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俗语“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29 03:46: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俗语“得饶人处且饶人”的上一句有多霸气?很多人都不知道                                                       

2021-08-15 03:12                    
              很多人在品读诗词的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对于某句诗非常熟悉,但若要问出自何处或者上下句是什么,便一头雾水。
例如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句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是它的上句
“溪云初起日沉阁”
,还有这首诗的作者许浑,却一直被人忽视。
还有
“腹有诗书气自华”
是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诗,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句诗出自
《和董传留别》
,作者是大文豪苏轼。
类似的例子还有
“得饶人处且饶人”
,在很多电视剧中都能听到这句台词。

《红楼梦》里,人人称赞的好姑娘平儿也说过这句话。
当时因为凤姐病了,贾府一众奶奶太太又进宫为太妃守灵,大观园各处便闹了起来。
怡红院的丫鬟春燕被她的母亲挤兑、打骂,闹到了宝玉的跟前。
众所周知,宝玉是个怜香惜玉的主儿,自是不忍看自己的丫鬟受委屈,便要将那婆子赶出去。
此事惊动了凤姐的心腹平儿,平儿因为近些日子各处不平静,便说了一句“‘
得饶人处且饶人’
,得省的将就省些事也罢了。”
平儿素日里就是个心善的,这句“得饶人处其扰人”也算是她一贯的原则,下人都恨凤姐,却喜欢平儿,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也明白其中的含义。
但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最初这句话是出自一首诗,而且诗歌的上一句相当霸气。
这首诗出自
《唾玉集·常谈出处》
,作者是个仙风道骨的无名老道。
当时他和人下棋,总是让人先走一步。
人们不知道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从何处来,只记得他留下的这首诗,其中一句很多人都听过。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传闻这个道士去世后,村里人为他改葬的时候,发现坟墓里除了衣服,空空如也,便有传言他羽化成仙了。
若不是有这首诗传世,恐怕后人早已忘了这样一位高人。

“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
,这两句引用典故,突出老道棋艺之高超。
“烂柯”说的是西晋樵夫王质的故事。
传闻有一天他进山砍柴,看到几个童子在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没多久,王质便感到饥饿,童子拿了枣核大小的东西给他吃,神奇的是他吃后竟产生了饱腹感。
又过了一会儿,童子提醒他“你怎么还不走?”
在他起身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何时斧子的木柄已经完全腐烂了。
等他回到村里,惊觉他所认识的人都已经不在了。

他在山中不过呆了片刻,可是人间却是已过百年。
后人常常用这个典故来抒发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就像刘禹锡的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还有宋代张炎的
“只恐烂柯人到,怕光阴、不与世间同”
,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
而老道这里用此典故,并没有掺杂这样的情感,只是为了凸显棋艺的高超,又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若说后一句是一种宽宏大量的君子之风,那么前一句就相当霸气了,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但又不会让人觉得太过自大,反而有种王者风范。
他已经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了,但是却还依然愿意退让,这样的胸襟试问有几人能有呢?
整首诗来看,霸气又不失谦逊,虽然写的是下棋,但又揭示了人生哲理,难怪能够传唱千年。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6 21:06 , Processed in 0.00785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