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人吃玉米地图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6 18:0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人吃玉米地图

2022年01月04日 14:16:56
来源:风物菌



玉米、苞米、包谷、粟米、玉蜀黍……

都一样好吃!

在中国人的童年回忆里,总少不了去探访街边巷头那一口神秘的“黑葫芦”
只见卖爆米花的老师傅把烤好的“黑葫芦”套进麻袋,一脚踩住。随后,一声惊人的“砰”,一阵白雾泛起,金灿灿的玉米粒就变成了香喷喷的爆米花。这可比电视上的葫芦娃带劲(也好吃)多了!


爆米花,爆出童年的喜悦。

图/视觉中国

玉米,开启了我们金黄色的童年。从爆米花到烀玉米,从玉米面馍馍到包谷粑粑……小小玉米,在面条、米饭和土豆之间杀出一方天地。但其实,作为四大主食之一的玉米,在中国人的饭桌上,是一位新鲜的“后浪”。

🌽玉米🌽
主食江湖的黄金“后浪”
玉米,原产于墨西哥高原。它长风破浪的传奇,始于大航海时代。

安徽蚌埠,玉米丰收。

图/视觉中国

据地方志记载,玉米最初在1531年登陆我国广西,之后不过两百年,已经有超过20个省份出现了玉米的身影,中国的山野之间,就这样掀起了一股黄金风暴……
如今,玉米已是中国产量最高的主粮。在东北的肥沃黑土地上,水网密布,气候优良,一株株玉米昂首挺胸;在西北的河西走廊,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造就了全国半数以上的玉米种子;在一处处贫瘠的山地,玉米如鱼得水,成为山野人家房梁上的富饶风景。

中国的玉米大省,都在图里了。

制图/孙璐

玉米之所以风靡中国,首先是由于它易于种植,产量高,在战争和饥荒年代曾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其次,它与米饭面条相比,高膳食纤维,低热量、饱腹感强,是一种天然健康的美食。它的吃法,也远远不是煮蒸烤这么简单,在大吃货国,一根小小的玉米棒子,也有着十八般变化。

南婉约,北豪放
中国哪里的玉米最好吃?
一道简单的烤玉米,就能看出中国人吃玉米的各色风味。

北方烤玉米,整根来吃,非常豪迈。

摄影/zi3000,图/图虫·创意

北方的烤苞米,整根上炉,烟熏火燎,堪称烧烤界的重金属摇滚;南方的玉米,则一粒粒串起来,再勾一丝蜂蜜,清甜可人,成就一顿烧烤的悠悠余韵。

南方常见的玉米粒小串。

摄影/麦田里的风声,图/汇图网

这,仿佛是中国南北玉米吃法的缩影。南派婉约,北派豪放,到底哪里的玉米,是你的那道心头菜呢?

中国特色玉米美食图鉴。

制图/孙璐

南国“婉约”:餐桌上的小家碧“玉”

南方人吃玉米,可以说是粒粒皆风味
经典淮扬菜翡翠白玉卷,白菜作衣,“金玉”其内,满是江南式的巧思;盛行麻辣的四川,却有一道口味清雅的玉米炒兔兔;在广府吃潮汕牛肉和椰子鸡等清汤火锅,少不了一抹清汤煮玉米的鲜甜。

不辣的玉米嫩兔。

摄影/昕晨视觉摄影机构,图/汇图网

若是到了广东,玉米粒就成了糖水里最靓的仔,加入椰汁、马蹄熬制,便是一道糖水铺里常见的椰汁玉米马蹄爽,若是配上弹牙而又有嚼劲的薯粉粒,又成就了湛江糖水的铁打招牌,一碗下去,既能吃个肚圆,又能喝个爽快。
广式的咸鲜玉米羹,更是一日三餐都有的家常味道,更细致的做法,要用刀背一点点压出玉米肉来,入口丝滑不需嚼,满是在家吃饭的丝丝温暖。

玉米粒,可盐可甜。

图/图虫·创意

再吃得细致一些,那就是 “润物细无声”的玉米面了。湖北人用玉米面调和粉蒸肉,再往南,这种做法则变得“霸蛮”起来。
初秋时节,玉米棒子变得金黄,上好的海椒品种“二荆条”大量上市。于是一道土家和苗家人经常做的一道“无水泡菜”—— 酢(zuò)海椒就诞生了。

酢海椒炒饭。

摄影/众口味,图/汇图网

剁椒混合玉米面,装坛压缸坛口放清水,与其说这是一种剁椒,更像是“无水泡菜”。独特的做法也造就了多元的吃法:直接蒸米饭、蒸扣肉、做成酸辣香糯的蒜苗炒肉,都是地道的湘西佳肴。
一路再向西,到了大西南,玉米面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包谷粑粑

