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前牺牲的将领中,谁最可能评元帅?不是叶挺左权,而是刘志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0 05:5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前牺牲的将领中,谁最可能评元帅?不是叶挺左权,而是刘志丹                                                         2021-07-09 23:37                    
                          小时候,老师曾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新中国的五星红旗,是由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以形容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话不仅仅是形容,它的背后,正是无数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生命的革命志士。
英雄纪念碑

那么,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究竟有多少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付出了生命呢?
据民政部门和组织部门统计,有名可查的革命先烈为370万,而因为资料遗失、时间流逝、环境恶劣等诸多原因没能留下自己姓名的烈士,更高达2,100万之巨。
这些牺牲的革命志士,有革命群众,有战斗在秘密战线的地下党员,当然也有在前线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人民军队将士。
而牺牲的革命志士中,除了数量最为庞大的革命群众和战士之外,由于人民军队向来有指挥员和党员冲锋在前的传统,因此,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我军的高级将领。
这些在人民军队的发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拥有卓越贡献的高级将领的牺牲,无疑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
左权将军殉难处

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忍不住幻想,如果这些高级将领没有倒在解放之前,而是活到了1955年授衔,新中国会不会多几个元帅?哪些人又可位列元帅的行列呢?
为新中国的成立付出生命代价的将领难以数计,但是,真正达到统帅级别、堪称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高级将领,为数却并不多。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央军委通过两次审议,确认了36位我军高级将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当时,由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涵盖了八一南昌起义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多年来所诞生的所有高级将领。
这36位被称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将领,分别为: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杨尚昆、李先念、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
36位军事家

很显然,36名军事家的名单之中,包含了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当然,也包括毛主席、周恩来、邓小平、杨尚昆、李先念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而除这些人之外,还有11个人比较特殊。
因为,他们并没能活到新中国成立,而是在革命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他们分别为: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峰、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
那么,这些人之中,有谁最有可能成为元帅呢?呼声最高的无疑于左权和叶挺。其他人无论是呼声还是名声,似乎都要弱一些。那么,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呢?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这36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次实行军衔制后,先后诞生的开国将领有10大元帅,10大将,57名上将,117名中将和1360名少将。
1955年授衔

这些开国将领中随便拿出来一个,都堪称身经百战,战功赫赫。而这些人,也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将领而已。
因为,如叶挺、左权等相当一部分功绩、地位、资历都丝毫不逊色的将领,倒在了新中国成立之前。
而这些数以千计的优秀将领中,真正被评为军事家的也只有36人。这些人中,除了11名新中国成立之前献身的高级将领外,剩下的25人,包括10大元帅和10大将,以及5名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
为何只有这36人被评为军事家呢?
包括毛主席在内的5名党和国家领导人,自然不用多说,毛主席原本是拟定的新中国唯一一个大元帅的人选,军衔还在十大元帅之上,只不过由于毛主席本人的谦虚并没有授衔而已。
毛主席

而周恩来总理的资历也不妨多让。早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的标志——八一南昌起义时,周恩来就是南昌起义的前委书记。
而在红军时代,周总理曾担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地位还要在多数元帅之上,因此,周总理被评为元帅自然也绰绰有余。
而邓小平作为百色起义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始人,无论在红军时代、抗日战争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的战绩和资历都足以胜任元帅的军衔。
事实上,在最初评定军衔时,邓小平本身也是元帅的候选人,只不过,因为当时毛主席提出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评军衔的建议,再加上邓小平本人的谦虚,才未能授衔。
周总理

杨尚昆和李先念的情况差不多,红军时代,杨尚昆曾担任红三军团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务,而李先念不但在红军时代曾担任红四方面军军政治委员的职务,而且在抗战时期,还曾在远离中央的华中地区创立鄂豫边抗日根据地。
因此,杨尚昆和李先念且不论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地位,就战争年代的资历和功绩而言,被授予大将军衔也毫不为过。
只不过,两个人因为与邓小平同样的原因,因为到地方工作未能参与评定军衔。
而11位新中国成立前就牺牲的高级将领之中,其资历也丝毫不逊色。例如,叶挺是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不但领导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而且是新四军的首任军长,其资历之深,甚至足以与诸多元帅相比。
叶挺

