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无人不知,如今人们都挂在嘴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19:34: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慈禧一生只作了一首诗,最后一句无人不知,如今人们都挂在嘴边                                                         2021-03-25 17:20                    
    说起慈禧太后,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但是大部分人对慈禧的印象应该都不是很好。因为她作为晚清的实权掌控者,其身上的污点确实很多。特别是晚年危害国家,只知道自己快乐。
慈禧17岁的时候,通过选秀进了宫。也被咸丰皇帝封为兰贵人。而此后的5年,她不仅从贵人晋升为懿贵妃,还顺次为咸丰生下了唯一的儿子,也就是载淳。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的实权统治者,她为自己的私利,而把即将崩溃的大清推向灭亡,在掌握政权的期间,她做了多少事情,简直都在羞辱自己的国家,所以历史对她的评价极其的差。
比如甲午战争时,清朝的军费已经十分紧张,当时日本虎视眈眈地瞄准中国,随时有侵略的危险。但是慈禧为了给自己的寿宴庆贺,居然私自擅用军费,导致最终战败,还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慈禧年轻时就一直陪在皇帝的身边,在深宫内明争暗斗间赢得了皇帝的宠爱。皇帝死后,又在朝堂与大臣交锋,几乎所有和她亲近的人都有各自的目的,但对于她的父母的真诚相待,却是自从她进了宫殿后,就再也很少见了。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的污点还很多,尤其清朝末期签订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和她有关。但是慈禧的一生不仅仅是污点,对她的肯定评价也很多。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的内忧外患、既有来自欧洲诸国的挑战、又有太平天国等民间抵抗势力。为了清王朝的安定发展,慈禧太后起用了几个大臣辅助朝政,这当中便有李鸿章、张洞等汉族重臣,这在当时是很罕见的,满清一朝。
另一方面,她还大力支持地方的洋务运动。其间虽然有很多障碍,但这确实是中国现代化工业发展的开端。不仅如此,慈禧太后的改革手段也非常优秀。
据说百日维新是清朝自我救济的开始,也是这个运动让清朝实现了近代化的变革而且变革的内容很新颖。

但是可惜的是这次改革的幅度太大,也太快了,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情况,所以可以说这次改革实际上只是闹剧,注定以失败告终。
而在庚子年大惨案之后,慈禧太后作为掌权人,开始严重意识到当时的时局已经不可能允许她继续坚持她所谓的帝制传统,这种情况必需推进各种新政措施。因此,她修改立宪,废除科举制度,禁止女性裹脚,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等。
当然,这些只是政治方面的,其他方面慈禧太后也不都是别人嘴里的“老巫婆”、“冷血”等。她和普通人一样有儿女情长。

例如,她写了一首孝顺的诗。最后一句是“可怜天下父母的心”。到现在为止很多父母都在念。那一年正好是她70岁的母亲的生日,古人要活到这个年龄可不容易。
慈禧太后原本打算好好地给她的母亲祝寿,所以提前了好久就着手准备了。朝中百官为了让慈禧高兴,都是费尽心思地去挑选大礼送到慈禧的母亲家里哄老人家开心,也是讨慈禧欢心。
但是,慈禧母亲生日当天,刚好外国使节团访问。掌权的慈禧没有办法,必须在礼仪和政治方面亲自招待来使,否则容易酿成外交事宜。

因此当时慈禧并没有参加母亲的寿辰,但是她还是安排了人给了很多寿礼给母亲,其中除了金银宝石以外,慈禧还写了诗,作为礼物一起送过去。
这首诗的名字是《祝母寿诗》,原文如下。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的母亲富察氏在60岁生日的时候,紫禁城离锡拉胡同的母亲的宅邸只有一点距离,但慈禧因为不能参加母亲的长寿,所以写了这首诗。这首诗前两句可能不怎么出名,但最后两句,尤其是最后一句,至今被世人传唱。
从这首慈禧太后唯一的传世诗文中,可以看得出见这个专制权威和毒辣手段太后内心的另一面也有深刻的情感。这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一直流传至今,就算之前不知道是谁说的,但你一定听过。
而看到完这篇文章,应该也有很多人会恍然大悟,原来“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原来竟然是出自慈禧之手。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30 00:10 , Processed in 0.00739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