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心事谁懂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5-7 20:2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心事谁懂                                                         

2021-05-05 01:00                    
                           前言  李商隐和杜牧并称小李杜,和温庭筠并称温李,他是晚唐诗人中的代表人物。
青少年时期,李商隐受到牛d令狐楚的青睐,得以纳入门下学习科举考试的文体:骈文,并在令狐家的帮助下进士及第。
李商隐曾在《谢书》中表达了对令狐楚的感激之情:
  “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夜半传书后,不羡王祥有佩刀。”
但是令狐楚去世以后,李商隐娶了李d王茂元的女儿,由此陷入了牛李两派之争中。此后的李商隐一直郁郁不得志,大中十三年秋冬,李商隐在家乡病故。
李商隐传世的诗作多达600余首,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

一、《锦瑟》是写诗品 说到李商隐,难免提到他的无题诗,特别是那首命名《锦瑟》的七律其实也是一首无题诗。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十二篇曾经评价道: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北宋西昆体宗法李商隐,以"不说破"为特征,但是谁又能真正理解李商隐的《锦瑟》呢?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到底是写了些什么,众说纷纭。有一种说法,即这首诗其实是写李商隐作诗的心得。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_卷三十八 》中,记录了司空图回忆戴叔伦的一段话:
  戴叔伦语云,诗人之辞,,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中解释道:
  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
对于《锦瑟》一诗,钱先生这样认为:
  窃采其旨而疏通之。自题其诗,开宗明义,略同编集之自序。拈锦瑟发兴,犹杜甫《西阁》第一首。“朱绂犹纱帽 ,新诗近玉琴 ”,锦瑟玉琴,殊堪连类。
钱钟书先生认为,《锦瑟》放在李商隐诗集卷首,相当于一篇自序。李商隐用”锦瑟“来“发兴”就像杜甫《西阁》”新诗近玉琴 ”的的用法。
关于”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钱先生在《冯注玉溪生诗集诠评》中认为:
  此一联言诗成之风格或境界,如司空图所形容之《诗品》。....不曰“珠是泪”,而曰“珠有泪”,以见虽化珠圆,仍含泪热,已成珍玩,尚带酸辛,具宝质而不失人气;“暖玉生烟”,此物此志,言不同常玉之坚冷。
  盖喻己诗虽琢炼精莹,而真情流露,生气蓬勃,异于凋绘夺情、工巧伤气之作。若后世所谓“昆体” ,非不珠光玉色,而泪枯烟灭矣!珠泪玉烟亦正以“形象”体示抽象之诗品也。
钱钟书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李商隐自夸他的诗虽精雕细刻,但是有真情流落 、生气蓬勃 。用“珠有泪”和“玉生烟”这两个生动的形象来比喻抽象的诗品。
至于爱情、悼亡、思念、忠君等等说法都不正确,只是写李商隐自己作诗的心得,标榜自己作诗特色而已。

