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这一点家长千万要明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6 20:44: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如何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这一点家长千万要明白                                                         

2021-08-26 18:46                    
                           
  愿父母都懂得放手,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养出优秀有主见的孩子。
  作者:慢热的喜(富书作者)
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分享过一个故事.
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小朋友总是要求她不可以跟谁玩,一定要和我玩之类的,这导致了女儿很怕这个小朋友。
和她在一起女儿玩的很不痛快,因为总是要顾忌到她。
面对女儿的困扰,他是这样说的:
“这个小朋友是老师派来专门给你上一课的,而这个课的名字就叫怎么听见自己的声音,怎样去玩自己想玩的东西,怎样才能不受这些东西的干扰。”
告诉孩子听见自己的声音很重要,学者陈丹青曾说:
“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一个孩子之所以很难不从众,保持独立,正是因为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太多了,以至于他们很难听见自己的声音。

  • 让孩子成为有主见的人,从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开始
赫尔曼黑塞说:
“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业只有一个,那就是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
华裔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中,詹姆斯是位美国华裔,虽然毕业于哈佛,但身边的人始终戴着有色眼镜看他。
詹姆斯希望女儿莉迪亚可以成为社交达人,拥有很多朋友。
但事与愿违,莉迪亚和哥哥内斯作为学校里仅有的两个华裔学生,也被视作异类,很难融入白人孩子的群体,学习上妈妈也对莉迪亚提出高要求。
为了迎合父母,莉迪亚在家总是装出一副乖乖女的模样,对于父母对各种声音,她都回答:“是的、是的、是的。”
每天晚上还要装模作样给同学打电话,伪装成父母理想中的样子。
而哥哥内斯不一样,他是一个很坚持自我的人。
父亲不支持他热爱航天科学,但他依然每天与“对接适配器、溅落、远地点”等术语作伴,在自己的热爱里找寻乐趣。
妹妹只听得到父母的声音,为了迎合父母,她选择忽视自己,导致最后迷失了自己,只能通过自杀的方式来摆脱父母的期待。
父母如果总是给孩子的束缚和要求太多,不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和自主做决定的权利的话,那么孩子自然会在这些声音和要求中,迷失自己,成为一个没主见的人。
想培养一个有主见的孩子,从减少对孩子的要求开始,学会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尊重孩子的真实想法,为孩子托底,而不是当控制欲强的父母。

  • 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孩子,背后站着变态控制的父母
韩国作家李柳楠,曾是韩国著名小学——首尔明新小学的校长,是家长们挤破头都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她带的优秀教师。
她的儿子在全校排名前三,女儿就读于知名女校,所有人都羡慕她事业与家庭双成功,很多年来,她都沉浸在“一级教师、一级妈妈”的满足感中…
她是如何摘得这些头衔的呢?
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完美儿子”,她为孩子报了很多补习班,替孩子做选举筹划,让孩子进入学生会,一步一步地给孩子规划自己认为的“完美路线”,再控制孩子按着计划行走。
剥夺孩子的爱好,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来做,从来不倾听孩子的心声。
刚开始,孩子选择变成“妈妈想要他们成为的那个人”为了避免令妈妈困扰的情绪出现,为了避免被批评,为了避免遭受惩罚。
但孩子越是选择忽视自己内心的声音,亲子关系就向崩溃走近一步。
最终,兄妹二人相继退学,女儿崩溃自残,儿子变得不再听话,亲子关系从此冰冻,只留下一个手足无措的母亲和两个找不到出口的孩子。
长期处于父母控制下的孩子,会慢慢失去主见,迷失自己,容易屈服于他人的控制。
如果长期受到这样的侵犯,最终会忽视或无视自己的内心世界,长期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中。
更甚至会抛弃自我,不再按照自己的感受来完善自己,而是依据别人的观点、评价来扮演自己,从外部世界来认定自己。
同时,他们也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其他人,无视他人,不去理解和考虑别人的想法。慢慢与社会脱节,无法与人相处。
著名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说: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听不到内心声音的孩子,听不到爱,而站在他们背后的,是变态控制的父母。
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里,孩子一生都将在哪里体会到痛苦。”
控制欲强的父母,养不出有主见的孩子。

