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四渡赤水时,主席用兵如神却不居功自傲:全靠他,帮我们打灯笼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6 20:31: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四渡赤水时,主席用兵如神却不居功自傲:全靠他,帮我们打灯笼                                                         2021-08-15 02:11                    

    在四渡赤水时,主席用兵如神却不居功自傲:全靠他,帮我们打灯笼
原创2021-08-15 02:11·
1928年,周恩来就提出要建立党内和红军的无线电通讯,并开始着手培养无线电人才。
1931年1月,红一方面军赢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清点战利品时发现缴获了两台国民党军电台,加上被俘的敌18师电台台长王诤参加红军,红军的第一支无线电部队终于建立起来。

曾希圣其人
1904年,曾希圣出生于湖南兴宁(今资兴),身为黄埔四期毕业生的他,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革命工作,先后进入广州政治讲习所和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7月宁汉合流,国民党完全背叛革命后,曾希圣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兵运工作。
1930年,曾希圣回到武汉,又转入上海任职于中央军委机关,担任参谋部谍报科科长,负责党和红军的无线电侦察和联系工作。1931年,因为顾顺章叛变,曾希圣随中共中央机关紧急疏散,千里转折之下,抵达中央苏区。
此时的中央苏区正在迎来蓬勃发展的一段时期,在毛泽东、朱德等人的领导下,红一方面军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已经发展到四万余人,是全国红军中最强的一支队伍。

除了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缴获的两部电台外,第二次反围剿中红一方面军又缴获电台三部,第三次反围剿中又缴获六部,此时的中央苏区已经可以给各个军团配给电台,单独执行任务的部队也有电台使用。红一方面军已经建立起无线电通讯网络,并建立了可以侦听敌方电台的侦察台。
这样的条件对于曾希圣而言,可以说是最适合不过的工作环境,曾希圣受命接手侦察科,次年科改为局,又改称为情报局,因其在总参谋部中排序第二,也被称为“二局”。曾希圣从此便领导军委二局,开始了他传奇般的军事情报工作生涯。

反“围剿”中建奇功
虽然此时红军的无线电建设已经趋于完善,但在具体的侦查工作中仍然存在两大困难。一是谍报侦察尚不能获取战役情报,二是国民党方面已经开始注意通信保密和使用密码,无线电侦察的效率和成果受到了限制。
如在1932年1月,中革军委决定攻打赣州,但由于无法破译国民党的加密电报,侦查工作跟不上战役进度,派出去的谍报员很多被俘或掌握信息不全,导致在陈诚派罗卓英驰援赣州后,红军总部未能及时掌握敌情变化,红三军团受到内外夹击损失惨重。
失败原因虽然其中不乏冒险主义的错误,但情报工作的失利,也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之一。
密码虽然在理论上可以被破译,但真正破译起来,又谈何容易。国民党内各派甚至各部队都有在明码基础上自编出的密码,这给红军的破译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
鉴于赣州战役的失败,曾希圣决心突破这层困难。

一方面,他开始指挥抄收国民党军密电,根据战场形势分析判断电文内容,另一方面向加入红军的原国民党电台人员了解国民党密码情况,并注意收集国民党密码本和电报底稿进行分析。
1932年8月,红军攻占宜黄,曾希圣在一份缴获的公文包中发现了一份第九路司令孙连仲的电报,其中部分内容已经译出。
曾希圣以此为线索,结合已知密码,尝试解读另一份密电,并对未知部分进行猜译。经过与敌情进行比对后,证实猜译部分完全正确,两个月后将这份密码本全本贯通。直到年底,曾希圣所带领的二局已经破译各类密码20本。
国民党军很快意识到原先的密码本已经被破译,于是换成了全新密码——“特别本”,较之原先的保密程度更高。曾希圣指挥二局将侦听和破译分开,每个侦听电台只负责敌人主力的一到两个师,找出往来电报和部队行动的联系,送给破译成员专门负责破译,很快,这份“特别本”也被破译。

1933年2月,蒋介石对红军发起第四次围剿,曾希圣和二局通过侦察,获知敌人进攻主力为九个师,其余各部负责“清剿”或守备,并且在此基础上,蒋介石又调三个师加强进攻力量。接着二局又破获陈诚指挥的三个纵队的战斗编组和集结地点、时间等。
2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主动发起进攻南丰的战斗。陈诚命令紧守南丰,同时命令其余各部向南丰加速前进,企图包围红一方面军,曾希圣及时侦知并汇报了这一情况,朱德、周恩来和刘伯承及时调整战略,改进攻为佯攻,转变作战方针,实行诱敌深入的方法,对敌进行各个击破。
陈诚误判红军正在撤退,命令各部追击。曾希圣又截获了这一消息,并查明了敌军各部的动向。至28日,第52、59师被红军歼灭,师长李明、陈时骥被俘。
3月19日,曾希圣破译第一纵队罗卓英部密电,获知敌第9、11师,第2、3纵队的进军情况,红一方面军决定围歼其部,于21日拂晓首先先发制人,至下午5时,第9、11大部被歼并击毙11师师长萧乾,彻底打破了第四次“围剿”。

