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花瓶的内涵你不懂!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26 07:20: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甲丁 于 2021-7-26 07:22 编辑

别再用花瓶形容演技差了,花瓶的内涵你不懂!                 

2021-07-23 10:26                    
           在中国人手里,瓶瓶罐罐都能拿来插花,于是,经过历朝历代的累积,我们拥有了各式各样的花瓶。


《乾隆缂丝博古花卉集锦轴》 清

而在众多花瓶中,有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小众的,叫贯耳瓶,长这样👇


汝窑天青釉八棱贯耳瓶 朱文立 宝库匠心馆藏

这样👇


雍正款天蓝釉贯耳瓶 清 故宫博物院藏

或者这样👇


哥窑青釉贯耳瓶 宋 故宫博物院藏

不管整体形态如何变化,有一点始终不会变,那就是瓶口两侧一直有两只竖直的管状耳朵,这在别的瓷器上很难见到。
一般而言,瓷器的耳朵(器耳)有几个作用:
实用:方便抓握拿取,相当于手柄,这也是器耳最早的功能,汉代以前陶器上的耳基本都是这个作用。


良渚文化时期的黑陶贯耳瓶是最早出现“贯耳”

装饰:随着时间发展,器耳逐渐成为一种制作精美、样式丰富的装饰性构件,呈对称布局装饰在器物的口部、颈部或连于颈、肩部,使器物整体显得更加均衡、协调。


龙泉窑青釉凤耳瓶 宋 故宫博物院藏

吉祥寓意:中国人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很多装饰用的器耳也连带着具有吉祥寓意,例如如意耳寓意吉祥如意,象耳寓意太平有象,绶带耳寓意长寿等等。


斗彩如意耳蒜头瓶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很显然,贯耳瓶的两个耳朵不符合以上任何一点,可以说是既不实用,也不美观,更没啥吉祥寓意。
但奇怪的是,这两个毫无用处的耳朵,就这么一直被保留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
要弄懂这其中的缘由,就不得不提到贯耳瓶这个器型被用于插花之前的本来职能了!
古代有一种游戏叫做投壶,参与游戏的人需要在一定距离外把箭投进壶里,通过投中的数量多少分出胜负,胜者可以罚输的人喝酒。
贯耳瓶的造型,正是来源于用来投箭的壶,名字也叫投壶。


铜投壶 清乾隆 清宫旧藏

投壶这种在现在看来挺无聊的游戏,在古代却非常流行。不是因为古人娱乐方式少,而是这种游戏是礼仪和身份的象征。
众所周知,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君子六艺”,是周朝贵族教育体系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技能。
在这六艺之中,“射”不仅仅是一种武装技能,更是重要的礼仪活动。
商周时期,射礼(也叫礼射)被尊为国礼,天子、诸侯祭祀,诸侯朝见天子,诸侯相会,或地方官举荐贤能都要举行射礼。


《孔子胜迹图·观乡人射》

但拉弓射箭有太多的限制条件,或者场地太小,或者装备不够,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拉得开弓、射得了箭。
于是,最晚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不得不进行了游戏降级,用无需拉弓的投壶游戏取代了射礼。
有关投壶的记录,最早出现于《左传》中:元前530年,晋昭公继位,设宴招待各国君主。宴会上金昭公与齐景公等一起作投壶游戏,并以投中与否作为各自称霸中原的夙愿能否实现的赌注

投壶画像石 东汉 南阳汉画馆藏

根据《礼记·投壶篇》的记载,投壶的规矩极其繁琐。
例如,投壶开始之前宾主双方要三请三让:
主人把箭(投壶用的箭没有箭头)和投壶捧到客人面前,谦虚地表示,我的箭和壶都不怎么好,您凑合玩吧。客人则要推拒:您请我吃饭还供我玩乐,这多不好意思呀。
如此你来我往三个来回,客人才能接过箭,准备投壶。
这里还有个讲究:投壶双方各有四支箭,地位高的人,可以把四支箭全都放在地上,或者让仆人捧着,投一支取一支;地位低的人,就得把四支箭都抱在怀里。


《明宣宗行乐图》中朱瞻基旁边就有人为他捧箭

再比如,投壶还有专属BGM。
投壶的时候有乐队在旁边演奏《狸首》,投壶双方的动作必须要和音乐节奏合拍。
投壶过程中,《狸首》一共要反复演奏5遍,第一遍属于序曲,从第二遍开始,每一遍演奏完都会击鼓,双方这时才能开始投,每奏一遍投一支箭,最后一遍奏完,四支箭也全部投完。
此外,在投壶进行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衣着、站位等等都有固定的礼仪规则。


《投壶图》 冯超然

为什么玩个游戏要有这么多讲究?
我们前面说过,“射”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礼仪,甚至被尊为国礼。而相比于射箭,投壶的技术难度虽然降低了,但地位并没有下降,仍然属于“庙堂礼乐”的范畴。
投壶过程中,不仅可以受到传统礼乐的教育,修身养性,更能通过参与者的言行举止观察到其德行修养。

司马光由此将之上升到治国的高度,在《投壶新格》中说“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为国,可以观人。”
不过最初的投壶是没有两个耳朵的,投壶长出耳朵大概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北齐校书图》中没有耳朵的投壶 北齐 杨子华


《重屏会棋图》中长出耳朵的投壶 五代 周文矩

在贯耳瓶上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耳朵,放在投壶上,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知否知否》中的投壶场面

没错,就是用来玩儿的!
耳朵的出现,让投壶增加了许多新玩法,例如“依耳”“贯耳”“倒耳”“等等。

明代《三才图会》中记载的投壶玩法

投壶的材质多为金属制,宋朝时,随着瓷器工艺的发展,才诞生了瓷制投壶,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贯耳瓶。
整个宋代,龙泉窑、官窑、哥窑对贯耳瓶都有所烧制,此后元明清各代也多有仿烧。
不过这种精美的瓷质贯耳瓶,已经不再用于游戏,而是作为一种礼制和志在天下的的象征,被陈设在案头。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9-30 00:26 , Processed in 0.0084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