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运筹帷幄,从不畏战,秘书回忆:抗美援朝是他最难下的决定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11 19:07: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运筹帷幄,从不畏战,秘书回忆:抗美援朝是他最难下的决定                                                         2022-03-11 14:19                    
            纵观我国近代史,许多著名战役都有毛泽东的身影,他虽非前线指挥,但却是一直守护在军队身后的最高统帅。纵使无法亲临战场指挥作战,他身处中南海依旧运筹帷幄,无论是调兵遣将作战,还是调节各方关系,都有毛主席在背后默默谋划。
毛泽东身经百战,政治嗅觉灵敏,具有非凡的智慧和坚韧的耐心,即使打过无数胜仗,面对敌人他依旧是既大胆又谨慎,他曾说:“我们中央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人民、战士的生死,决不能轻易点头或摇头。”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后,国内外媒体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依旧十分好奇,他们曾采访过不少党中央的干部,其中有个问题是:“毛泽东一生中有做过特别困难的决定吗?”
图|毛主席与秘书合影

这个问题胡乔木回答了。胡乔木是毛泽东的秘书,从延安开始就跟在主席身边,他回忆道:“我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记得有两件事是他很难下决心的,其中一件是就1950年,抗美援朝是他最难下的决定。
在我国近代战争史上,有过许多危急的战役,以弱胜强更是不在少数,为什么抗美援朝会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下决心的两大决策之一呢?
要想明白这个答案,就得先了解当时的国际形势。若想出战援助他国,各方利益和危害都有影响,毛泽东既要考虑新中国的安全和主权,又要警惕朝鲜、苏联、美国等外部因素。这使得他不得不审时度势,小心调整战略。
1950年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提案,成立“联合国军”干预朝鲜战争。这个时候,毛泽东便察觉到这一行动即将给我国带来危害,他主张保卫国防,让军区组建东北边防军,提前调遣了部队守在鸭绿江边。
到了8月份,朝鲜半岛南端战争进入胶着状态,美国的动作越来越放肆,毛泽东认为自己的猜测很可能会发生,美国有可能扩大战争规模,立即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就美帝武装侵略朝鲜后的行为做讨论,并提出中国应该有所行动。
毛泽东在会上指出:“要是联合国军打了胜仗,帝国主义必定会洋洋得意,气势大涨,这将威胁到我国的安全。我们对朝鲜不能坐视不管,应当给予帮助,可以以志愿军的形式出兵,时机也应当把握好,尽快做好备战措施。”
会议结束第二天,鸭绿江边防部队便收到通知:须在月底前做好战斗准备。毛主席接见了东北边防军负责人邓华,说:“组建东北军的目的是保卫东北边防,你们要准备同西方美帝打仗,这次战争可能会前所未有的大。8月份应该无需作战,但要做好一切准备,务必在本月内完成,中央随时可能发出命令。”
会见过邓华后,毛主席又立即给远在西安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发送电报:“德怀同志:为了应付时局,现须集中12个军以便机动(已集中了4个军),但此事可于9月底再做决定,那时请你来京面商。”
图|邓华

9月中旬,美军7万余人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下发“通牒”,让朝鲜人民军无条件放下武器。
国内的情报系统一直暗中关注朝鲜动态,在收到麦克阿瑟的“通牒”消息后,党中央第二天就召开会议。此后也是接连不断开展书记处扩大会议和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领导激烈讨论朝鲜战局和出兵援朝的问题。
此次会议断断续续开了16天,受多方影响,更改过三次决策。第一次下达决策是在10月2日至3日。毛泽东早已布置好战略防线,对美国的来袭未雨绸缪,早有准备,对出兵时机,他表明:“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就在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斯大林给毛泽东来电,希望中国可以立刻派遣士兵去往三八线,拯救危急的朝鲜。
当日凌晨,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焦急会见我国驻朝大使,刚一见面他就立即说道:“现在朝鲜情况紧急,请求中国政府发出援兵。”毛泽东同意了他们的意见,打算用志愿军的名义,先让一部分军队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援助朝鲜,抵抗美国和李承晚的部队。
图|金日成(站着)

