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辛弃疾壮志未酬心有不甘,晚年回忆少年时光,写下一首很伤感的词辛弃疾壮志未酬心有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04:31: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辛弃疾壮志未酬心有不甘,晚年回忆少年时光,写下一首很伤感的词                                                         2022-04-01 06:27                    
          辛弃疾是南宋后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二十一岁便投笔从戎,立志收复失地,在家乡聚集了两千多人,参加由耿京领导起义军,在前线作战英勇,取得了局部性的胜利,一时之间成为了人人敬仰的大英雄。但是起义军终究实力较弱,在后期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挑战,以至于很快土崩瓦解,为了实现人生理想,辛弃疾不得不选择离开故乡,前往南方寻找机会。

当时南宋朝廷在临安(杭州市)苦苦支撑,不过并没有收复北方失地的雄心壮志,在南方依旧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所支撑的只是一种表象,其内在早已分崩离析。辛弃疾在到达南方后,开始献言献策,并且同样投身于军队,可是并没有受到重用,反而被人诬陷,还一度被贬到外地被闲置,这种情感上的失落,让他一度心灰意冷,于是后期只得在江西上饶隐居。
辛弃疾在隐居期间依旧心系天下,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有很多的作品体现了这一点,譬如那首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写道:“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那意思是我一心想要替君主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希望可以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只是人世间的事情变幻莫测,一觉醒来之后,才突然之间发现,早已满头白发老得不像样子了。

从中不难看出,辛弃疾在晚年忧心忡忡,为了收复大业尽心尽力,可是却又不被重用,那种失落感而想而知。这也就是为什么,辛弃疾后期的词,始终是充满了忧愁,在作品中诉说着人生的无奈,还有无法悲痛之苦,除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之外,还有这首《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同样让人伤感,整首词也是感人肺腑,读后让人感慨万千。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
宋代:辛弃疾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这首词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具体创作的时间不详,但是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应该是写于隐居江西上饶期间,当时辛弃疾始终处于悲痛之中,看到自己一天一天老去,可是理想却又是越来越遥远,那种失落和无力之感,使得他感慨万千;可是又无能为力,只能通过文字来倾诉,以此来表达对于现实的不满。

辛弃疾在这首词中从字面上来看是突出桂花,其实并非咏物,而是借由桂花来表达而已,在词的上片,仅一句“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便是让人伤感不已,有着一种无奈之感;回忆少年时代曾在这里痛饮,与大伙喝酒聊天,那个时候很快乐,也觉得很满足,可是酒醒之后只有眼前的吴淞江,瞬间让人伤感。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夜空中,桂花树下还有一团团的黑影,十里之内都能够闻到桂花的香味,只是觉得有一些寒冷,还有一些孤独。

下片则是围绕桂花而展开来描写,虽然在字面上依旧还是描写桂花,但是很显然只是在抒发内心的苦闷,还有面对现实的感慨;桂花只不过有一点点宫黄之色,却是给人间送来了芳香。也许是要借着秋天的风露,把香气送到四面八方,到那个时候每个人都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这几句很显然是另有所指,辛弃疾无非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收复北方的失地,在这里借用桂花来表达。

辛弃疾的词意境极悲,而且写得也是很巧妙,在这首《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中,正是通过个人的处境,还有对于现实的感知,以此来阐述生活中的无奈,还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尽管已经老了,可是回忆起少年时光,依旧让他心潮澎湃,所以全词看似很一般,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21:31 , Processed in 0.00808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