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氏璧是环状的,怎么雕琢成秦始皇手里,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2-24 05:35: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和氏璧是环状的,怎么雕琢成秦始皇手里,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2022-01-25 20:07                    
            1977年,在山东曲阜发现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曲阜作为当时鲁国的故城,也预示着这座古墓肯定会发现一些稀世珍宝。
果不其然,一块外径32CM左右,孔径11CM左右的玉璧在古墓中被发现。
因为这块玉璧很大,而且是在鲁国古墓中发现的,因此就将其命名为“鲁国大玉璧”。虽然比不上传说中的和氏璧,但其纹饰完美,布局匀称,线条流畅,工艺纯熟,绝对算得上战国玉璧中的极品。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玉璧的厚度仅0.6CM左右,也就三枚硬币的厚度。虽然这是玉璧的标准厚度,可联想到“和氏璧”就让人非常奇怪。
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发现一块玉石原料,于是献给楚王。然而当时的楚王不识货,觉得他是想骗钱,于是砍掉了他的左腿。

到了下一任楚王登基后,卞和再次献玉。
可这位楚王也不相信,就把他的右腿也砍掉了。
等到第三任楚王登基后,事情发生了转变,楚王选择相信,于是命人打开石料,果然在黎墨发现了一块绝世美玉。
事后楚王召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加工美玉,最终将此玉做成一块玉璧。为了纪念多次献玉的卞和,楚王决定将玉璧命名为“和氏璧”。
后来因为和赵国和亲,这块玉就到了赵国。不过在天下一统之后,玉璧被始皇帝夺走并做成了传国玉玺。
可是这就非常不合理,因为玉璧的中心都是挖空了的环形,其厚度应该也和“鲁国大玉璧”的厚度类似,如何能够制作成体积大且四四方方的传国玉玺?
但凡对玉器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古代的印章基本都是正方形印章,尤其是皇帝的玉玺,在“天圆地方”宇宙观的影响之下,肯定都是正方形的底座,圆形的钮。

至于玉玺的大小,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时间越靠后的朝代,玉玺就越大,比如清朝时期的玉器,一般是方四寸、厚两寸、高三寸。
这是因为相较于靠前的朝代,明清时期的采玉技术非常发达,就发现了不少大型的美玉。因此明清时期的玉玺都非常大,显得非常霸气。
不过唐朝之前的玉玺其实都不大,甚至可以挂在腰间,遇到了紧急的事情,皇帝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印章。
细想一下,如果将玉器做得很大,挂在身上岂不是累赘。而这个东西如此重要,又不能假手于人。
从目前出土的秦汉时期的官印来看,也就在2.5cm见方。由此可以推断,皇帝的玉玺也大不到哪里去。
既然秦汉时期的玉玺都这么小,那么是否说明“和氏璧”最后做成了玉玺呢?
按照史学界的考证,传国玉玺应该是“方四寸,高三寸六”,换算现代的长度单位,那么大小应该在9cm左右,高度8cm左右。

前面说过玉璧的中心是挖空的环状,如果想要将其改成玉器,那么玉璧的圆径至少要30厘米,厚度为8.5厘米。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和氏璧”就成了磨盘一样又大又重了,起码要十几公斤以上。
可如果低于这个圆径,那么周边的圆弧就无法处理。低于这个厚度就无法雕刻上方的圆形钮。
再加上从目前出土的战国大玉璧来看,最厚的也不过2cm左右。
当然了,厚度超过2cm的玉器也不是玉璧,而是玉琮,是一种用于祭祀的礼器。这和主要用于装饰的玉璧有着本质的区别。
目前出土的神人纹玉琮王,其厚度达到了8.8cm,圆径才17cm,因此其重量也只有6.5公斤。
换句话说,虽然器形看上去差不多,但很薄的是玉璧,很厚的就是玉琮。

图:神人纹玉琮王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和氏璧”无法做成传国玉玺。
既然是假的,那么这个说法是从哪里来的呢?
翻开历史典籍会发现,这个说法出自《录异记》。
其实单单看这本典籍的名字就知道是一本记录奇闻异事的书籍,其参考价值其实并不高,甚至可以确定是假的。
既然是假的,那么传国玉玺又出自何处呢。
其实《后汉书》中有过描述,书中原文如下:
“传国玺,其玉出蓝田山”。
没错了,这才是正史的记载,虽然《后汉书》是南朝的作品,但作者范晔谨慎成书,可信度还是非常高的。
参考资料:《后汉书》、《史记》、《录异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2 05:17 , Processed in 0.0080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