出战前,毛主席先拟定好了给斯大林的回电。与此同时,向邓华发电,通知他边防军需要中断训练,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除此之外,一切按照之前安排的计划对敌。
可做好所有准备后,却有意外发生。毛泽东照例开展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共商出兵事宜时,大部分人员都不同意出战,只好暂缓出兵,将讨论留到4日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那封拟定完成的电报被销毁,毛泽东听从了大部分人的意见,联系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告诉他中共的决定,“我方原定是在美军跨过三八线时立刻出兵,将驻扎鸭绿江的边防军安排下去帮助朝鲜抗敌,但经过更深层的分析,组织一致认为,现在不宜轻举妄动”。
罗申很快把消息带给斯大林。这次会后决策的总结为优先克制,继续练兵,做好准备,迎接更好的对敌时机。这就是毛泽东在抗美援朝一事上遇到的第一个波折。
第二次下达决策是在10月4日至12日之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从4日下午到5日全天接连开了3次,毛泽东要求所有人明明白白讲出顾虑,提出意见,分析出兵之后的各方面优劣。
在参会人员积极讨论中,大家对朝鲜战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在5日下午会议上,中共中央最后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率志愿军入朝作战,并派周恩来等干部去苏联同斯大林会谈。
周恩来作为主持中央军委常务工作的副主席,是与苏会谈的主要代表。他是带着两种意见去谈的:若苏联有派空军支援的意向就谈出兵;若苏联不愿派空军支援就谈不出兵。
11日,周恩来来到苏联,与斯大林介绍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的结果,并表明中国目前的困难,道:“我国现兵力与军力都无法与美帝抗衡,如果苏联愿意派遣空军部队给予帮助,并援助中国参加抗美援朝的军事装备,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
图|周恩来(中)

对于中方的情况,斯大林表示认可,回答道:“苏联愿意提供飞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支持中国抗美援朝,但目前空军还未准备好,若要出动空军作战,需要等两个月左右。”
这次会谈,斯大林和周恩来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状态,充分交流了意见,结束后统一向毛泽东发电表示:“现在国际形势虽然有利,但中国部队还欠缺各方面的装备,如果马上进入朝鲜应战,很可能处于劣势。”
因为这次的讨论结果,毛泽东在12日向彭德怀等人发电通知:“目前依旧不出兵,志愿军照常接受训练,安抚好士兵情绪。”这就是毛泽东在抗美援朝一事上遇到的第二个波折。
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下达决策的时间是在10月13日至18日。13日,斯大林和周恩来再次向国内发电,毛泽东又一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再次被搬到台面上,参会的同志们都表示,就算苏联给不了空军支援,如果美国执意向北侵略,我国依旧需要派出志愿军援助朝鲜。
讨论出统一结果后,毛泽东第一时间将决定告知还在苏联的周恩来,说:“我国出兵是极有利的,无论是对我国或是朝鲜,还是亚洲,乃至世界,这都是有利的。我们不出兵,以朝鲜的情况,美国一定会胜利,这对除反动派各方,都是有害无利,因此我们一致认为要出兵。”
这则电报让周恩来继续留在苏联,务必要与苏联的同志们谈妥,援助抗美援朝装备和空军掩护的各项事宜。18日,周恩来终于回国,毛泽东召开了最后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抗美援朝的行动下达决定性的指令。
周恩来刚从苏联回来,汇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情况,重点表示:“苏联那边的态度是肯定的。”彭德怀也从东北边防军那赶来,说道:“志愿军已经准备就绪。”
图|彭德怀

