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不多见的佳作,妙笔生花,结尾更显诙谐,清人评价:神完气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7 04:41: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不多见的佳作,妙笔生花,结尾更显诙谐,清人评价:神完气足                                                         2021-10-04 13:20                    
                          苏轼是北宋的大才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他的《寒食帖》闻名遐迩,他的《雨竹图》也是惊艳后世。虽然先生一生经历坎坷,四处漂泊,但也因此而见多识广,更让其人生历程丰富而充实。

苏轼曾在徐州担任知州,他结交广泛,闲暇时经常与朋友一起观赏当地的风光,并在酒席上即兴赋诗。大家都十分钦佩他的才华和胸襟,诗人也从朋友那里了解了很多风土人情。
一次偶然机会,先生欣赏到一幅画,立刻就被其吸引,细细品味,回来后依然念念不忘,还写了一首诗留作纪念。下面介绍苏轼不多见的佳作,妙笔生花,结尾更显诙谐,清人评价:神完气足。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北宋: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搀 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见长。苏轼题写的这幅画描绘了江面上的两座山,想象丰富,意境悠远。虽然这幅画早已失传,但人们通过阅读这首诗,却能在脑海里浮现出画中的场景,真可谓描写精妙,读之令人如临其境。
大小孤山分别坐落在九江之畔的鄱阳湖中、以及彭泽县北,两座山峰巍峨屹立,又遥遥相对,不仅为当地的风光增添风采,也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四方游客。
山苍苍、水茫茫,青山碧水、相互衬托
,更显空阔。

诗人注意到画面中的空间感,先描绘江水和孤岛的特征,并进行了总体概括。然后作者再将视线聚焦到画面的中心,具体描述山中的景观。
细细观赏,虽然这幅画时隔很久,甚至早已有些褪色,但依然可以看见
悬崖峭壁、怪石嶙峋,还有参天乔木、林中小溪
。“猿鸟去”三字,更好像令人听到鸟鸣猿啼之声,更显其幽静和空灵。

诗人又将视线移到画面中的客船,中间四句就详细地展现出船行江中的场景。“
客舟何处来?
”诗人好像在和画中人物进行对话,又仿佛自己跨越时空,来到了客船上,还听到了“
棹歌中流声抑扬
”,可谓绘声绘色。
风平浪静时,
沙岸平旷、水天一色
,江上远景也一望无际。偶尔一阵狂风吹来,客船上下颠簸,孤山在水面上的倒影也摇晃不定。诗人此时又想象出江中孤山,也随船一起
忽高忽低、时俯时仰
,充满动感。

诗人笔墨灵动,时而描绘青山碧水,时而展现扁舟棹歌,让人目不暇接。此时先生诗兴更浓,也妙笔生花,“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 这两句比喻生动,作者将两座孤山比作女子的发髻,又把清澈的江水想象成梳妆的镜台,却丝毫不觉得夸张,反而
让人拍案叫绝

最后诗人还不失幽默地说,船上的商人,举止不要太过轻狂,
美丽的小姑早已嫁给了彭郎
。此处利用谐音
,小姑指小孤山,彭郎指彭浪矶
,在小孤山的对面。人们读到尾句,一定更加佩服先生的诙谐和睿智。

苏轼的这首诗虽然并非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无法与其经典之作相提并论,但诗人利用
比喻、想象、对比、渲染
等艺术手法,将静态的画面展现得动感十足,仿佛诗人就曾亲自驾舟畅游,难怪清人方东树曾极力称赞诗人
神完气足

题画诗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因为画家的视角和感受,最终都要凝固在画纸上,旁观者不一定能够体会画家的构思。同时诗歌也是抽象的艺术,虽然可以抒写一些具体的场景,但言外之意却需要诗人的人生经验和文学积淀,否则就变成了照本宣科,如同嚼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5 04:48 , Processed in 0.00847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