包谷粑粑,每一口都带着玉米香。

摄影/qibajiu789789,图/汇图网

新鲜出锅的实心包谷粑粑,最能彰显玉米的清香;发酵过的浆粑,微酸中还带点果味;菜心粑以馅料取胜:土豆丝、南瓜丝、青菜腊肉等馅料各具风味;锅贴粑则省去叶子,直接在铁锅里翻烙,以焦香点燃舌尖上的味蕾。
从菜品的黄金配角,到甜品小吃里的金玉“明珠”,在南方,玉米就是穿针引线的风味密码。

北境“豪放”:主食战场的中流砥柱

北方人的玉米,是餐桌上的主力大将:
玉米面成就了山东的煎饼风味,也造就了西北的玉米面节节与枣糕馍馍,更有磨碎做成的玉米糁糁(shēn shēn),配些灰灰菜之类的时蔬,别有风味。

山东的玉米煎饼。

图/视觉中国

一碗来自甘肃、陕西的玉米面搅团,尽显吃玉米的豪气。制作搅团,不亚于一场有氧运动,热水开锅撒玉米面,用擀面杖贴锅底不停搅动,只要一停就有糊锅风险。这样的一碗搅团要搅出诱人的金黄色,方能出锅,被戏称为“黄团长”。

制作玉米面搅团可是个力气活。

摄影/冉创昌

这“黄团长”若是化整为零打游击战,在一锅糊状的时候就用漏勺乘热擂下去,便会变成一条条清凉的小小面鱼儿,甘肃天水人叫它锅鲰(zōu),山西应县人叫它滴漏……
舀一勺面鱼,按照各地吃法,或加卤汤与油泼辣子,或加一勺清新酸香的浆水,或加上莲花豆、豆腐干、辣椒油等配料。这,正是西北特有的玉米美味。

在西北,玉米面鱼鱼常用来配浆水。

图/视觉中国

到了大东北,玉米(苞米)更是可以完全撑起一桌“玉米宴”。
东北第一硬菜铁锅炖,就离不开玉米的参与。老吃家都知道,铁锅炖锅沿那一圈金灿灿的玉米面饼子,才是锅里最好吃的那一口。

玉米面贴饼子,铁锅炖的精华。

摄影/萌爷你的噩梦,图/汇图网

吃罢硬菜,可别忘了来点东北流行的“分子料理”:玉米扒成颗粒,加松仁、胡萝卜、黄瓜丁,一勺一勺㧟(kuǎi)着吃,正是有名的松仁玉米;玉米粒加淀粉整块入锅慢煎,再撒上厚厚一层绵白糖,吃起来酥脆香甜,则是全国人民都爱吃的玉米烙
最后的主食,更可以说是东北人每一天的日常:早起的一块煎饼发糕、中午一碗朴素的大碴子粥,晚上的那顿蒸玉米饺子……

东北人常吃的玉米面饺子。

摄影/美食摄影师微微,图/汇图网

没错,最能代表东北的美味,就是玉米。玉米虽然大幅度扎根东北不过百余年,却早已进入了黑土地上的日常生活。放眼全国,吃玉米也早已是一种新型健康的生活方式。都市白领、老人小孩、减脂人群无不喜欢。如今火热的直播产业里,自然少不了玉米的身影。

金黄色的玉米,点亮了东北的乡村。

摄影/关春

从直播产业到新锐品牌,为什么大家的目光都聚焦来自东北的玉米?

为什么中国玉米看东北?
纵观全球,能与乌克兰、美国黄金玉米带并称的“三大黄金玉米带”,正在中国东北。中国的玉米产量第一大省,则是到处“插根筷子能开花”的黑龙江。

中国东北地区的黄金玉米带。

制图/孙璐

“一两土,二两油”的东北黑土地,让玉米茁壮生长。黑土土质松软,腐殖质层深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十倍,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最适宜耕作的土壤。正是依托富饶的黑土,东北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粮仓”。
好土之外,东北独特的地理优势,定义了玉米生长的绝佳环境:年均2600小时日照;年平均降水量400-800毫米。东北与玉米,正是天作之合。根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的《东北鲜食玉米营养品质对比分析评价研究报告》,东北鲜食玉米可溶性糖含量高,口感更加香甜,营养成分也是非常丰富。

黑珍珠玉米。

东北玉米,这来自白山黑水间的饭桌之光,正在借助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的东风,走向全国人的视野,成为黑土地上的“金疙瘩”。

文 | 苹果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孙璐

封图摄影 | 视觉中国

首图来源 | 北纬47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9 06:59 , Processed in 0.009988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