毛泽东听到这些情况后,心中安定不少,随后在会议上发言:“如今美军已将平壤团团围住,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来到鸭绿江。此刻我们有再大的困难险阻,也无法让步,出兵是一定要出的,志愿军前往朝鲜的时间必须尽快,一切按照原计划行事。”
这次会议终于将所有波澜平息,抗美援朝决策下达遇到的艰难在历史上被称为“三波两折”。而从1950年7月上旬开始提出援朝出兵,直到10月中旬党中央才决定正式应战,这段时间花了103天,约等于百日,故称之为“长考百日”。
像抗美援朝这样决策艰难,酝酿时长如此之久,波澜曲折反复之大的行动,不仅在毛泽东一生中没有过,就是迄今的百年党史也无能出其右者。那抗美援朝援兵的安排为何会如此犹豫不决呢?
其实当年的毛泽东和党中央主要有以下三个“顾虑”。
第一个顾虑是,应战军事装备强大的美帝国主义,胜利的几率有多大。新中国成立时,不论是比较软实力,还是硬实力,中美两个国家都完全不是一个级别。比综合国力,那时美国单钢产量就达到了八千多万吨,而我国的钢产量还未破百万,工农业的产值总差足足有二十八倍差距。
比军事装备,美国已经研制出原子弹了,更别说其他武器系统,而同一时期的我国还拿着小米加步枪上阵杀敌,两方交战可以预测我方的惨烈程度。并且美军早已制霸高空和海洋,而我国在空军和海军上,才刚刚起步。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出兵参战,能否打赢?这些问题使我国不得不反复掂量。
10月2日,第一次波折暂缓出兵,我方就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组织统一认为:要想中国出兵和朝鲜并肩作战,就必须先解决中美之间军事上的差异,有了同等装备,才有可能对抗西方的侵略者,歼灭和驱逐敌军。
图|斯大林

在罗申给斯大林的电报中转述中方不出兵的理由:“经过多方谨慎思考,大家觉得现在出兵,结果可能不尽人意,凭借装备极差的志愿军,很难打败美国,反而可能助长他们气焰。”这则电报,既说明毛泽东出兵的立足点,也反映了大多数同志不赞成出兵的顾虑。
第二个顾虑是,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建设还能否进行。1950年6月上旬,党中央刚做好改善财政经济的计划,国内上下都在准备为经济建设而奋斗,这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但朝鲜战争爆发仅仅用了半个多月,就打乱了党中央计划好的任务,严重阻碍了实施工作安排。
这也是大部分人不赞成出兵的原因,大家都很担心我国的实际国情。开国大典才过去不久,战争对人民留下的创伤还没消磨干净,我国各部门建设都只有计划,还未进行,远遁逃离的国民党也存在危害。此时社会秩序还不安定,基层政权还不是很巩固。如果出兵援朝,这些问题不仅会受到很大影响,而且还能否继续进行都是一个问题。
对于刚执政不久的共产党而言,我们很可能无法大量歼灭美国军队,从而进入持久战。这会大大破坏我国起步的经济建设,从而引发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满。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害怕战争,中国人民好不容易回归和平,他们渴望平静,若援朝之战失败,引起美国的公开冲突,这无异于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共产党对于抗美援朝不得不再三思考。
第三个顾虑是,抗美援朝行动是否会引爆国际冲突,导致更大的战争发生。这个问题才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一再犹豫的原因。罗申在给斯大林的电文中将这个顾虑说得明白:“派遣部队援助朝鲜最坏的结果就是,惹怒美国,使其在国际上公开对立,而且很有可能苏联也会被牵扯进来。若是如此,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因此不得不更为谨慎考虑,苏联也认可我方的担忧,觉得先观望局势,暂时不要出兵为好。上述这些顾虑并非是杞人忧天,如此多且复杂的情况衍生出紧张的局面,众多领导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再正常不过,这并非内部相互斗争。而最终我国还是选择了派兵,这些担忧是如何被打消的呢?
图|抗美援朝

