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煜《长相思》问世后,一度被认为难以超越,直到纳兰性德出手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5 05:02: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煜《长相思》问世后,一度被认为难以超越,直到纳兰性德出手了                                                         2021-10-24 09:53                    
                                  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导师王立群曾这样评价李煜的词:他的词就是一堆最简单的字眼,但别人就是写不出来。
王教授的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了,这其实就是李煜词最大的特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词里有哪个字是小学没学过的?但组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字:美!“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还有比这更简单的意象融合吗?但放在一起就是4个字:超有意境。

他之所以能用最简单的字,写出别人写不出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他的经历也非一般人所能复制。从君王到阶下囚,他一生坎坷;生于七夕,亡于七夕,他似乎就是为词而生的。所以有人说他当君王是个笑话,当词人是个传奇。就是这样一个词人,他死后宋代众多颇为尖酸的词评家,连苏轼都敢批评,却无法对他的文笔说三道四。
本期笔者要和大家说的,是他的一首《长相思》。此词问世后,也是一度被认为难以超越。我们来看一看:
《长相思》(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对于这首小令,两宋众多文人都称其是“五代词之本色”,纷纷表示在《长相思》这个词牌下是难以超越的。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共有两点:
首先,非常飘逸!大家看这最后一句“一帘风月闲”,就足见李煜的文字功底。纱帘、冷风、一轮残月,凄美的意境只用了5个字全部渲染到位了。而前几句里,山是厚重的大景,而云、烟、枫叶则是飘逸之景,落笔有轻有重,有虚有实,这布局的功力确实非一般人所能及。
其次,在于其够婉约。其实这首词写的就是一个字:怨!相思之苦、相思之怨,李煜全藏在了字里行间,但就是不肯说出这个怨字,高明!

所以,别看这首词字数不多,用字非常简单,典故也一个都没用,但越是看起来简单的作品,其实是越难模仿和超越的。这也就是为何多年来没有人敢去模仿,直到700多年后纳兰性德出手了。
纳兰性德非常喜欢李煜,或许是出身名门的他也有着和李煜一样的柔肠,所以他是最能理解李煜的文人之一,于是他写了这样一首词向偶像致敬: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这首词写于纳兰陪康熙出塞时,从遣词风格上,咱们一眼就能看出它的模仿痕迹。不同的是,李煜写的是爱情中的相思,而纳兰性德写的是对故土的思念。虽然纳兰性德一生总体在词作上的成就,肯定是比不上李煜的,但单从这首作品上来看,是能与李煜平分秋色的。特别是其中“夜深千帐灯”一句,王国维先生认为是能与王维的千古名句“长河落日圆”相提并论的。
这首词最大的特点也是两点:
首先,语言是非常古朴,意境却又无比壮阔。李煜一开篇用两个数量字,但只写了“山”,而纳兰性德用两个数量词,把山水都写了进去。然后又突然把意象缩小,小到一个个帐篷里。但你又不能说这个帐篷的整体意境小,因为人家有千帐和千灯。写思念故土,能如此有画面感、意境如此宏大,确实是很少见的。

其次,词的下阕在抒情时,也一样是画面感十足的场景。帐外是风与雪,里面是孤枕难眠的出塞人,再加上阵阵寒风呼啸的声音,视觉和听觉的冲击都是够了的。
纵观纳兰性德这首词,虽然在字句上是模仿李煜,但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李煜词婉约,凄美;纳兰性德词宏阔,也一样凄美。两种不同的写法,达到了一样的艺术效果,说二者能平分秋色个人认为是有道理的。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8 19:44 , Processed in 0.008054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