而其他十个人,许继慎曾担任红一军军长,蔡申熙曾担任红十五军军长,段德昌曾担任红六军军长,曾中生曾担任红四军政委,彭雪枫曾担任新四军四师师长,罗炳辉更曾是红九军团的军团长。
而黄公略不但是平江起义的领导人,还曾担任红三军军长,方志敏作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也曾担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块红色根据地的创始人,刘志丹则担任过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的职务。
这11个人中,除了叶挺资历最深、甚至足以与元帅相比之外,其他10个人其实都是大将的级别。也就是说,军委在确定36名中国当代军事家时,他的评定标准就是大将及以上资历。
这一点上,从没有一名开国上将进入中国当代军事家名单,也可以得到印证。
也就是说,建国前牺牲的11名人民军队将领,如果能够活到1955年,他们最起码都是大将的级别。那么,这些人中,又有何人可更进一步,被评为元帅呢?
左权

是热度名声最高的叶挺和左权将军吗?其实并不是。因为,叶挺虽然资历极深,不但是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而且还从抗战时期担任新四军军长,就级别和资历而言,评为元帅绰绰有余。
然而,元帅的评定从来不是只看资历和地位,叶挺最为尴尬的不是他的资历,而是他的历史。一方面,叶挺虽然曾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但是叶挺在革命军队的功绩却寥寥无几。
由于在人民军队的时间太短,叶挺既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足够的机会去充分展现自己的军事才华。因此在战绩方面,叶挺不但远不如十大元帅,甚至连大将都不如。
更为重要的是,叶挺曾在整整10年的时间,不但脱离了人民军队,而且还脱离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历史,即便有诸多理由,也足以让叶挺难以位列10大元帅行列。
叶挺

所以,叶挺虽然资历极深,但是他被评为10大元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叶挺如果没有牺牲,他最好的结果,应该是像邓小平一样脱下军装进入地方,在政协或某个组织机构担任地位够高的职务。
而左权作为接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更是令无数人扼腕叹息。左权将军无论资历、战绩还是对于革命的贡献,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这是不是证明左权就能够位列元帅行列呢?依然不是,一方面,左权将军在红军时代的资历较浅,他既不是某块红色根据地的创始人,最高职务也只是副军团长和军团参谋长,比之公认的军团长级别的资历要弱一筹。
另一方面,在抗战时期,虽然左权作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一直和彭德怀一起实际指挥八路军在敌后的抗战。但是,他的最高职务也只是八路军的副总参谋长,只是参谋长叶剑英的副手。
左权将军

而叶剑英元帅在1955年授权时,名列10大元帅末尾,也就是说,作为八路军的总参谋长,叶剑英也只是最后一名,那么,地位还在叶剑英元帅之下、只是他副手的左权,又怎么可能担任元帅呢?
那么,除了呼声最高的左权和叶挺,谁又有可能被评为元帅呢?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个人认为,1936年牺牲的刘志丹,其实是最有机会被评为元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众所周知,军衔的评定不仅仅考虑到战绩、资历、地位等多方面的因素,也考虑到了山头和平衡的问题。也正是因此,在评定军衔时,已经到地方工作、可评可不评的陈毅,才会被周恩来一力支持,最终被评为元帅。
而这十大元帅之中,也几乎涵盖了人民军队在发展历程之中各个山头的代表。例如,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陈毅是红一方面军的代表,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徐向前是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此同时,由于陈毅并没参加长征,他还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代表。
十大元帅