二、李商隐《咏蝉》是牢骚人语 唐朝有咏蝉三绝,其中一首即李商隐的五律《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评价咏蝉三绝的区别时说: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为什么说是牢骚人语呢?
高难饱,恨费声,首联就是抒发不满,而“一树碧无情”,似乎又写出了自己的窘境。
因为娶妻的原因,李商隐被发小令狐绹(令狐楚之子)视为叛徒。在令狐绹得势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照顾李商隐。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仕途上不如意,故园已经荒芜。孟浩然曾自怜: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李商隐比孟浩然好点,毕竟中了进士。但是多年在外打拼没有什么成绩,对待家里也没有什么贡献。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蝉在自然界的遭遇(即前四句),其实也是李商隐在人类社会的遭遇。尾联重新提到蝉,感谢蝉对于我的警示。
清,是清贫,也是落魄,是对于前途和现状深深的失望。因此这首诗被认为是牢骚语。
三、拗体律诗 《落花》 李商隐娶了李d王茂元的女儿,但是在李d得势的时候,还没有得到赏识晋升就丁忧了。
三年守孝结束以后,支持李de(李德裕作宰相)的唐武宗(灭佛的那个皇帝)去世,唐宣宗李忱即位,马上把李德裕罢相,李d从此失势。
据说李商隐这首《落花》诗正是此时。因此可以理解其幽恨怨愤之情。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不过,这里所说的不是其内容,而是句式。李商隐这首《落花》诗是一首拗体五律,有3处句式不是正格 ,另有一个救孤平的句式。
1、平仄仄仄仄
第一句和第五句,是同一种拗句。高阁(入声,也是仄)客竟去:平仄仄仄仄;肠断未忍扫:平仄仄仄仄
原句式是:中仄平平仄,第3、4都应该是平声,这两句成了仄声,因此整句变成了:中仄仄仄仄。
救拗的方式以前说过很多次,用万能救拗句式:中平平仄平, 救拗的结果如下
  小园花乱飞:仄平平仄平
  眼穿仍欲归:仄平平仄平
2、救孤平
小园花乱飞,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假如第一个字为仄,句式为“仄平仄仄平”,这就是常说的孤平。救孤平的方式,就是把第三个字改为平声:仄平平仄平。
3、平平仄平仄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这种变格在唐诗中比比皆是,不被认为是拗体,不存在救拗,对句不变,还是中仄仄平平。
  芳心向春尽:平平仄平仄。所得是沾衣:中仄仄平平 注:得,是入声字。

四、七律创格《泪》与獭祭鱼 宋朝的吴炯在 《五总志》说:
唐李商隐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古人作诗喜欢罗列典故,而且在对仗时,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假如记忆力不行或者学问不够,就必须翻书查找。唐朝有专门的类书供人查阅。李商隐作诗文的时候,就在眼前摆满了书籍备查,所以被人笑话。
如同水獭将捉到的鱼摆在前面一样,俗称:獭祭鱼。
李商隐的七律 《泪》,就是一首用了不少典故的作品: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第一句说宫娥失宠(《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不仅是失宠的泪水,更暗示了残酷的宫廷斗争下惊惧的泪水),第二句是情人忆远(不算用典)。
第二联两个典故都为他人落泪,上联娥皇女英哭丈夫之死,下联是百姓哭父母官羊祜之亡;
第三联中,上联用王昭君的古诗,下联是项羽和虞姬的古诗。
这首诗有明典有暗典,人物形象有上层有下层、有男有女,情感上有儿女情长有英雄末路,有生离有死别,各不相同。
这些典故都不生僻,未必需要獭祭鱼。不过这首七律更需要注意的是章法,前边三联用典似赋实兴,要害处放在最后,尾联一句话分作两句说,末句用“未抵”二字转折收尾。
这种末句反转的手法在绝句中专有此例,王渔洋的绝句十二法第八种提到过,但用在八句的律诗上似乎头重脚轻。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价这首诗是“七律中创格也“。

结束语 《唐才子传》中说,白居易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文,甚至愿意托生到李商隐家作儿子。白居易去世数年以后,李商隐果然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白老”。不过这个儿子不太聪明,后来李商隐又生了一个聪明的儿子,大家都觉得,这个小儿子才是白居易转世而来。
  时白乐天老退,极喜商隐文章,曰:“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白死数年,生子,遂以“白老“名之。既长,殊鄙钝,温飞卿戏曰:“以尔为待郎后身,不亦忝乎?“后更生子,名衮师,聪俊。《唐才子传》
北宋时,杨亿、刘筠等人互相唱和,专门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结集《西昆酬唱集》,号为西昆体。
结束时,依照惯例,老街作诗一首为今天作业,七律《读李义山》:
  小李闲吟锦瑟篇,骚人高议费千年。明珠暖玉酬风月,晓梦春心失郑笺。
  五十弦翻空度曲,十年泉下苦听蝉。人间谁是赏音者,老大无为字乐天。
@老街味道
古诗词中,有很多类似前人的诗句,算不算抄袭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10:02 , Processed in 0.00781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