禹奉命镇守北平,担任南苑指挥官与副军长佟麟阁一起指挥南苑的所有军事行动。日寇调集了上万兵力,在飞机,坦克的相助下,分别向北平天津的地堡大举进攻。赵登禹在这大兵压城的境况下,率领部队殊死抵抗和鬼子血战了六个小时。但在当时,中国和日本的实力悬殊实在太大,援军还没有赶来,赵登禹的部队就在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下伤亡惨重。他不得不指挥部队边打边退,从南越撤销了北平城内。原本以这支部队的骁勇善战,也许再坚持一下就会有掩护的援军赶来,可赵登禹,万万没有想到他身边最信任的高级参谋竟是个汉奸。

部队撤退的路线早已被透露给了鬼子。当他们撤退到大红门附近时,已经进入了日军的包围圈。敌人蜂拥而至,昔日的打虎英雄和他麾下官兵不得不进行最后的殊死抵抗。当身上最后一颗子弹也打完了,他咬咬牙吩咐自己的随身护兵,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北平城内还有我老母,你去对他老人家说,忠孝不能两全,他儿子为国死了,也是光荣,不用把我挂在心上。随从走后,他又用大刀砍死了13名敌人,最后寡不敌众,身中数弹血洒沙场。赵登禹是在全面抗日中殉国的第一位国军师长,甚至连日本人都对这个杀敌无数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将士肃然起敬。
1939年,在日本发行的大陆战史中,他们是这样评价赵登禹的,说他是白日下的噩梦。当时的北平市长下令将北平市区的一条道路命名为赵登禹路,以纪念这位在北平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将军。后来,新中国保留了这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如今的赵登禹路已不是当年战争阴云下的颓疲萧索,没有飞机轰炸,没有敌军扫荡。如果知道了现在的北京是如此繁华模样,这位民国的打虎将军会不会露出梁山好汉似的豪爽大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2 10:38 , Processed in 0.0146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