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看后一头雾水,几十年来无人能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1 18:25: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送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看后一头雾水,几十年来无人能解                                                         2021-10-17 06:10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访华,正式打破了中美之间长时达数十年的“外交冰冻期”。

这次会见的规格极高,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与毛主席进行了一番深刻会谈,为中美新关系的建立作出了不朽贡献。

离别前夕,为了释放自己的善意以及传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尼克松特地向主席求了一幅墨宝,而主席在沉吟一番过后,赫然写下了上述那12个大字

——“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然而对于这12个字尼克松却是不知所云,近50年来也是无人能解。

那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这12字墨宝究竟有什么含义呢?

老叟坐凳:观古今未有之变局

针对毛主席赠与尼克松的12字墨宝,我们不妨将其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逐一分析,而我们首先要分析的就是“老叟坐凳”。

美国著名“毛泽东研究专家”罗斯·特里尔曾表示这个“老叟”指的是美国,而这4个字的核心意思是,在那个国际形势变化迅速的时代,美国盲目自信,已经失去了对国际形势的正确认知。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固然霸气,也符合毛主席一贯自信的态度,可是多多少少显得有些“倨傲”。

在中国彼时所处的那个境地下,毛主席真的会传达这个寓意吗?其实不尽然。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处境,倘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么最精确的词就是“腹背受敌”。

这个“敌”有盘踞在台湾的国民党、有在中国边境虎视眈眈的印度和苏联,同样还有畏惧中国倒向苏联影响其美苏争霸局势的美国。

也正是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毛主席才会让周总理去研究中美联合的可能性,才会让叶剑英、陈毅等元帅研究中美战略究竟应该往哪个方向来转变,才会特地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联谊,开始了著名的“小球转动大球”。

为了充分展示对尼克松的善意,在与尼克松会面的第一刻,毛主席就说了这样一句话,

“台湾是小事,可以先放它个100年,世界是大事。”

在美国最担心我国大陆武装攻取台湾的时候,毛主席给出了这样的承诺,这难道还不足以展示我们的诚意吗?

倘若有人觉得还不够,那我们不妨再从双方交换礼物的环节来一窥究竟。

针对这次访华行动,尼克松也表现的非常重视,在反复筛选过后,他最终选择赠送给毛主席象征和平的瓷塑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

只不过由于运输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差错,所以天鹅的第5根羽毛破碎了,最终经过胶水的粘接才补了上去。

虽然补是补上去了,但在羽毛上依旧有着较为明显的胶水粘接痕迹,看起来略有瑕疵。

为此,尼克松还特意向毛主席表达了歉意,只不过彼时毛主席非但没有介怀,反而风趣地说道,

“破碎了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再黏起来嘛,中美关系不也被你黏起来了吗?”

不仅不介意,毛主席还特意取出了四两大红袍,作为反赠给尼克松的礼物。

彼时尼克松还觉得毛主席有些小气,可是在周总理解释道,全中国一共只有三棵大红袍母树、毛主席也仅仅只有八两大红袍后,尼克松立刻就感动的攥住了毛主席的手。

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尼克松的这次访华之旅,总体还是较为顺利的,毛主席对待尼克松也颇为友善。

所谓的“告诫美国盲目自信、言及美国已经失去了对国际认知的正确判断”这种说法根本立不住脚。

因此毛主席笔下的“老叟”,应当指的是其自己,指的是我们的中国,因为从年龄上看,毛主席要比尼克松大不少,自称“老叟”完全合情合理。

更何况老叟坐凳也不是什么坏的形容词,完全可以诠释出中国坐观天下风云、冷看国际形势发展的堂皇大气,所以用“老叟”来指代自己及国家无疑更为准确。

嫦娥奔月:显共同发展之格局

针对毛主席墨宝中间4个字,罗斯·特里尔同样也做出了诠释。

他认为这是毛主席在隐喻中国发射的东方红1号,目的是为了彰显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中国在相关领域发展迅速、实力强大。

这个说法也是有着比较大的问题的,别的就不说了,我国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是在1970年4月才发射的,而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的2月。

这中间所间隔的时间甚至连两年都不到,出于保密角度的考量,毛主席很明显不会拿如此先进的技术来做隐喻,所以说罗特斯里尔很明显是在理解上进入了误区。

那么这个“嫦娥奔月”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通过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觉得应当指的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登月工程,指的是中美在科技以及其他方面共同发展的决心。

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成功抵达月球,并且迈出了那著名的“一小步”,这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一件值得骄傲,值得自豪的事情。

而毛主席特意在赠与尼克松的墨宝上写下这么4个字,无疑是对美国、对尼克斯本人的一种认可和尊重,同时还充分展示了伟人那开阔的胸襟与了不起的格局。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人们为了争夺地面上的疆域而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给所有人民都造成了深痛的苦难。

拿阿波罗号成功登月,是否能够解决这一窘境呢?

当人们逐渐将目光望向宇宙,将地面上的争斗转化为对无尽宇宙的探索,这难道不是一种“共同进步”吗?

换句话说,当我们将目光转向宇宙后,那么我们同样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我们不应该再将精力浪费在盲目的内耗之中,而应该站在一起。

当然,毛主席给尼克松写下的“嫦娥奔月”四个大字,也不止蕴藏着共同进步的格局,同样也含有奋起直追的决心。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嫦娥奔月”这个传说已经绵亘了上千年,可是率先抵达月球的却并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为之警醒、砥砺前行吗?

走马观花:抱深入合作之决心

倘若说前面两个词,毛主席是想表达对尼克松的善意的话,那么最后这个词就稍微带有一些“不满”了。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就当时中国的国情来看,毛主席是想要在政治立场、经济建设等等角度与美国展开深入合作的。

可是尼克松所代表的美国似乎没有这个诚意,这又怎能不让毛主席心有不满之意呢?

从1949年到1972年,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而尼克松访华行程特别紧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根本就不足以对新中国有一个完善的了解,而完善的了解都没有,又谈何深入的合作呢?即使是实现了合作,也不过是“表面合作”罢了。

事实亦是如此,尼克松的第一次访华之旅无异于“走马观花”,所以1976年毛主席才会邀请尼克松再次访华。

虽然彼时的尼克松已经不是美国总统了,但是他依旧在美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对于中美关系发展是有着重要影响的。

尼克松第二次访华与毛泽东的会谈时间并不长,仅有1小时40分钟,可是这短短100分钟的时间里,两人的讨论却远比第一次相见时要更加深入。

当时的毛主席拿着一个笔记本,每当说到自己认为重要的观点时,就将其记在本子上。

虽然彼时他的身体,已经不支持他长时间的交流了,但是他依旧表现的非常积极,而在这次谈话过后,就连尼克松也不得不敬佩毛泽东的意志,

“无论别人怎么看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经战斗到最后一刻了。”

当这次谈话步入尾声,两人即将分别的时候,毛主席举起了自己手中的青瓷杯,言语诙谐地看着他说道,

“几十年的老冤家,不打不相识,让我们干一杯,不过我不会喝酒,就以水代酒吧……”

可以说,在这一次会谈后,尼克松才终于摒弃了“走马观花”的态度,认真思量起了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

而当毛主席在1976年9月9号溘然长逝的时候,尼克松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美友谊已经对成为我们两国利益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了。”

不过有关毛主席送给尼克松的那12字墨宝的真正含义谁也无从得知,因为毛主席从未在任何公开资料中对其进行阐述。

然而联系当时的中国国情以及国际形势,我们不难对其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而越是深入的去了解,我们就越会去赞叹主席那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以及一心为国的满腔赤诚。

来源:国学长亭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09:42 , Processed in 0.00796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