这里就要提到各个部门、势力的鼎力协助。抗美援朝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之所以可以顺畅运转离不开所有零件的契合。彭德怀带领士气高昂的志愿军奋勇作战,周恩来稳定主持中央军委工作,苏联提供给志愿军的支持和援助,这一切配合推动了战争走向胜利的未来。
但这一切,也都是从毛泽东未雨绸缪的战略布局和坚定出兵援朝的决心开始的。在繁杂的信息裹挟下,他并没有动摇最初的念头,而是考虑各方面影响后,引导党中央达成一致,形成强大的硬核力量。在这些天的商讨中,毛泽东下述三个思想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始终坚持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既是纸老虎又是真老虎的战略思想。这是他在1946年第一次艰难下决心与国民党彻底决裂时提出的。有了这个思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坚决应对国民党发动的内战。这次,毛泽东也是坚持这个思想,出兵抗美援朝。
1950年8月5日,毛泽东接见边防军首长即后来的志愿军副司令、代司令邓华说:“志愿军和美国对战,在装备上绝对斗不过他们,所以你们要做好准备,盯准敌军的弱点,死死咬住缺口,反败为胜。面对任何敌人,都要在战略上轻视他们,在战术上重视他们。”
志愿军对美国军队,是既把他们当成纸老虎打,又把他们当成真老虎打。这句话是贯穿于毛泽东抗美援朝决策始终的战略思想。
始终坚持中朝两国是唇亡齿寒的命运共同体思想。就在9月5日的上述讲话中,毛泽东指出:对于朝鲜人民,我们不能冷漠以待,曾经朝鲜人民帮助过中国革命。因此,我们在今天应当尽力去帮助他们。
10月4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让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疑虑的人讲出不利情况后,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转头一看,就在我们国家边上的邻居被帝国主义按着打,我们光看不帮忙,不管出于什么理由,都难免心酸。
图|周恩来

周恩来也赞同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唇亡齿寒,从朝鲜的地理位置和亚洲影响力来待,他们一旦被完全侵略,就相当于敌人压在我们家门口,下一个就是中国。这种局面我们不想看见,因此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中朝两国这种关系,用现在网络的语言来说,就是命运共同体。
始终坚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正义力量必胜思想。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攻势几近疯狂,与朝鲜人民军作战是正常的,但他们还频繁派遣轰炸机轰炸朝鲜的普通城市,对朝鲜人民的生命完全不放在眼里。
另外从8月下旬开始,我国领土上空就不断出现美国飞机,他们无差别地进行轰炸和扫射,导致我国出现大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政府不能不认为,这是美国当局准备扩大战争规模的一个信号。

在美国7万大军从仁川登陆,朝鲜战局迅即逆转,美军急速向中朝边境推进,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后,毛泽东指示周恩来在9月底向全世界声明: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不代表恐惧战争,正是为了守护和平,更应该拿起武器抵御外敌。
世界上所有遭受过侵略的国家,都憎恶外国肆无忌惮的压榨,中国人民好不容易摆脱殖民侵略,对于美帝对邻国的侵略又如何能不义愤填膺?
毛泽东认为,如果让美国占领朝鲜,强兵压到鸭绿江边,我国难以安稳从事建设。他从多个方面分析敌我双方的优劣条件。美军虽武器先进,但兵力分散,补给线长,战斗意志力不强。我军虽装备落后,但我们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士气旺盛,兵源充足。
我军有丰富的战争经验,灵活的战略战术,特别是具有不怕牺牲、不畏艰苦的勇敢作战精神,一贯能够以劣势装备打败优良装备的敌人;还有战场背靠我国东北,后勤支持近便。因此,出战获胜的可能性也存在。
次日,周恩来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根据会议精神,部署志愿军入朝作战事宜时指出: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打赢的问题。帝国主义的残暴逼得我们不得不战,如今朝鲜请求我们援助,我们如何能见死不救?
正是上述思想统一了高层领导的认识,摒弃所有顾虑,中国共产党最终郑重下达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决策。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令,由彭德怀负责指挥志愿军远赴朝鲜作战。10月19日深夜,彭德怀高喊口号,志愿军大队以雄赳赳,气昂昂的非凡英姿,跨过鸭绿江。
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旗开得胜后,毛泽东在1950年10月27日谈到出兵决策的思考情况,说:“朝鲜局势紧张的那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开会,晚上结束了会议也睡不着。如今结果出来了,我们终于能休息片刻了。”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彭德怀回顾起当初,毛泽东狠下抗美援朝决心的情况说:“这其实不只是需要胆气和魄力,更需要的是从混乱局面中洞察和判断出真正目的的能力,现今结果印证了主席的伟大。”
图|伟大领袖毛泽东

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力不仅仅出于中朝两国,当时志愿军吹响胜利的号角时,国外也掀起了一片躁动,对于新生的中国有了新认知。
毛主席对抗美援朝的决策有多艰难,这场战役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就有多重要。不只是现存世的我们,将来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看到历史书都会赞叹一句:这个决策是无比英明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8 18:59 , Processed in 0.00786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