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爱妾去世后,苏轼写下一首悼亡词,被誉为“古今第一梅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0 05:42: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爱妾去世后,苏轼写下一首悼亡词,被誉为“古今第一梅词”                                                       

2021-08-20 01:17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宋·苏轼《西江月·梅花》
说到苏轼的悼亡词,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对亡妻王弗刻骨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感动了无数男女。
而这首词《西江月》是他晚年所写,通过歌咏“梅花”,抒发了他对爱妾王朝云的深切悼念之情,虽不如《江城子》有名,却也不失为一首悼亡佳作。

众所周知,苏轼身边最有名的三个女人都姓王,王弗,王闰之,王朝云。
王弗是苏轼的发妻,不仅容貌姝丽,精通文墨,为人处世方面也很有见地,两人堪称天作之合。
可惜,天妒红颜,王弗在27岁那年病逝,给苏轼留下了无限的遗憾。
王闰之是苏轼的第二任妻子,也是王弗的堂妹,很多人常将这两人放在一起比较,结果自然是王闰之落败。
但即便王闰之处处不如王弗,她陪在苏轼身边的时间却是最长的,从1068年到1093年整整25年,是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正是苏轼人生中最动荡的一段时期。
苏轼最后选择与王闰之合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20多年的陪伴。

而王朝云原本是西湖名妓,能歌善舞,认识苏轼时年仅12岁,因仰慕苏轼的才华,立意追随左右。
她是最懂苏轼之人。
有一次苏轼指着自己的腹部问身边人“我的肚子里有什么?”
有人说见识,有人说文章,朝云却答道“学士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苏轼听后连连感叹“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后来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朝云不离不弃,随侍左右。
可惜的是,刚到惠州没多久,朝云便因受不住当地的瘴气,香消玉殒。
当时苏轼已是花甲之年,流落异乡,又逢爱妾病逝,心中的苦痛可想而知,不仅亲自撰写墓志铭,更写下了很多悼亡词,这首《西江月》便是其中的代表。

词的上半阕
表面是写梅花不畏岭南的瘴气,冰肌玉骨,超凡脱俗,连海上的仙人也对它刮目相看。
实际却是借此来赞美王朝云不畏艰难的坚贞品格。
在此之前,他曾写过一首《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词中的琢玉郎是他的好友王定国,点酥娘是王定国的爱妾柔奴。
王定国因为受苏轼牵连,被贬岭南宾州,柔奴毅然跟从,对此苏轼既羡慕又钦佩。
钦佩的是柔奴生死相随,安之若素的精神,羡慕的是好友能得此红颜知己相伴。
其实他也不必羡慕,因为朝云亦对她不离不弃。
“玉骨”、“冰姿”、“仙风”
,这些溢美之词神化了朝云的形象,也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词人对朝云的一片深情。
如此佳人,如此深情,所以可想而知朝云的病逝对词人的打击有多大。

再来看下半阕。
换头两句“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也是一语双关,既是写岭南的梅花洁白无瑕,具有一种天然之美,亦是对朝云容貌的盛赞。
前面我们就说过朝云是西湖名妓,其容貌自是不用多言,何况情人眼里出西施,在苏轼的眼中朝云自是纯洁无暇,貌美无双。
如此美好的佳人,就这样离他而去了,昔日越是美好,越是甜蜜,如今回想起来便越是悲痛。
结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引用了王昌龄因梦作梨花诗的典故,又嵌入了朝云的名字,营造了一种很唯美浪漫的情景,表达了他绵绵不尽的哀悼之情。

整首词,表面看来句句写梅,实际却是句句怀人,虽比不上《江城子》来得刻骨铭心,却也情韵悠长,动人心弦。
后人对这首词的评价很高,明朝的杨慎甚至在《词品》中盛赞
“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
不过很多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陆游的《卜算子》、姜夔的《暗香》、《疏影》都不输这首词。
不知你们怎么看?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6 18:09 , Processed in 0.0084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