到了抗战时期,陈毅是新四军的代表,而其他九大元帅都是八路军的代表。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林彪、罗荣桓是第四野战军代表,彭德怀是第一野战军代表,刘伯承是第二野战军代表,陈毅是第三野战军代表,聂荣臻、徐向前则是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然而,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红军时代,其实有一块根据地和一支红军队伍是没有元帅代表的,那就是红军长征的目的地——陕北红军和陕北革命根据地。
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有多重要?
在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5次反围剿失败,被迫离开中央苏区,踏上万里长征之路时,当时的的红军队伍其实是十分迷茫的,他们的目的地也一变再变。
而最终毛主席将长征的目的地定为陕北,也正是因为在意外获知了在陕北地区有一块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根据地。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而这块位于陕北的革命根据地,也是土地革命时期,唯一一块位于西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
可以说,刘志丹领导和创立的陕北苏区和陕北红军,为中国的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刘志丹等人创立的陕北苏区,长征的目的地极有可能发生变化,中国的革命历史也很有可能因此改写。
除了长征时代刘志丹等人创立的陕北苏区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之外,陕北红军在红军队伍之中,也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935年9月,在徐海东,程子华等率领的红25军长征率先到达陕北之前,刘志丹等人率领的陕北红军已经发展到3000余人。
刘志丹

而在与红25军会师并成立红15军团之后,陕北红军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当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陕北红军跟随毛主席东征西讨,兵力又有了极大的扩充。
到1937年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时,陕北红军的兵力已经超过1万。如此兵力规模,不但完全达到了红军军团的级别,而且,以陕北红军“地主”的身份和对于革命的重大贡献,陕北红军在革命队伍中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陕北红军的几个创始人有的牺牲,有的自杀,有的转业到地方,其他人又不具备元帅的资历,因此,陕北红军未能走出一个元帅,这也成为了1955年授衔的一个遗憾。
那么,让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刘志丹没有在1936年东征时牺牲,而是活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1955年授衔时,刘志丹有没有可能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被评为元帅呢?
刘志丹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元帅评定的资格。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
  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如果说这个标准太过笼统的话,其实在民间,也有着对于被评元帅的更具体阐述,那就是,想要被评为共和国元帅,需要满足以下5个条件:
  第一,革命根据地参与创建者,
  第二,红军时期军团或军级领导职务,
  第三,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师级和新四军军级以及相当规模根据地以及军区领导职务,
  第四,解放战争时期方面军或野战军领导职务,
  第五,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职务。
那么,刘志丹满足哪些条件呢?
第1条刘志丹显然是满足的,作为陕北红军和陕北苏区的主要领导人,刘志丹当然是革命根据地的参与创建者。
陕北苏区创始人

第2条,红军时代担任军团或军级领导职务。刘志丹在大革命失败后曾辗转多地,并最终到达陕北,领导了多场起义。
1935年秋天,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并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后,刘志丹担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这个职务,也是刘志丹在红军的最高职务。因为不到一年之后的1936年4月,率部东征的刘志丹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牺牲,年仅33岁。
所以这样算的话,刘志丹的资历不太符合第2条,并没有达到军团或军级的领导职务。然而,这是因为刘志丹牺牲时间较早,以红军在陕北的迅猛发展看,如果他没有牺牲,刘志丹担任军团长职务的可能性是并不小。
而且,刘志丹还是中国近代传奇军校——黄埔军校的学生,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军事才华,都是极为出色的,再加上他领导红军作战的多年丰富经验。
刘志丹画像

如果刘志丹没能没有牺牲,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刘志丹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为革命立下更大的功勋。
再加上其他陕北红军的创始人纷纷脱离军队进入地方工作,那么,以刘志丹唯一陕北红军代表人的资历来看,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的可能性不但有,而且还并不低。
然而,历史并没有如果,刘志丹这个为中国革命付出巨大贡献,拥有卓越军事才华的军事家,早早地倒在了东征的战场上,这也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历史的重大遗憾之一。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4:08 , Processed in 0.00874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