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不要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4-4 17:47: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不要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48                    


    匆匆一别,十八年未曾谋面。一封封家书,寄托着父子之间,那份战争年代的炽热亲情。
1927年,毛泽东参加完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后,便奉命组织和发动了秋收起义。为了妻儿的安全,毛泽东不得不秘密把他们送到妻子杨开慧的娘家,湖南省长沙县板仓。不想父子一别就是18年。在长沙板仓,杨开慧生下了三儿子毛岸龙。母子四人度过了四年平静的生活。

直到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被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关押20天后,杨开慧英勇就义。

此时,毛泽东正同朱德一起,领导红一方面军,与企图“围剿”红军的国民党激烈战斗。

失去母亲的三兄弟被叔叔毛泽民秘密转移到上海,来到中共地下组织开办的大同幼稚园。
上海地下组织因为叛徒叛变,遭到严重破坏,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小弟毛岸龙下落不明。此后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一度流落街头,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党找到了岸英和岸青。为了保护兄弟二人,中共地下组织联络到张学良,并在其帮助下,将两兄弟送往法国。

1937年初,年仅十多岁的岸英、岸青兄弟几经辗转来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儿童院,兄弟二人化名谢廖沙和亚历山大。此时,经过艰苦长征的毛泽东,已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毛岸英、毛岸青的照片,毛泽东欣喜万分,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禁不住热泪盈眶。

此时距离父子分别已经过去11年,父子间中断多年的音讯得以重拾,这位迫不及待的父亲提笔写道:

  亲爱的岸英、岸青,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
  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毛泽东通过一封封家书,安慰、教育和鼓励儿子。

事隔一个月,毛泽东又托人捎信,并随带自己的照片,信的一开头就询问:

  早一月给你们的信收到没有?收到了写点回信给我。
毛岸英和毛岸青则在回信中,倾诉着离别后的情况,和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939年8月26日,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岸英、岸青二儿,你们上次信收到了,十分欢喜!你们近来好否?有进步否?我还好,也看了一点书,但不多,心里觉得很不满足,不如你们是专门学习的时候。为你们及所有小同志,托林伯渠老同志,买了一批书,寄给你们,不知收到否?来信告我。下次再写。
  祝你们发展向上,愉快!
  毛泽东
  八月廿六日
毛泽东给儿子们寄去了,亲自挑选的图书,其中中国古典与历史小说占了很大部分,还包括一些史地教科书与哲学著作。
毛泽东还特意注明:“这些书赠给岸英、岸青,并与各小同志共之。”

1946年1月,经过苏联卫国战争洗礼的毛岸英,终于回到了延安。
毛泽东得知后,带病到机场迎接。父子上次见面还是在18年前。飞机降落后,身穿苏联陆军军服的毛岸英,快步走了下来,毛泽东也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了儿子的双手,凝望着儿子激动地说:“你长得这么高了。”
为了让毛岸英得到锻炼,毛泽东并没有把儿子留在身边,而是要求他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团,更加深入地接触农村。

毛岸英

仅过了一年多时间,毛岸英又一次告别了父亲,离开了延安。
毛岸英回国后,毛泽东更加关心仍身处异国的毛岸青。尽管全国正在进行解放战争,但只要收到毛岸青的来信,毛泽东总会回信。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毛泽东用一封封家书激励毛岸英和毛岸青,鞭策他们进步。

1947年毛岸青回国,遵照毛泽东嘱托,参加了黑龙江克山县土地改革试点。
1949年7月,毛岸青回到北京,在马列著作编译室,先后翻译出版了十多部马列经典著作。
1950年10月,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刚满28岁的毛岸英,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1月25日上午,美空军轰炸机突然飞临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投下了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在作战室紧张工作的毛岸英壮烈牺牲,年仅28岁。

毛泽东和毛岸英的合影

毛泽东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沉默了良久,他悲怆地写下《枯树赋》中的名句:“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惨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强忍丧子之痛,毛泽东缓缓地说:

  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这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第六位亲人。

毛泽东既是严父,又对孩子们饱含深情。他对子女们的严格要求,始终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不仅树立了优良的家风,更为后世作出了榜样!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0:07 , Processed in 0.0080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