  •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作品,父母放手,孩子才会去探索
《追风筝的人》里有这样一句话:孩子不是图画册,父母不能只顾着画上自己的色彩。
真正的爱,从来都不是以爱的名义控制和绑架孩子,而是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
想要培养有主见的孩子,家长们可以试试这三个方法:
1、摆脱对孩子的身份期待
台剧《妈妈手中的遥控器》中,小伟的妈妈希望孩子成为她理想的样子,用遥控器控制孩子的人生。
从饮食起居到思想行为,小伟都要按照妈妈的想法来。
孩子被控制但无法呼吸,妈妈却不以为然,甚至还说:你现在恨我没关系,将来,你一定会感谢我的。
孩子无奈妥协,变成了“听话”的孩子,也活成了妈妈想要的样子,对妈妈却没有丝毫的“感谢”,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无力。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会造成终生的伤害,长大后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无论在哪个阶段,幸福指数都更低。
孩子在父母的压迫下,天性或多或少会被压制,逐渐丧失自我判断能力,变得胆小依赖,没有主见,遇到问题时,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很难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一个孩子若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便很难找到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父母只有摆脱对孩子的身份期待,孩子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2、鼓励孩子真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
去年“留守女孩选择考古”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人认为考古专业过于冷门,就业狭窄还赚钱少,而女孩的父亲却和这些不支持的呼声相反,他非常支持女儿。
在接受采访时,父亲说网友们评论的他也会担心,但是孩子对待金钱看得淡,他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做喜欢的事会开心很多。
心里担心孩子的未来,但还是尊重孩子的意愿。
教育学者王人平说:
鼓励孩子学会倾听自己的声音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的过程。
孩子的情绪和愿望本身都是没有对错的,父母要做的,是教会孩子用文明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需求和意见,而不是去否定和压制。

3、做孩子的好教练
网上看到过一位宝妈分享的故事:她的孩子是个28周的早产儿,出生时没有自主呼吸,戴了就是90多天的氧气机,左右脑都是最高级别的脑出血,后来又有了脑积水和小脑囊肿。
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孩子脑损伤却一直存在。
孩子4个月的时候,妈妈开始带她去参加早教班,刚开始,孩子根本无法跟上同龄孩子的任何活动,全程呆呆地看着,有时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孩子都会感到害怕而大哭。
即便是这样,这位妈妈也从来不放弃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老师让其他小朋友收拾玩具,在询问孩子的意愿后,她会尽可能让孩子去尝试。
她说: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去给他们“归类”或者贴上标签。
因为早产和脑出血,大家都会觉得“她是不行的”。对于足月健康孩子,我们其实也会这么做,“我家积木搭得好”;“我家坐不定,不爱读绘本”。
这样的评价过程中,我们自己已经帮孩子关上或者打开了一扇门。”

因为积木搭得好,所以一直表扬,所以一直给孩子买各种积木,自然孩子积木搭得越来越好。
因为不爱读绘本,就时不时唠叨孩子,然后尝试了几次,家长也就放弃了,于是孩子真的就不爱读绘本了。
很多时候,孩子一开始表现出的“不喜欢”也许只是性格慢热,也许只是今天不在状态。
但后来导致他们真的不喜欢了,可能反而是我们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表现的态度,也许是负面的评价,也许是失望的表情,也许是我们比孩子更早地放弃了。
好的父母应该是教练型的,会最大化地激发孩子的潜力。
如果父母都不愿意看见孩子的潜力,习惯性为孩子做主,那就等于自己局限了孩子,剥夺了孩子的主见。
愿父母都懂得放手,能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养出优秀有主见的孩子。

作者简介:富叔,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来源:富书,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9 00:50 , Processed in 0.00807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