挽救危亡
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11月,在红军接连突破三道封锁线后,曾希圣破译了敌人在湘江地区设置第四道封锁线的计划,毛泽东据此建议改向从湖南中部挺进,但没有被采纳,湘江一战,红军锐减5万,仅剩3万余人。
红军抢渡湘江后,博古、李德坚持翻过越城岭,从湘西南北上,会合红2、6军团。蒋介石得知红军意图后集结部队,企图聚歼红军于进军途中。在生死存亡之下,朱德、周恩来指示曾希圣密切监视何健、薛岳所部。

12月8日,曾希圣侦察到刘建绪的第1兵团正在向绥宁开进,11日曾希圣又破译了刘建绪企图截击并歼灭红军于湘、黔边境的军事部署密电。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主张放弃原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地区,红军开始向黔东南的黎平前进。
然而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北上湘西。18日在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后,毛泽东等人根据曾希圣破译的电文显示,敌人仍然企图围歼红军于进军湘西的途中,坚持军队西进川黔,让党中央和红军避免了覆灭危险。

1935年1月17日遵义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重新指挥红军,开始向黔西北运动,准备抢在川军准备部署尚未完善之时,强渡长江,向川西、川西北进军。此时曾希圣通过侦听发现,敌人电台情况比以往更加复杂,指挥层次更多,虽然无法判断敌军具体数量,但无疑红军的前程是危险的。
当19日红军开始向长江南岸靠近时,敌军各部尤其是川军做出了激烈反应,毛泽东当机立断放弃强渡长江,转而西渡赤水进入川南。

四渡赤水
21日,红军二渡赤水,根据曾希圣提供的敌情报告,毛泽东派红一军团抢占桐梓,打破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南的企图,并在三天后发起娄山关战斗,击溃黔军六个团。
26日,曾希圣通过侦听电台得知敌59、93师位置,毛泽东据此判断,敌人不可能短时间内赶到遵义,于是命令部队乘胜占领遵义城。
在敌59、93师抵达遵义后,曾希圣又通过电台摸清了敌人指挥部的位置,红1、3军团随即发起攻势,将其击溃。五天之内连取桐梓、娄山关、遵义,打死打伤敌五千余人,这是长征以来红军取得的最大胜利。

3月,沉不住气的蒋介石飞抵重庆,亲自指挥“围歼”红军。
3月10日,红军计划进攻打鼓新场,但毛泽东提出反对,曾希圣的情报再一次起到了重要作用。曾希圣提供的情报显示,蒋介石已经判断出红军可能进攻打鼓新场,沿黔西、安顺一线进军的意图,要求打鼓新场一线的黔军加强守备。
13日,中央军委决定放弃原计划向西南转移,以期通过运动战消灭王家烈所部,控制赤水上游渡河点。15日,红军三渡赤水,再次跳出国民党军包围圈后继续西进,诱使蒋介石将部队调往川南。
21日,红九军团伪装成主力与敌在川南周旋,中央红军主力则东渡,返回黔北,即四渡赤水。

蒋介石得知后,又飞到贵阳督战。
曾希圣侦破敌人已经在乌江屯驻重兵,如果红军计划南渡乌江,则可能会重演湘江血战的局面,面对困境,曾希圣提出,可以利用已经掌握的敌军密码和电文格式,冒充蒋介石给周浑元、吴奇伟发电,将这两支主力调开。
毛泽东、周恩来欣然同意,就这样,红军利用假电文调动周、吴主力防止红军“西窜”,迟滞了两部队行动,为我军过江赢得时间。
在四渡赤水后,红军转向云南,蒋介石得知后,急忙命令已经精疲力尽的部队向云南追击。曾希圣再度破译蒋介石、龙云、薛岳有关在云南堵截红军的命令部署,保障红军在5月顺利渡过金沙江,转进川西南,从而彻底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后来时任野战军总部一局局长的叶剑英在回顾四渡赤水和巧渡金沙江时,感慨地说过这样一句话:
“局外人看来非常神奇,但我们十分清楚,(四渡赤水之所以取得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靠二局军事情报的准确及时。如果没有绝对准确的情报,就不容易下这个决心”。

毛泽东本人也曾经高度肯定长征中二局的情报工作,他指出:
“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
“没有曾希圣的二局,就没有红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3:24 , Processed in 0.0085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